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經營蔬菜育苗場 「農一代」戴銘億B2B與B2C通吃

文、攝影⊙謝平平

沒有農二代擁有的前一代資源,自己赤手空拳走進農業、能存活下來、且有一片天的,為數不多。在新竹新埔設立「振華育苗場」的戴銘億,是其中之一。從完全不懂育苗,到成為專業農戶的蔬菜苗供應商,並開設店面,販售給一般消費者,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與B2C(Business to Customer,企業對消費者)通吃,他沒有捷徑,只有埋頭苦幹。四年後,終於看到事業的曙光,關鍵原因就是他抓到了育苗的節奏。

振華育苗場場主戴銘億_看雜誌提供 振華育苗場場主戴銘億_看雜誌提供

苦蹲四年 摸索商業模式

有許多同學在台積電就業的戴銘億,因為不喜歡電機,大學念完四年就回家跟著父親做鐵材加工、五金買賣,但他十分羞赧,只能勉強應付客戶。一日,某位長輩告訴他,不妨試試苗木產業,利潤不錯,促使他一頭栽進農業。後來,又從苗木轉為蔬菜育苗。

「農業是很活的,天氣、水文、地理、管理方式,都會造成生長情況不同、蔬菜苗的品質好壞。」他租了400坪土地,一一按照長輩說的做,才發現需要注意的小地方還真不少。

而台灣南、北部,農產品大、小月不同,育苗場到底何時要開始進苗培育,各家有不同心法。比如8月到隔年1月是南部蔬菜育苗大月,而北部則從10月到隔年3月,比南部晚了近二個月。不只如此,有時天氣過熱,平地不適合種植蔬菜,戴銘億仍可繼續出貨,「平地不能種,山上可以種啊。」

澆水學三年 愈單純愈好

蔬菜苗是農戶的生財工具,品質穩定、準時交貨是戴銘億的自我期許,他將育苗場內的變因控制在極小的情況下,盡量不添加其他藥劑,「越少越好,一出問題,才能愈快找到問題。」

業界有句話:「澆水學三年。」意思是蔬菜苗的品質與澆水有絕對關係。從40多種蔬菜苗到現在超過120種的蔬菜苗,育苗技術對戴銘億而言,已非難事,如何在小月、大月交替種植蔬菜苗,他也很熟悉。唯獨控制不了氣候變數,一場大雨就會導致原來的訂單延遲出貨。

專業農戶不在下雨天種菜,以免做白工,但風險就在育苗場身上──成批的蔬菜苗不能出貨,也不能進新苗,還要努力控制蔬菜苗不能長太快,以免客戶嫌棄。他的心情天天就像走鋼索,隨著天候好轉,懸在胸口的一顆心才能落地。

吸引消費者進入賣場

新埔、關西一帶,少有平原,土地也十分破碎,因此專業農戶並不多。沒想到,「振華育苗場」也因此而走入消費者市場,在關西、新埔、龍潭等地,已有四家店面銷售自家蔬菜苗,還有草莓園與網路電商。創業初期,他跑過許多資材店,發現蔬菜苗送到店裡後,有的沒有繼續澆水、有的沒有陽光照射,蔬菜苗很快就枯黃了,「會顧苗的,可以維持二週都很漂亮。不會顧的,可能四天就黃了。」也因此,他不但對員工有所要求,也對店面的陽光要求更多。

使用現代化工具管理

「振華育苗場」種植面積現約八分地,為增加管理效率以及降低人工成本,他裝設了自動澆灌系統,完成六、七成的澆水工作。並撰寫APP管理上百種的蔬菜苗、進出貨日期等。

戴銘億表示,蔬菜苗單價低,因此育苗場屬於在地產業,不太可能載到遠處販賣,如何針對在地進行有效率的銷售,就很重要,尤其蔬菜苗跟水果一樣,「賣相」就是最好的推銷員,在時程的掌控上,愈精準愈好。

給青農的建議

戴銘億沒有農業資源,靠著150萬資金與自己的勤奮,將育苗場愈做愈大。他表示,年輕人如果像自己一樣沒有背景,恐怕先交幾個業界好朋友,才有幫助。

其次,週轉金要備多一些,從土地的租賃、溫室的搭建、育苗架,都是相當龐大的支出。他解釋,150萬遠遠不夠,因為父親從事鐵材加工,自己從小就會做鐵架,省下了一大筆開銷,未來也可以自己維修。

最重要的是,他提到,台灣的育苗場已經飽和,南部育苗場還發展出一條龍的形式,包括代種。因此,年輕人要投入育苗場,最好先去其他育苗場看看,才能更清楚的分析,到底是否要成為農業的一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