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什麼樣的「職場先修課」能拿下評鑑滿分、萬人瘋搶?陳嫦芬:請先學會3個素養

陳嫦芬的職場素養課_圖片來源:卓杜信 陳嫦芬的職場素養課_圖片來源:卓杜信

文 吳佩旻

曾任瑞銀投資銀行亞太區副董事長、匯豐金融控股集團台灣區總經理的陳嫦芬,35歲就成為外商投資銀行界罕見的台籍女性領導人。她在兩岸頂尖大學開課談職場素養,成為產學雙棲的傳奇人物。究竟她有何本領?

陳嫦芬的職場素養課,帶你了解這3件事:
1.光會做事未必能在職場上發光,擁有溝通、合作等素養力至關重要。
2.當收到工作任務,馬上帶著「三個問題」請教主管,有利工作高效推進。
3.成功人士不等別人給答案,而是自我領導、主動出擊,找尋舞台機會。

2011年,陳嫦芬在北京清華大學開授「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後來紅回台灣,成為台大首個傳授「職場素養」的教師,後來她更在線上平台Coursera開課,兩週便湧進逾1.9萬名學生爭相搶修。

她的課程憑著有系統的架構,讓年輕人在踏進職場前,迅速了解國際職場素養的內涵及相關課題。修過這門課的學生,在網路上幾乎都給正面回饋:「太血淋淋的先修課!」、「上完課以後可以直接照著執行,好實用!」

採訪未開始,陳嫦芬便興奮地捎來好消息,她在台大開授的「職場素養與菁英力」課程,今年教師評鑑達五分滿分,創下有史以來紀錄。

儘管受學生歡迎,陳嫦芬在課堂上,可不走溫柔派 而是字字珠璣、總是丟犀利問題給學生的麻辣教師。

修課挑戰題:成年的定義?

「我很常問學生一個難受的問題:成年對你的定義是什麼?」

陳嫦芬指出,修她課程的學生年齡都在20歲以上,此階段的學生,正準備成為一個能負責任的成年人,她自勉教會學生,離開課堂後都能獨當一面。

她觀察,很多大學生即使已成年,擁有4年的專業學術涵養,卻未必具備「能生活獨立」、「可以判斷事物」、「有高度格局」等素養。因此她總是告訴學生,想在職場有所成就,要從小事做起,一步步儲蓄能力,最根本是培養「成長型心態」。

陳嫦芬曾把自己成功的關鍵,歸納於大學時期練就的三個人生態度,第一是「用心」,無論大小事都全力以赴;第二是「誠實」,不僅對周遭的人,更重要是坦誠面對自己;第三是「抱持正向樂觀的心態」。當擁有這三項特質,就成為一個具成長心態的人。

素養一:提問力比回答更重要

2012年起在台大授課的陳嫦芬,今年適逢教學第十年,無論是哪一屆學生,都不約而同地有一個共同的收穫,就是學會提問。

走進陳嫦芬的課堂,學生說的話比老師多,如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問學傳道」,是她獨特的授課方式,她笑道:「只要沒有學生舉手問答,我就不說話、課程就不會開始!」

陳嫦芬透露,這是她從第一份工作的老闆身上學到的道理。她大學畢業後在少數專精於國內及涉外案件的聯鼎法律事務所當助理,才發現學校教的全都沒用,十分恐慌。

「老闆每當派給我任務時,就會舉起手錶告訴我,妳現在有三分鐘可以問我問題,」陳嫦芬回憶,當時還僅是菜鳥的她心想,「我要做什麼,不就是等你告訴我嗎?」,便不以為然隨性丟出提問,最終換得老闆批評的下場。

直到有次下班,老闆告訴她,「妳只是被分配到部門的一小部分業務,難道妳都不好奇,在做這個小角色時,如何開始你的工作?」這記當頭棒喝,讓她瞬間領悟,原來接到任務時,心中隨時都要有3個Q(Question),帶著問題請教主管。
這個習慣,深深影響了她後來跨界進到國際投資銀行擔任主管。

「你看,國際大銀行每家實力都差不多,但為什麼有人可以拿到案子,有人卻拿不到?交情、人脈固然有影響,但更關鍵的是,是否可以對決策者問出其他對手沒問出的問題。」陳嫦芬堅定地說。

直到現在,她仍感謝當時英國老闆的訓練,因此後來她也要求學生,要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而非一味等待指令,將來缺乏競爭力。

曾修過「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的台大會計系畢業生楊博耀表示,學生間都會流傳一句話:「工作愈久,嫦芬老師課中學到的內容,愈常浮現在腦海中!」他分享,這堂課很受學生歡迎,完全強調互動,有問才有學,當你有疑惑,獲得的回饋會更深,他就是受學長姊推薦才來修課。

素養二:溝通力從訓練表達開始

陳嫦芬從法律跨到國際銀行,雖然隔行如隔山,卻也因此發現「素養」其實是不同產業間共通的能力,其中溝通技巧至關重要。她在個人podcast「職場迎風飛」中,每集為一名社會新鮮人面臨的職場挑戰提出解方,其中「如何與主管溝通」是最多人的疑惑。

當她被問,當面對與主管的價值觀衝突時,該不該表達出心中的想法時,毫不思索直言:

「若你選擇的職場文化,是不讓員工有反對意見,我會建議你趕快離開,」

原因在於,她認為,在職場上若無法言說,另一方面,也代表才華可能無處施展。

那麼員工要怎麼跟主管溝通,才能全身而退?陳嫦芬建議兩項原則。首先,不要輕易假設對方是惡意的,因為衝突大多數是誤解或認知差異。再來,表達前要衡量彼此的關係,說話、用字講求精準,且最好用提問的方式,例如從「老闆你太想賺錢,而不重視客戶」,改成較委婉的「老闆你縮減客戶的利益,來達成公司營利目標,客戶會不會有反彈?」既不失禮,也有利於確認彼此的溝通認知無誤。

陳嫦芬建議社會新鮮人,應該常寫日記、作筆記,註記自己曾提供過哪些建議給主管,假使當下未被採納,過一陣子,等主管心平氣和,再找個好時機,主動詢問主管有哪些議題延展的可能性,或許就此替公司開闢出一條新的業務。

素養三:從儀容到聲相全都指導

除了樂當學生的Mentor,陳嫦芬也扮演面試官,在課堂中,教學生如何營造「專業形象」,從「儀容」、「聲相」(聲音的表情)、「儀態」、「禮節」,全都有一套教材。

「聲音有高低頻率、發音是否標準,都非常深遠地影響一個人的職涯發展。」陳嫦芬指出,「聲相」其實是攸關一個人能否擔任主管的要件之一,她更建議新鮮人,應隨時練習發聲,甚至推薦學生去上專業的聲音訓練課。

縱橫商場數十載,陳嫦芬提醒培養「自我領導力」的重要性。她指出,在職場上能有所成就的人,皆非靠別人領導而成,而是懂得更主動、自發地領導自己。

她教給學生三個方式,第一、「勉強」自己,她透露,「勉強」在日文中是學習的意思,「勉」指的是凡事盡最大心力;「強」是借助外壓以拓增潛力,學習一定要有所突破、跳脫舒適圈,才能成長。第二、爭取「會見大人」的機會,可以提升個人素養與格局。第三,向典範學習,尋找人生導師,拉峭學習曲線,能夠減少繞遠路。

身為學生多年的「職場教母」,陳嫦芬如今不僅傳道解惑,更趁受訪機會,積極帶著有志創業的學生到處見習,扮演最有說服力的加速器角色,盼幫助學生銜接商業市場,成為亮眼的明日之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