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紹敏 責任編輯 /王穎皓 圖片來源:盧春宇
精緻餐飲在台灣崛起,餐飲巨頭王品也沒缺席,集團全台唯一一間對標Fine dining的品牌THE WANG誕生,舵手是年僅34歲的他。
燈光美、氣氛佳的高檔餐廳裡,突然傳來一聲驚呼,一位女客人不慎將紅酒打翻了男客人一身。此時,服務人員除了送來紙巾、清理桌椅,還能做什麼?
短短幾秒內,一位神韻和演員彭于晏有幾分相像的男子,不疾不徐地遞上一件白襯衫:「我看您今日的打扮,後續應該還有活動,冒昧了,這件襯衫先給您頂著用。」
如此超乎預期的服務,是今年34歲的THE WANG店經理陳霈柏的真實日常。5年前王品瞄準台中一帶眾多隱形冠軍企業主、在地豪客的消費力,選在七期、草悟道及水湳經貿園區的中心點,開出第一間對標Fine dining的西餐廳THE WANG,一客套餐要價2,500~3,500元。在入選拓店的精英部隊中,綽號Paper的陳霈柏是最年輕的代表之一。
從最基層的計時人員,到王品旗下最高端的品牌店經理,他平均每2年就往上跳一級。過去,王品針對顧客致電給客服中心,讚賞特定人員所給予的「讚美小卡」,陳霈柏4年內就搜集了3副撲克牌,意即每10天至少有1位顧客主動聯繫總部表達「對他的服務念念不忘」。
「Paper能讓最高端的客人和他當朋友,服務應該是集團目前最TOP,」加入王品20餘年、現為THE WANG首席侍酒師的李宜達透露。數月前陳霈柏結婚,客人得知後直接派出私人司機和一台勞斯萊斯當禮車。喜酒上,與在夏慕尼服務的太太兩人的熟客就來了4桌,席間不乏企業董總和藝人。
如同許多環境辛苦的孩子,陳霈柏與餐飲的結緣,源於必須提早分擔家計。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幫忙大人賣雞排,陳霈柏回憶起來完全不喊苦。他猶記曾有一日獨自顧攤,一下子來了7、8個客人,一陣忙亂後,第一位客人的餐點成了最後一筆出餐,「到現在我還是耿耿於懷,我對不起那個阿姨,她的四季豆被我炸壞了。」
或許天生就有服務他人的使命感,一單失誤的四季豆,陳霈柏一記就是20年,時刻在他心中鞭策自己。
「他超喜歡自己的工作吧,一直都想把服務做得更好,」淨水器製造商三能國際創辦人徐嵩明觀察。作為長年在王品牛排接待外國廠商的熟客,他很早就注意到當時還是工讀生的陳霈柏,「隨便一個眼神,這小孩子都知道我要幹嘛。」徐嵩明分享,有次在太太生日時請陳霈柏預留窗邊位,當天下著大雨,只見陳霈柏遠遠地出現,向夫妻倆簡單問候後便先離席。直到餐期快結束時,他竟送上親手做的提拉米蘇,祝大嫂生日快樂,「我問Paper今天幾點的班,才知道他今天休假,是專程過來一趟。」
還有一次,徐嵩明在前往餐廳的路上與人擦撞,急忙請陳霈柏幫忙招待他的客人,趕到後氛圍熱絡、絲毫沒有掃興。離開前,陳霈柏送來一份甜點和一張手寫紙條寫道:「小擦撞沒有關係,王品永遠在你的背後,祝福之後開車都順利!」
徐嵩明笑言,「我之前常在想他為什麼女朋友都不穩定……,可能就是常常為了客人的需要,犧牲自己的很多時間。」
除了熟客,陳霈柏對所有踏入餐廳的顧客都十分重視。他天天親自回覆Google評論已長達6年,不少未曾見面的客人一開口就說:「你就是那個Paper!」此外,他堅持要在餐期內和THE WANG每桌、最多74席的客人都打到招呼,關心用餐狀況。記者問起他有何秘訣,陳霈柏露出淘氣的笑容:「在客人看不到的地方跑快一點就可以啦!」
不難想見,2019年王品在遴選THE WANG的先鋒團隊時,不到30歲的陳霈柏就成為核心之一。但要經營一間集團前所未有的高端餐廳,過去的成功經驗遠遠不夠。
負責侍酒團隊的李宜達舉例,過往王品幾乎沒有涉獵葡萄酒,「開幕前我幫全員做教育訓練,真的能馬上吸收、記起來、用出來的,就陳霈柏,他還自己加碼去考了侍水師。」
學紅白酒、學烈酒、學侍水、學侍茶、學生蠔、學起司……,陳霈柏有10幾張證照都是來THE WANG才考取的。早上十點半上工、晚上十點半才下班,回到家他依然要求自己:「再看一點點(書)吧,就像《原子習慣》說的,沒關係,就看一點點吧。」
然而,陳霈柏最成功的武林秘技不在書中,而是轉念「以客人為師」。
「有超多客人一年有10個月都在國外,」他深有體悟,再怎麼勤學,對方見過的世面都比自己多,不如將「必須什麼都懂」的壓力轉化為虛心請教。當客人對口味或服務手法有意見,他從不反駁,一概向對方表達感謝、真誠求知。此舉打開了他和客人的話題,也讓不少老闆們反過來主動「拉他一把」,助攻THE WANG把高端服務做到餐廳之外。
舉例來說,餐廳樓上就有2位熟客把自己的酒櫃交給THE WANG管理;從高級鐘錶商、車商活動到婚禮家宴,都成為THE WANG服務的一環。曾有一晚餐酒會,光是賣酒就為餐廳多創造了超過80萬的收入。
聊起這些好成績,陳霈柏沒有半句歸功自己,而是與他肩並肩的團隊。
他清楚記得,正式入職王品的前兩年,曾有段時間天天有客人在意見卡上勾選不滿意,「我就像是投手,每一球投出去,都被對方得分,這種感受非常低迷,」身旁同事們的回應讓他銘記在心:「你就給他打吧,不用怕,打出去之後,我們後面會接,一樣不會失分!」
如今,他成為了隨時補位的球隊隊長。不論球場天氣陰晴、不論好壞球數,每回上場前,都能對著鏡中的自己露出笑容:「今天的挑戰,你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