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阿基師」職場成功學

「阿基師」職場成功學 「阿基師」職場成功學

「台北人力銀行」101年10月20日舉辦2012「職場名人講座」,邀請型男主廚「阿基師」分享職業生涯與人生經驗,讓社會新鮮人及勞工朋友一探職場名人的成功經驗和原因,期盼對個人職涯規劃有不同以往的思考。

精華摘要


活動一開始,「阿基師」謙虛表示自己並不是名人,並誠懇地呼籲現場來賓:「沒有不合適的天氣,只有不合適的衣服;沒有不合適的舞台,只有不用心的演員;每一位都是強項,只有弱者會承認自己是弱項;千萬不要妄自菲薄。今天將分享平凡人的職場經驗,讓您感受到,「阿基師」雖然沒讀什麼書,但「阿基師」做到了,而我們可以比「阿基師」做的更好。以下短文是「阿基師」自我內在淺修時,碰巧在網路上發現此篇發人省思的短文,希望與現場來賓分享,並以此短文做為今日演講的暖身開場。

親朋您好,為了您好。請您坐好,用心聽好。
錢多錢少,夠吃就好。人醜人美,順眼就好。
人好人少,健康就好。家窮家富,和氣就好。
老公晚歸,有回就好。老婆嘮叨,顧家就好。
孩子從小,就要教好。博士也好,賣菜也好。
長大以後,乖乖就好。房屋大小,能住就好。
名不名牌,能穿就好。兩輪四輪,能駕就好。
老闆不好,能忍就好。一切煩惱,能解就好。
堅持執著,放下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不是有錢,一定就好。心好行好,命能改好。
誰是誰非,天知就好。修福修慧,來世更好。
說這麼多,明白就好。天地萬物,隨緣就好。
很多事情,看開就好。人人都好,日日都好。
您好我好,世界更好。總而言之,知足就好。

這封短信,真的很好。不發給大家,是我不好。
發了給您,期待大家都好。轉發同好,能夠好上更好。
切記!

年長了善待自己,只要活著,就要有好的生活品質。
人生有限,想做甚麼趕快去做,這是一種生命品質的體現。

朋友們,切記!
我們都是孝順父母親的最後一代,也會是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錢多錢少,夠用就好。」

「阿基師」職場成功學 「阿基師」職場成功學

什麼叫人生?職場成功哲學?

1歲出場亮相。
10歲功課至上。
20歲春心盪漾。
30歲職場對抗。
40歲身材發胖。
50歲打打麻將。
60歲老當益壯。
70歲長長健忘。
80歲搖搖晃晃。
90歲容易失去方向。
100歲掛在牆上。

「阿基師」闡述這就是人生週而復始的過程,有人活得暗淡,有些人活得精彩,「阿基師」26歲結婚,當時擁有二棟房子,一棟餐廳、一棟住宅,卻在短短三周變天,必須把手上房子賣掉,他請問現場來賓朋友,會怎麼看待「阿基師」,是強勢?還是弱勢?

其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把重要的事情看得很重、次要的事看得輕、無關痛癢的事聽聽就忘,掌握輕重緩急,即可揮灑亮麗職場生涯。

少抱怨 多反省
「阿基師」指出,沒有不合適的天氣、只有不合適的衣服;而現在外面陽光普照,來這裡聆聽,卻穿著貂皮大衣,覺得合適嗎?華麗的舞台上,演員演得不好,卻找一堆理由,燈光不好、地板太滑,這些抱怨都是我們一般時下常見的通病。二千年中國人文化,只有至勝先師「孔子」可稱為師,「阿基師」謙虛不敢自稱為「師」,只是在自己喜歡的選項中,選到喜歡做的事。雖然沒有唸很多書,但熱愛這片土地,永遠反省自己哪裡下的功夫不夠。

