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佳樺
以為年輕樂團都天生反骨,總是不顧一切向前衝嗎?音樂夢背後的柴米油鹽,超級工作狂好樂團説給你聽。
你知道Z世代心目中「最能代表自己世代的歌曲」是哪一首嗎?104人力銀行和知名樂評人馬世芳的課堂調查都得出一樣的結果——由《好樂團》的代表作〈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連年勝出。
Z世代(1995年後出生)會對這首歌產生高度共鳴,其來有自。
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Cheers》所做的調查數據都顯示,誕生在數位世界的Z世代,是「最務實」的一群人。
自小成長在各種經濟震盪的無奈與掙扎,加上全球化競爭、地球暖化等不確定生存環境的不安全感,讓他們 更想在夢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
Z世代不好高騖遠,認為「保守」與「冒險」兩者是共存的,既矛盾又和諧。精明、不浪費時間的Z世代,就連休閒時也要有生產力,這些特質與行為,在正好是Z世代的《好樂團》兩位團員身上,表露無遺。
「專輯企劃要考慮執行成本,專案越大要溝通的人越多,我們一向是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好樂團成軍近7年才發專輯,原因與主唱許瓊文的理性腦不無關係,在空靈清澈的高音背後,用許瓊文自己的話來説是:「非常不浪漫」。
吉他手張子慶一旁點頭,他天馬行空的企劃,總是被許瓊文一連串的現實考量打回地面。
「就像辦表演,我在感性上一定會想要全台跑,可是瓊文就會說:跑南部開銷很——大——,還需要投入更多宣傳資源,不一定能回本。」張子慶誇張地模仿許瓊文的語氣,她做任何專案前一定想好備案,列出所有選項的成本與效益,確保專案在軌道上。
在刻板印象中應該橫衝直撞、反骨厭世的獨立樂團成員口中,頻繁地聽到「成本」、「效益」、「穩定」這些詞彙,令人出乎意料,但這些元素也是好樂團得以走過7年光蔭,維持穩定成長的原因。好樂團甫成團,歌曲就創下千萬點閱,但他們並沒有急功近利,2015成團至今才誕生首張專輯《在遊蕩的路上學會寬容》,好樂團步伐邁得紮實,不嚮往成為瞬間璀璨的煙火,而是在暗路中穩定發光,照亮迷惘旅人的夜燈。
身為獨立樂團中的「乖寶寶」,好樂團怎麼重新定義「有用」的年輕人?
代表作〈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就誕生在張子慶職涯的第一站。
當時在樂團擔任行政職位的他,經常被指派做與工作完全無關的任務,卻沒有獲得相應的報酬。「原本以為要會很多事情才能出社會,沒想到進入職場後反而害怕別人知道你會這些。」張子慶說,他發現身旁的朋友也碰到類似的困境,卻無法改變現狀。
因為很早認識到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以及理想背後需付出的努力有多沈重,讓好樂團能夠足履實地,甚至是精打細算地經營自己的職涯。
張子慶大學從哲學轉到政治系,目的是為考公職做準備。不同於哲學系專注於形而上的思辨,政治學研究方法強調務實的分析利弊得失,雖然最後買了一堆參考書卻沒去考試,但也對張子慶的處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我會給自己設一個期限,只在有限範圍內冒險,」張子慶説。
從樂團行政的工作離職後,除了創作就是當吉他老師,他盤算若要維持和以前差不多的收入,一個禮拜至少要教20個學生,所以張子慶每月花15天教課,替自己賺底薪,剩下的時間都花在練團、表演、寫歌編曲。「前幾年我真的沒在休假跟睡覺的,」張子慶說。
許瓊文大學念的是工業管理,碩士才跨到表演行政。身邊朋友在各大表藝機構都有份穩定的工作,她自認還無法完全靠音樂維生,過了1年白天在薩克斯風樂團工作、晚上練團的生活,直到好樂團的商演穩定成長,也養出一群死忠歌迷後,才下定決心辭職。
剛離職成為自由業時,許瓊文常常在想:「我可以做自由業多久?如果這樣過了兩年,想回職場還回得去嗎?」
許瓊文把職涯想的長遠,即使要全職做音樂,也不能跟不上市場脈動、喪失專業能力。因此辭掉工作後的許瓊文,並沒有把心思完全放在自己的音樂,而是卯起來接案,舉凡錄廣告案、唱片或演出的籌備執行、藝文活動行銷企劃無所不包,不僅讓自己有可預期收入,也能打磨硬實力。
「我就是一個工作狂、時程管理大師啊,」許瓊文笑說。接案也是她為了穩定追求音樂夢,替自己設下的一道道安全防護。
穩健的個性使然,舞臺上,許瓊文也不是會瘋狂甩髮的人來瘋類型,反而還需要找到一個眼神安放點,讓自己不焦慮。「通常是發綠光的『緊急出口』,或是像女巫店後面的櫃子有一個史努比娃娃,我唱歌的時候都會盯著看。」
行事作風、個性都保守的兩人,為什麼還要選擇把做音樂當工作?
「就算事情變得很難、很複雜,可是你仍然喜愛這件事,而且堅持做下去,那就對了。」
張子慶説,因為真的喜歡,所以願意務實的追求。不論是努力接案、斜槓兼職,都是為了所愛的音樂而累積的燃料。
對好樂團而言,所謂有發展性、有用的音樂職涯,並不是賣了多少張專輯,或是在小巨蛋開了幾場演唱會,而是「每天接觸到有趣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學習接受新知識和觀點,工作與生活都有足夠的豐富度。」
就算成立3年多才有工作室,7年才發專輯、辦大型專場又如何?好樂團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也呼應Z世代的心聲,在僵化的社會結構、高變動的大環境下,他們迎難而上,意識到唯有不斷強化自己,對未來有更精明、策略導向的規劃,才能持續地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