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茂昌
(作者為台灣知名的翻譯家,翻譯過多本重量級財經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憶錄《我們的新世界》、暢銷書《黑天鵝效應》、《師父》、《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債時代》等。曾任台証期貨總經理、期貨商公會理事。自2004年即財務獨立從事價值投資。201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我的職業是股東》,廣受好評。)
最近朋友見面,話題總離不開「金融科技」(Fintech)這個名詞。金融科技就是把一些資訊科技上的東西,如人工智慧、演算法、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運用到金融業務上,諸如機器人理財、人工智慧徵信、防偽偵測、電子支付、無人銀行等。一位在產業龍頭A金控任職的朋友說,他們志在必得,絕不讓其他同業取得先機。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目前比較留意的對手並不是同等級的大型金控,而是中段班的B金控公司。
這倒是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二家的策略一攻一守,恰為賽局理論上的相對策略。A公司在Fintech上的布局和努力,可以說是使盡全力,精銳盡出:異業策略聯盟、轉投資、產學合作、推出新產品或服務、聘請顧問、教育訓練、派員出國考察進修、積極與主管機關溝通、校園徵才、舉辦專業研討會、定期或不定期記者會等。
A公司這麼做,當然是為了自己,希望成為我國Fintech的領頭羊,並在Fintech上有一些建樹,搶得先機。但投注這麼多的努力,許多是有外部性的,是業界的公共財。也就是說,同業,甚至所有金融相關業者都可以分享成果,卻不一定要跟著付出龐大的代價。
為甚麼會有外部性呢?首先,金融業在台灣屬於特許行業,所有的業務都必須有法律規定和主管機關的審核和監管,而Fintech幾乎都是新玩意兒,主管機關多半趕不上業界或學界的腳步,遑論審核和管理。至於制定新法規更需要動用龐大的遊說力量。當A公司努力推動新法通過,成功讓主管機關了解並接受新業務,所有的業者便一體適用,共蒙其利。也許你會認為,這種事該由產業公會來負責,但A公司既然是業界龍頭,自然也是公會的要角,實質上還是A公司在推動。
其次就是人才和市場成熟度的外部效果。Fintech需要大量全新的金融人才,A公司鼓勵學校積極培育Fintech人才,增設相關課程。這些學子畢業之後當然可以為A公司所用,但也可以為同業所用。市場成熟度更是一個雨露均霑的公共財。當A公司努力打開某一新業種的市場,譬如說機器人理財,花很多功夫教育市場,讓一般民眾熟悉,那麼別家公司以後再推動類似業務,客人就不會覺得不知所云了。這還沒談到產業上、下游,如資訊設備和專家顧問的外部效果呢。
根據已故美國UCLA教授赫舒拉發(Jack Hirshleifer)的模型,A公司所扮演的,幾乎就是業界的最強棒(best shot)角色,以一方之霸的地位,決定整個公共事務的規模,其他業者即使有心,也幫不上忙。
在赫舒拉發的模型裡,只要最強棒出手,其他人就沒有作用了。例如電視節目裡三人或二人一隊的機智問答比賽,如果你有一個超強隊友,任何問題都答得又快又正確,那你從頭到尾一題都不用回答就可以拿到冠軍了。你如果逞強搶快回答,反而會壞了大事,不如晾在一邊,等著收割。
那麼,其他業者該怎麼做呢?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中段班B金控公司。朋友說,B公司雖然不排斥Fintech,卻沒有隨著A公司起舞,而是把重點放在IT的基礎建設和金融服務的基本功上,例如設備升級、加強IT人員陣容、強化客服、改善流程、教育訓練等。這些動作,在我看來,就是注重基本動作,找出企業裡的最弱環(weakest link)並予以強化。
這裡所說的最弱環,跳脫了赫舒拉發的公共財模型,回到原本的意義:一條鍊子的最大強度,就等於最弱一環的強度。金控集團的業務龐雜而環環相扣,如果每個環節都能做到一定的水準,令客戶滿意,自然有競爭力。假設A金控真的在Fintech上建立了領導地位,則B金控的策略就是在Fintech方面盡量追趕,不要落後太多,而努力在其他環節上做得比A金控好,這樣便有機會和A抗衡,甚至勝過A公司。請注意,B公司在Fintech上不用像A公司那樣費力地開發,只要搭順風車,依樣畫葫蘆就不會差太多了。
事實上,金融業的最弱環常常是很細微末節的東西,而不容易被管理高層所見,但對廣大客戶的使用經驗,卻有很大的影響。這兩家金控的網路交易,我個人都有使用的經驗,真心覺得B公司的基本功比A公司好(這當然是很主觀的個人經驗)。總之,A金控雖貴為業界最強棒,可千萬別卻忽略自己的最弱環。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設你在Fintech上大幅領先,提供客人先進的人工智慧功能,但客戶有問題時,譬如說,網路購物轉帳的某一個功能一直卡住,卻無法立即有效地得到協助或親切指導,那將會使你的優勢大打折扣。
最後,朋友問到一個關鍵問題:Fintech真的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嗎?沒人敢肯定,畢竟金融業是信用的行業。不過大數據和物聯網已經喊了很多年,區塊鏈則是從比特幣發展出來的。科技界創造出幾個響亮概念,到金融界翻雲覆雨一番,反正已經不是第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