每年大甲媽祖繞境出巡時,一堆人爭著鑽轎腳,目的祈求平安、高中金榜、事業飛黃騰達。但有沒有想過,從歷史文獻記載,媽祖來自平凡的醫生世家,宅心仁厚的她,承襲父親遺留下來的醫療學問,幫助村民診治,受惠村民將媽祖視為大菩薩,當她生命靜止羽化成仙,大眾開始膜拜媽祖,是否曾想過心有餘力時,效法媽祖為社會奉獻,不管能做多少,就怕人因善小而不為。常聽媒體報導貧富差距相關議題,在心底忌妒富有的人,何苦呢?他們曾努力下過功夫,才能擁有財富。

莫忘初衷 心存感恩


「阿基師」初中畢業時,媽媽留下二項遺產,一筆750萬債務,和一句話「紅柿好食,對兜起蒂」,爸爸則提醒他「飲水思源頭」。當時償還債務的日子相當辛苦,每天作五份工作,工作15至16小時。而現在「阿基師」,已出版六十幾本書籍,沒學過國貿企管,卻管理13家五星級酒店。有誰會相信。

「阿基師」在餐飲界服務45個年頭,雖然沒有高學歷,卻寫了63本食譜,他不炫耀自己的成就,認為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是參考值,不是絶對值。他把人類比喻為「寄居蟹」,當寄居蟹在沙灘上爬行,伸出的爪子是很醜陋的,可是生命終止時,肉體腐爛、自然脫殼,曝曬在沙灘上,透過潮水一來一往,把腐肉帶到海裡,只留下沉重軀殼。再經人拾起製作成精美的手工藝品,價值翻轉而升格。人們應該比照這樣的人生態度,離走時,把醜陋帶走,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把善意留下,這樣的人生己足夠。

做人與做菜一樣,抱著謙卑的基本態度,沒有不合適的廚房,只有不用心的廚師。例如「阿基師」撰寫食譜時,常以讀者角度思考,先尋找坊間書籍議題,再深入撰寫,而從不做通俗的事。

把握機會 力求表現


目前雖然失業率高,實際上許多企業正鬧人才荒,假設您正處於待業狀況,「阿基師」則分享三句話:第一、您要不要盡人子之孝?第二、您是否要盡人妻之親?第三、您有盡人父之慈嗎?提醒求職者仍要衡量現實生活條件,不要空等高薪工作,或許先接受一份合理薪資的工作後努力踏實,當機會來臨時,相信會比目前所擁有得到更多,就像過去的他,也從未想過會有今日成就。

「阿基師」指出,所有人都希望功成名就,需要被受肯定,但也為自己塑造「被利用」的附加價值,而且要公私分明。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他觀察到許多年輕朋友雖然提早到公司,但不會先打卡上班,因為還沒到上班時間,所以先吃早餐或拿手機聊天,直到上班前一分鐘再打卡,再回座位把電腦打開。然而,誰會知道您正在玩還是開始工作,如果不小心被主管看到,偷偷拍照存證而扣薪水,就會造成工作團隊的不信任,所以他建議工作時,務必公私分明。

「阿基師」也呼籲,職場成功哲學就在於盡量不要犯錯,不對的事也千萬不要碰,若有一件事放諸四海都行得通,就是所謂的真理,當每件事皆有真理時,就能立於成功不敗之地。

然而,英雄不怕出身低,即使跌倒或失敗,也不要灰心,請記住,失敗就像是學費換來的經驗,犯了錯,別人會更注意你是如何改正;跌倒後,別人會仔細看你如何爬起來。

現場座無虛席 現場座無虛席

阿基師「三三三三真理」

一、 三忠:
忠於老闆、忠於你的團隊、忠於學經專業。因為忠於老闆,才可以對父母盡孝道,老闆絶對會喜歡忠誠的員工,忠於客人,客人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等同於老闆,沒有客人沒有收入。每件事還沒成功前先想到可能結果,無形中老闆將會把企業交給你管理。「阿基師」在當徒弟時思考,就已經思考從「師傅」角度,如何經營廚房;當擔任大廚時,必須站在老闆角度思考如何行銷飯店。所以當老闆聘請「阿基師」時問道:「鄭師父,我有十幾家店您要如何管理?」,「阿基師」回答:「報告董事長,我沒有辦法賺很多錢,但我可以讓您賠少一點。」這是一句謙遜的話,董事長聽到感受到的是「務實」。若誇大回答,但做得到嗎?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之處。

