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工作不過是餬口飯吃?《越工作越自由》作者:如果周遭人跟你想的都一樣,那是時候改變了

作者/李佳樺

工作對你而言是自由揮灑的舞台,還是被禁錮的牢籠?從英文老師、石油探勘船到流行預測師,《越工作越自由》作者分享如何把工作當工具,挖掘自己,找到自由。

《越工作越自由》作者分享如何把工作當工具,挖掘自己,找到自由。_Cheers 《越工作越自由》作者分享如何把工作當工具,挖掘自己,找到自由。_Cheers

工作中的你,自由嗎?

大部分的人對於工作,總會有幾絲不情願,認爲工作只不過是餬口飯吃,下班後才能自在喘息,流行預測師Emily Liu卻鏗鏘有力地反駁:不,越工作才會越自由。

Emily Liu對許多工作者是陌生的名字,甚至對「流行預測師」這個工作都一知半解,她為何在厭世成為主流的傳播環境下,寫出《越工作越自由》,教大家如何找工作意義,讓出版界資深工作者,《Shopping Design》前總編輯李惠貞評價她是最接地的「快樂工作」範例。

攤開Emily的職涯路徑,大學主修日文系,同時開設英文補習班,畢業後陸續踏上日本的石油探勘船,爾後轉行到百貨公司開發精品,進而再度出國工作成為預測未來流行趨勢的顧問,成為國際工作人。這些工作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Emily卻在這些工作中不斷嘗試、挑戰,直到認識自己的潛能,找到熱愛的人生志業。對她來說,工作和衣服一樣,都是為己所用的,點燃生命熱情的工具,從不拘格套的職涯經歷,可以感受到Emily熱愛挑戰的能量,她如何撥開迷惘、跨過未知,挖掘出自己的潛能?從專訪摘要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一個快樂工作人的工作價值觀。

Q:《越工作越自由》核心思想是透過「工作」認識自己,拿到自由的門票,但一定要透過工作才能認識自己嗎?

我寫過兩本書,第一本是關於服裝,因為我的本業就是服裝製造,第二本是關於工作,但這兩本書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用服裝跟工作來操練自己「做選擇的能力」。的確,我同意很多事情都可以磨練自己,但服裝與工作有以下兩個共同的特質,是我認為最適合作為「認識自己」工具的原因。

1.放棄難度高,沒有選擇
首先,這兩件事都是你不得不做的。你可以不穿衣服裸體出去嗎?好像很難;你可以不工作嗎?今天裸辭,過兩天也要開始找工作,因為我們要繳房租。雖然每件事一定都有能磨練自己的地方,戀愛、做菜、彈鋼琴,都有機會更認識自己,但要不要做這些事,決定權在你自己。我們不一定要談戀愛,不想跟這個人相處就分開。但即使今天睡過頭,心中有多不滿,你還是要去上班,還是要衣裝工整地出門,從必須要做的事情上著力,更容易長期堅持。

2.每天都要做、頻率高
如果我們要選擇一個磨練自己的工具,我會選做的頻率最高的,戀愛一年可能談兩場,但一年要工作300天、365天都要穿衣服,磨練要日積月累才能產生刻痕,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會是效果最好的工具,每挑選一套衣服、完成一項工作任務,都給你珍貴的試錯機會,成長也會比較快。

Q:Emily做了許多「和別人不一樣」的決定,如何避免過度受集體影響,突破世代同溫層?

我的世代,從小到大所有人都跟我說只有一條路,就是用功讀書努力考試,以前沒有網路,資訊來源單一,大家的方向也一致,就像行軍一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聯考前我的准考證掉了,差點不能進場考試,這讓我開始思考:難道這條路堵住,我這輩子就不用玩了嗎?

所以我開始探索不同的路,大學時同學都在唸書,我在補習班教書做到成為明星老師,大學畢業找獵頭幫我引介工作,進入當時還沒有女生曾涉足的石油探勘業,重點是要對自己有「好奇心」就像星探一樣挖掘自己的能耐,你就開始會走不一樣的路。

現在也一樣,如果年輕世代所有人都在躺平、厭世焦慮,能跳開這個想法的人就有機會出線。

不喜歡前一個世代,是人類的共同特徵,但並沒有哪個世代比較容易、哪個世代比較困難,重點是不要陷入同時代集體的思路跟困境中,否則就像一直為焦慮添柴火,對於挖掘自己的價值沒有幫助,反倒會越來越無力。

當你發現同儕的想法都跟你自己一致的時候,改變的時機就到了,我建議對於職涯要有具體的設定,無論是電動的關卡、設定能力層級,都是給自己明確的方向依循,知道自己究竟在追求什麼,才不會隨波逐流,就像我當時在同齡人中,想法是特別的一樣。

Q:Emily在攀上每份工作的高峰後,就勇敢轉身下一場挑戰從零開始,為何不害怕跨出舒適圈?

我從石油探勘業進入百貨業開發精品品牌,當時我要離職當顧問時,老闆甚至以未來將領導者的位置交給我來挽留,碰到難得的機會,許多人一定會猶豫不決,害怕自己做錯決定,在某個時間後悔不已;但我還是決定貫徹自己設定的目標,因為這種「沒有正確答案」的命題,思考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這不是能想出個結果的事情,而是必須到了那個時空、環境才能知道答案。

若問我會不會害怕,我覺得害怕是必經的過程。大部分的人覺得要先「不恐懼」才能行動,事實上順序是不對的,應該是行動了才不恐懼,第一次可能嚇得皮皮剉,在100%的恐懼下去做,第二次害怕值是95%、第三次剩下90%、第四次剩下85%......成長跟正面的回饋會消除你的恐懼。

當你做了決定並執行,才有修正的機會。沒有人可以幫你做校正的決定,一件事會失敗,到底是你沒有發揮能力?還是真的無法克服? 只有誠實跟自己對話才能做到。不要期待人生的路徑是直線,沒有一箭命中靶心這種事,真實的世界就是要試一次、兩次,往左一點、往右一點修正,才會慢慢接近理想的目標,但是如果你沒有行動,就永遠都沒有機會接近紅心,沒有一箭是虛發,也沒有一個選擇是錯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