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書屋提供
我們的大腦,每天會產生超過6萬個念頭,大腦幾乎是每分每秒都在被不同的念頭占據。而這些念頭中,高達80%是負面的。
但為什麼有些人做同樣的事情,可以感到正面、樂觀、平靜、愉悅,但另一些人卻感到負面、悲觀、痛苦、悲傷?究竟我們的感受是從何而來?如何才能擺脫負能量干擾?
《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一書,被翻譯成31種以上的語言,上市5個月銷量逾60,000冊,榮登亞馬遜(Amazon)「自助情緒管理類」排名第一暢銷書。作者約瑟夫‧阮(Joseph Nguyen)提出一套觀念與步驟,協助人們突破自身的思維與條件去認識真實的自我,並擺脫心理和情感方面的痛苦。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或思考模式,或許可以嘗試實踐。
從第177期開始,《看》雜誌編輯部與多家出版社合作,為讀者精選好書,經授權後以小篇文章形式,供讀者吸收好書精華。以下內容摘自原書。
「環顧周遭的人很聰明,審視自己內心的人很有智慧。」——馬紹納‧迪里瓦約
我們生活在思想的世界,而非現實當中。席尼‧班克斯曾經說過:「思想並非現實;然而我們的現實是透過思想創造出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對世界的感知中,而且,即使是近在身邊的人也會有截然不同的感知。
舉例來說,你可能坐在咖啡店裡,面對四分之一人生的存在危機,壓力大到快發瘋;在其他人似乎都過得很好的時候,你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做什麼,而你隔壁的人正一面愉快地享受剛泡好的飲料,一面平靜地觀察人群。你們兩人在同一間咖啡店,聞著同樣的香氣,周圍是同樣的陌生人,但是你們兩人眼中的世界卻天差地別。我們很多人經歷了同樣的事件,或者,同時在同一個地點,卻對世界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生活在思想而非現實的世界裡。假如你走到一百個人面前,詢問每一個人金錢對他們的意義,你認為你會得到多少不同的答案?將近一百種答案!
金錢在理論上是同樣的東西,但是對每個人的意義卻不一樣。金錢可能代表時間、自由、機會、安全、內心的平靜,或者也可能代表邪惡、貪婪,以及導致人們犯罪的原因。我暫時不打算討論哪一個對或哪一個錯(提示:答案沒有對錯,不過那是另一章的內容)。
這概念的另一個實例是:假如你調查一百個人,詢問每一個人對我們現任總統的看法,你認為你會得到多少不同的答案?
即使我們談的是同一個人,我們還是會得到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因為大多數人都活在自己的想法和對世界的感知中。我們賦予事件的意義(或是說想法),決定了我們最終對這件事的感受。那個意義或想法就是我們從此看待生活的濾鏡,因為這樣,我們生活在對現實的感知中,而不是現實本身。現實是發生的事件,沒有意義、想法,也沒有任何解讀。
我們賦予事件的任何意義或想法,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對現實的感知就是如此產生的。我們對生活的體驗,也就是這樣從內而外創造出來的。
讓我們覺得一件事情好或不好的,不是發生在生活中的事件,而是我們對這些事件的解讀。這就是為什麼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可能比第一世界國家的人要來得幸福,而第一世界國家的人可能比第三世界國家的人要來得痛苦。我們的感受並不是來自外在事件,而是出於我們自己對事情的想法。因此,我們感受到的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
我們假設你非常討厭自己的工作,這份工作給你帶來莫大的壓力、焦慮和沮喪,讓你連踏入上班的大樓都感到痛苦,光是想到工作就會滿肚子火。當你想到工作時,正和家人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節目,但一思考到對工作的想法時就會感到憤怒──其他人都度過了愉快的時光,只有你不開心。
在這一刻,儘管發生的是同一件事,但是你家中的其他人卻和你有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雖說你其實並沒有在工作,但光是想到工作,就對現實產生完全不同的感知。
倘若真是外在事件造成我們內心的感受,那麼每次你在客廳裡,和家人一起看有趣的電視節目時,都應該會感到快樂滿足,但事實並非如此。
現在,你可能會說,你之所以有這種感受只是因為有個外在事件,也就是你的工作,使你感到緊張焦慮。對於這點,我想問一個問題:每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否有完全相同的感受?
兩個不同的人可以做一模一樣的工作,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工作體驗。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是最棒的經驗和夢寐以求的工作,對另一個人來說,卻可能是最可怕的噩夢和活生生的地獄。這兩人之間唯一的區別是他們對工作的看法,這決定了他們最終對工作的感受。
現在,我們回到最初假設你討厭工作的情境,還記得當你想到工作時,帶給你多大的壓力、焦慮和沮喪嗎?
我們來做個簡短的假想實驗,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花一分鐘看看你會想到什麼,直到你想出來為止。
如果你不過度思考,真正讓答案從內心浮現出來,一旦沒有討厭工作的念頭,你很可能會感到快樂、平靜、自由和輕鬆。
少了我們平常對特定事件或事物的思考,我們對這事或物的體驗就會徹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是活在思想而非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對現實的感知,是透過自己的思維從內而外創造出來的。有了這個新的認識,你就找到了我們所有人類心理痛苦的原因……
痛苦的根源,就是我們自己的念頭。
現在,先別把這本書扔到房間另一頭並點火燒掉,我並不是說這一切都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而它不是真實的。我們對現實的感知非常真實,我們會感受到自己所想的,而我們的感覺很真實。這是完全不可否認的。不過,在我們開始明白現實是怎麼創造出來的之前,我們的念頭看起來也好像是不可避免、無法改變的現實。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感受到的只是自己腦中所想的,那麼,我們就知道可以藉由改變想法來改變感受。因此,只要知道生活體驗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想法,我們就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體驗。倘若這是真的,那麼,我們只需要一個念頭就能擁有不同的體驗,而且透過無念頭的狀態隨時改變整個生活。
簡而言之,當我們停止思考的那一刻,就是幸福的開端。
(以上節選自《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第2章〈看見所有痛苦的根源〉第20頁~第26頁)
作者:約瑟夫‧阮(Joseph Nguyen)
譯者:黃意然
出版社:大好書屋
類別:心理勵志、思考、自我實現、情緒管理
出版日期:2024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