二、 三耐:
耐心、耐性、耐操。沒有耐心,無法淡定,容易心浮氣燥,時常想轉換跑道。「阿基師」叮嚀,別隨意轉換跑道,當您路況不熟,一定摔得傷痕累累。若保持耐性,不心浮氣燥,雖然目前薪水二萬二,但比別人更努力去塑造「被利用」的附加價值,打造個人的第二、第三專業,未來將有更多機會。舉例來說,「阿基師」認為切菜哲學不只有切工,還研讀食品科學、食品營養等相關書籍,將實務經驗與學理結合,成為一個能說明「脂溶性」跟「水溶性」等相關學理知識的廚師。

也因此,「阿基師」指出因對公司忠誠,不必拍馬屁,主管也看見他付出的努力,機會自然就來了。月薪二萬二,可能晉升至五萬。因此,若願意多磨三年,自然會有加薪升遷的機會。

三、 三實:
誠實、踏實、務實。「阿基師」指出,做錯事後更重要的,則是坦承錯誤,親自向董事長報告:「做錯的事,可能讓公司商業信譽損失八十萬,給我半年時間來將功折罪,換句話說,今年預算營收我要多賺八十至一百萬。」請現場來賓自問,是否也有這種能耐與企圖心?

「阿基師」現場傳授一個好方法,當學不好一件事時,請鼓起勇氣,一一列出自己常犯的錯誤,例如經常遲到、脾氣不好等等,給自己半年的進度,三個月檢視一次,這期間改正的項目打勾,累積一年,若所有壞習慣都改正,即使沒有學到新知識,也已經改掉十個壞習慣。

「阿基師」叮囑,話說出口就要付諸行動,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若腳跟沒踩穩隨即踏出第二步,馬上跌倒。因此秉持著三實精神,100年度讀者文摘公眾人物信任度排行一百名的民意調查中,「阿基師」拿到第六名,就是因為他勇於挺身而出面對各種壓力,培養了對客人的信守度,並且懂得將失敗舊經驗轉換成新問題的解決之道。

四、三力:
創造力、思考力、執行力。「阿基師」叮嚀現場現場來賓,若沒有這三個力,請不要有魄力,別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良禽擇木而棲」,憑什麼自認為是良禽呢?因此,「阿基師」在餐飲業已45年頭,一路走過來無怨無悔,失敗了不會去埋怨別人,永遠是自認努力不夠,警惕自己要保有危機意識。

例如,曾遭遇被媒體爆料事件,任職飯店的生菜沙拉被新北市衛生局檢驗出生菌素過高。負面消息上了媒體,各界給予責難眼光。但當時「阿基師」認為不應該抱著駝鳥心態,事情發生一定要追根究抵。隔日,便帶領店長、餐飲部經理、西餐主廚,拿著飯店符合規範的內部管理SOP表單,拜會新北市衛生局,虛心請教應改正之處。後來,經過衛生局審視後SOP流程無誤,也表示快速將訊息傳達給媒體不夠周詳,未來將調整公告通知流程。由於「阿基師」不卑不亢的態度,事情獲得圓滿解決,如果當下選擇心浮氣燥,直接辭掉工作,永遠不會知道到底那裡犯錯。

最後「阿基師」送給現場來賓一段話,不要老是期待要別人要給我們,想想我們能給這塊土地什麼,退而求其次,心胸會更開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