人情緒一緊張就容易胃痛;或一直有便意;或大腸急躁症,不是便祕就是腹瀉。壓力大就拚命吃東西,用吃來緩解壓力;當憂愁、思慮、悲傷或沮喪時就吃不下。這些因情緒引起的腸胃反應,最貼切的寫照就是「你的心情,小腸知道」。柔腸若寸斷,自己要負責。
《黃帝內經》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就胃字而言,上為田,下為肉。胃在五行屬土,而田指的是土地,土為萬物之母,是撒下種子可以發芽生長的地方,所以胃為倉廩,主收納。消化系統從口入,到從大便出,是「運」的過程。「消」是一種物理作用,由大變小,本質未變,例如肉變碎肉,還是肉;「化」卻是一種質的變化,小腸的「化物出焉」,是經由多種消化酶催化,將食物分解成營養的物質後被吸收。就化的字義而言,是一個正立的人變成一個倒立的人,意思是把一個人倒轉過來,澈底地改變,食物也是一樣被澈底地運化。
民以食為天,俗語說:「吃飯皇帝大。」平常所說的飢餓,細分開來,飢表示胃腸空了,是實質臟器的空;而餓是一種精神狀態,內心感到想吃東西。胃如果消化功能不好,食物停留太久,就容易發酵,產生打嗝、噯氣、泛酸。現代最常見到的胃消化不良的主因,是吃冰品,冷食下肚,到了小腸,使「化」的功能完成不了,毒素廢物排解不了。就冷品入口的當下,免疫系統將有三分之一暫時癱瘓,因為細胞都被凍僵了。常食冰品,臉上就容易長黑斑、蝴蝶斑、黑眼圈、抬頭紋、青春痘、面疱,甚至法令紋會特別深,深到像刀疤臉。
《黃帝內經》養生講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凡事要講節奏,吃也要有節律。當子時(晚上11~凌晨1點)天地一陽開始生發;到了卯時(早上5~7點)太陽升起,大腸經循行;辰時(早上7~9點)胃經循行;已時(早上9~11點)脾經循行,一派陽氣升騰,此時是補陰(精微營養物質)最佳時機,運化功能最好,吃也不會發胖。尤其是女性,本屬陰,此時陽氣正盛,陽明經(胃、大腸經絡)有多氣多血的特質,當胃氣升發,所吃的食品,啟動胃經熱絡,上到頭面,由內而外,健康的色澤泛出容光煥發的光鮮亮麗,是真正的天然的面如桃花,耐看也耐久。
吃相,不但是個人的個性、品味和禮節,也是內臟情況的反應:狼吞虎嚥的人,心火多過旺,慾望過強;吃飯慢吞吞,腸胃功能運化差,膽氣也差,個性較柔弱;甚麼都吃的人,腸胃氣機旺盛,人好相處;少量進食的人,腸胃較虛寒,性情較怯弱;食物過量的人,胃多有熱氣,個性煩躁;愛吃調味料的人,膽氣過旺,操控慾較強;挑食的人,脾氣運化功能差,好思優柔寡斷。
本文摘錄自『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