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基隆游太太
「 你知道社會新鮮人為什麼會勉強地買名牌包嗎?擁有很多東西的時候要懂得隱藏,一無所有的時候就要誇大自己。」近來火紅韓劇《請輸入檢索詞www》描繪數位時代的職場社會,一段描繪新鮮人現象的台詞雖然辛辣,但卻反映了南韓青年職場常見現象。
無獨有偶,根據台灣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20-24歲青年失業率12.86%,是25-29歲失業率的兩倍,顯見,台韓兩國青年人的職涯之路同樣備受挑戰。為促使尋找夢想工作之路不迷航,由臺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Taipei Youth Salon, TYS)於10月19日舉辦的「Job!潮什麼 青年就業研討會」,邀集新興產業工作者及跨海就業工作者現身說法,超過二百位年輕人到場取經。一起來看看,以下五種夢幻工作,哪一項最能打動你?
當Youtuber不能長久?錯! 企業主愛用有自媒體經驗的行銷人
就業情報特聘顧問臧聲遠認為,企業規模大小、年薪多寡已不是年輕人選擇職業時首重的,除了重視生活與工作之間的平衡,現在的新興夢幻工作更重視價值、個人成就、品牌形象!文創、數位金融、串流影音等新興工作,共同最大特色就是難以界定!最具代表性的新興產業,莫過於Youtuber!儼然已經是新型態的節目製作公司,而且擁有獨立曝光通路,無須受限於傳統媒體箝制。
被稱為「台灣懶人包始祖」,曾拿過兩座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個人頻道「志祺七七」擁有35萬訂閱人數的Youtuber張志祺就是一例,他起初只是把教學錄成影片上傳至網路,沒想到一炮而紅,以「圖文不符」品牌建立了社群影響力,並開啟一連串將資訊轉化成知識的創業嘗試。現在,張志祺成立工作室,以團隊之力維持甚至更頻繁地更新影片,以公司型態出現,更創造更多編劇、剪輯、後製工程師職缺。
擁有經營個人部落格/Youtube頻道的經營經驗,不但可以累積創作實力、品牌思維,也能應用在一般企業的行銷案中。隨著企業愈發重視內容行銷,經營自媒體不再被視為不務正業,愈來愈多企業在行銷工作的徵人啟示中特別標注:「擁有自媒體經驗者佳」
臉書OUT? 年輕人擠破頭想進入的社群平台竟不是臉書...
每個月擁有15億流量,每月不重複訪客高達1,500萬,對台灣年輕人影響力最大的社群平台不再是臉書,而是Dcard,這個匿名網路社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被傳統媒體轉發引用的機率愈來愈高。狄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才營運經理彭睦潔以實際數據分享社群平台的發展狀況,年輕人使用Facebook的頻率愈來愈低,在台灣,高中生使用臉書的比例僅有6%,顯示社群正在「後臉書時代」激戰。
隨著更多年輕族群加入IG、Dcard這樣的新興社群平台,在生活中被使用的頻率愈高、公司招聘員工時得到的反應就愈熱烈。比如Dcard,在特定族群的滲透率超高,並且樂於透過網路跟用戶分享辦公室中種種樂趣,加上相當清楚只有好的人才能共織好的環境,因此特別容易吸引年輕人由使用者進一步成為員工。彭睦潔說,Dcard的使命就是找到更多使用者,建議不具備相關經驗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熱情與嘗試展現出來。
賺錢不是工作唯一目標?更重視實踐社會福利的社會企業
成長過程衣食無虞的年輕世代,較無立即逼近的經濟壓力,選擇工作時第一考量多半是價值而非薪資,對於具備社會使命的工作懷有熱忱。近年逐步導入台灣的社會企業制度,透過關懷員工、回饋社區、加強治理、友善地球與具備影響力的商業模式五大方式,達到企業與社會共好的目標。台灣經濟研究院《2019社會創新大調查》結果顯示,台灣30歲以下年輕族群,有將近九成(87.1%)認同社會企業的營運模式與理念。
懷抱善念的社會企業人才缺口也很大,以改造老屋、經營社區營造的范特喜微創文化總經理鍾俊彥說,范特喜團隊從改造開始一路包含建立生活創意生態系,始終堅持每一個案子都必須至少10%具備社會影響力,老屋改造的新興產業,就需要結合觀光與商業的行銷人才、覓得資金的業務人才、與政府對話的營運人才、以及對空間與當地文化了解甚深的技術人才、文化人才,可創性非常高。
新創公司比大企業更有吸引力?科技、文化自有品牌比拚創意
在台灣,如雨後春筍冒出的新創公司,也提供年輕人另一選擇——加入新創企業!最淺層的原因是多數新創企業採取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募資順利的情況下,也大方給予員工各種福利。矽谷知名網路新創加速器Y Combinator合夥人Justin Kan就認為,在新創公司,沒有人是小螺絲釘,就算資歷不深,也有機會經手難得的工作經驗。不僅能夠快速累積專業能力,接觸多樣性的工作內容。尤其是未來有創業打算,先到新創企業實習一番,絕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
也有些年輕人選擇成立設計品牌,在有文化深度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當「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成為新時代文藝青年的求職執著的情況下,與文創設計師互動頻繁的鍾俊彥,也給予年輕人建議,他說,要發展自己的品牌,必須足夠忠於自己,同時也要保有吸納萬物的心態,持續充實自己,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好創意。
不如出走?跨海工作者 台灣哥倫布激增
在台灣薪資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跨出台灣尋找出路的「新時代哥倫布」人數也持續增加,中租迪和公司供應商行銷部北區審查科資深經理魏士祺說,職場國界已經消失,跨國工作機會愈來愈多,一個外派工作就像在海外成立棒球隊一樣,必須從零開始,認識海外文化與產業需求、連結資源到開拓新客戶,只有全力以赴才能贏得最終勝利。他鼓勵有興趣赴海外發展的年輕人,必須做好外派目的的各種功課,調整心態。
赴新加坡發展、最後成為廣告公司行銷總監的部落客艾兒莎也分享自己的海外經驗,她笑稱,若不是曾在臺灣從事22K低薪的職務,或許不會刺激她遠赴新加坡工作,「要避免成為魯蛇,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要動手去做」,他鼓勵關心自己職涯發展的年輕人,把握職涯每一個機會,磨練最後都會化成機會。
臺北市就業服務處處長游淑眞說,年輕人求職時最常遇見的問題就是不清楚未來方向,建議同學在校期間嘗試尋找實習機會,及早替未來職涯定錨,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務必尋找提供勞健保的企業實習以保障自身勞動權益。就業服務處提供安全有保障的職場體驗實習機會,所有合作企業均必須提供企業輔導人,其中,亦有許多具備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期待年輕人多利用TYS提供的資源與協助,覓得適才適所的職務順利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