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馬財專 /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
國內面對高齡化趨勢之發展,政府已在2020年施行,透過「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專法之制定,落實尊嚴勞動,提升中高齡者勞動參與,促進高齡者再就業,保障經濟安全,鼓勵世代合作與經驗傳承,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建構友善就業環境,並促其人力資源之運用。在實施一年半以來,本文提出以下幾點面向作為未來規劃思考之方向:
中高齡在勞動選擇上,不論是採取續留職場或重返職場者之行動策略,其實皆充分告知其主要的參與動機皆是以個人或家庭經濟安全維繫之動機為主,其次才是伴隨個人社會貢獻參與及其他個人追求之內在價值與成就的因素。然而65歲以上除經濟因素之外,可能伴隨的是期待能有持續的體力勞動參與及其與社會關係的持續連結。
有關中高齡失業者之勞動參與路徑之檢視,在職場參與過程中,中高齡勞工必須突破自身再生產效率、教育水準不高與缺乏技能及訓練、薪資落差等多重結構障礙;尤於經濟環境波動時,中高齡就業的障礙易與人力資本不足產生共伴效應。主要因素為其教育程度普遍較為低落,在人力資本積累上較為困難,因此在重返職場之建構上,必須聚焦於厚植其專業技能人力資本的相關專業訓練。
科技社會的發展會對社會中不同的年齡會帶來差異化的衝擊與挑戰,若從年齡層來進行盤點,衝擊最巨者斷然是中高齡勞動族群。然科技社會發展所帶動產業連結與生產替代此為不可逆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因此,不同世代階段的中高齡皆須嚴肅面對新興科技對目前及未來工作上的挑戰,在職場欲立於不敗之地產生持續性的勞動參與,更需要積極轉換心態,與年輕族群產生共同學習及使用資訊科技的技巧及經驗。必須注意的是,國內產業之脈動必須隨著世界供應鏈的快速發展產生鑲嵌與結合,各個不同的產業部門皆不斷走向自動化發展,人工技術需要與自動化系統配合連動。縱然在服務性產業也逐漸走向網路科技的智慧型服務模式,因此,若對於電腦與網路科技的中高齡而言,容易產生技術脫節與不易學習新科技的狀態必須強化協助此部分的改變。
就目前退休後欲再重返職場的中高階專業中高齡,其就業管道多必須以依靠社會人脈的因素較具關鍵。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勞動市場中,若缺乏深厚的人脈關係之社會資本建置,僅以傳統投遞履歷方式來進行工作之應徵,基本上,獲取想要的理想工作之成功機會取得相當不易。因此除了在就業促進及就業服務系統上的協助之外,更應善用其社會資本中的社會關係與網絡,協助其與適當產業的工作機會積極進行媒合與連結。
全球隨著各國就業障礙的生成,促使非典型勞動參與形態高度發展,各國皆透過國家干預的制度規劃來創造工作機會與就業連結,例如透過政策規劃之雇用獎助或薪資補貼之規劃來建立就業彈性空間,就是透過彈性工作的創造與僱用,來協助中高齡勞工之勞動參與之困境。從就業路徑與就業導因之分析,全球其實都有段性規劃,規劃將彈性就業工作之創造與釋出積極朝與中高齡及高齡勞動者產生連結的就業政策與思考。期待透過上述介面的改變,能更加促進及活化中高齡的就業參與路徑,創造更多的工作選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