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職涯教練:大學科系只能決定你的必修課,不能決定你的未來!

文 吳佩旻

大學所學是什麼,就注定你的職涯劇本嗎?事實上,自學時代已悄然來臨,無論你鑽研的是什麼領域,都不該自我設限,唯有不斷學習才能避免被時代淘汰。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
1.無論大學所學專業是什麼,都應該抱持持續學習的成長心態,職涯才不受侷限。
2.戰功彪炳固然易受主管器重,但新人若能處理好細節,同樣也有機會被看見。
3.光背誦資訊不代表了解,知識要能真正套用於生活,才稱得上有解決問題能力。

NFT、Web3.0等產業新趨勢,在短短幾年間不斷席捲而來,你認為未來職場唯一不變的會是什麼? 毫無疑問的,答案就是「改變」。

全球最具權威的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曾估計,2030年全球將有7,500萬到3.75億人口需重新就業並學習新技能。

換言之,大學畢業證書上的科系,跟職涯未必直接相關,要站上趨勢尖端,學習力成為關鍵決勝點。

「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何則文從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取得華碩實習門票,後來更闖進世界500強的鴻海,他在擔任基層專員一年後便被破格拔擢為人資整合行銷主管,年僅28歲就已累積越南、中國大陸等豐富的外派資歷。

如今他還是知名的企業訓練講師及青年職涯教練。才32歲,就身兼三個不同的身分,包括台灣青年創新協會發起人暨秘書長,以及創辦全台最大職涯社群非營利組織「職涯實驗室」,兩年前更自行創業(文策智庫),提供企業經營雇主品牌的建議。

當一般文組生擔憂出路狹隘時,他卻靠著3個「破框思考」,為職涯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以下是他的經驗分享:

「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何則文-圖片來源:卓杜信_Cheers雜誌提供 「職涯實驗室」創辦人何則文-圖片來源:卓杜信_Cheers雜誌提供

破框思考1 :大學科系只是反映必修課長相,不代表你的未來

談起當初為何選讀歷史系,何則文坦言,「從來沒想過,純屬意外!」原來,他高中成績名列前茅,甚至曾拿下全國北區模擬考TOP20,卻因大考失利,沒上第一志願台大,而是錄取中興大學歷史系,從此改變了他看待事物的角度。

年少初嚐滑鐵爐,使何則文很早就有危機意識,光一個暑假就參加7、8個營隊,拼命地塞滿課表。也因此認清,「若沒有自學能力,習慣被餵養知識,很快就會被淘汰。」正是那段「醍醐灌頂」的時光,使他領悟到一個道理:

「大學念什麼科系,其實只代表你的必修課表長什麼樣子,並不代表你的能力只有如此。」

畢業後他短時間在公部門擔任約聘職後,便決定到海外闖蕩。

然而,單憑歷史系學歷,要到海外工作確實有難度,為了補足外語跟經貿能力,何則文憑著大無畏的阿甘精神,告訴自己:「不會就去學啊!」後來申請上經濟部國貿局委託外貿協會開設的國際企業經營班,並在結業後取得進入華碩、鴻海等大廠工作的門票,為職涯開啟新大門。

破框思考2:職務只是工作內容,解決問題應不分界線

在華碩實習數個月後,何則文錄取進入鴻海。有次他察覺團隊缺乏設計能力,便主動自學UI、UX(直覺化介面設計),就此在全球500多名人資中脫穎而出,工作僅1年就被拔擢升為人資整合行銷部門主管,帶領6名員工,當時他才年僅26歲。

「我開始上班後,每年會花台幣10幾萬去買課程來上,碰到不會的就去學,因為學會後,我就比別人更有價值,」何則文透露他的成功法則。

長期擔任青年職涯教練,他時常勉勵年輕人,不該受大學科系、甚至公司的職位框限,應盡早培養「解決問題能力」,並透過肩負起一項具挑戰的專案,趁機解鎖新技能。

何則文說,許多年輕人在工作中會覺得時不我與;但事實上,想獲得肯定,未必要苦等伯樂,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足以被看見。

他列舉先前在鴻海的主管Vicky為例,她碩士剛畢業時,進到一家被動元件大廠當人資助理,本想大展身手,未料第一個工作任務卻是要設計課程簽到表,一般新人或許會因自己被大材小用而向主管抱怨,她反倒積極找上IT團隊,最後利用程式使信件回覆後自動生成簽到表,從此不再需要有人負責這類瑣事,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她的能力因而被主管看見。

破框思考3:傾聽內心聲音,職涯更寬廣

何則文在鴻海待了3年半,一般人或許就此安逸於上市櫃公司提供的優渥薪資福利,但他卻反倒不斷在工作中自問,「我對於現在做的事,是不是保有熱情?」

後來他在年近30之際,選擇大膽出走,接受當時剛創立的湛積科技延攬,擔任人資主管。在那段期間,他確立自己喜愛幫助年輕人釐清職涯問題,因而成立了「職涯實驗室」,以非營利模式為年輕人釐清職涯迷惘。

而這個「志趣」後來成了「志業」,為何則文開啟斜槓生涯,如今他不僅是天下雜誌子網站《換日線》的專欄作者,還是出了8本書的作家,甚至自行創業開公司,專為企業提供雇主品牌營造及人才永續服務。

外人看來平穩順遂的職涯,其實對於何則文來說並非偶然。他分析:要打開成功之門,極大的關鍵在於知識是否活用。

「在AI時代,資訊並不代表知識,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成為評斷一個人是否有專業的關鍵!」何則文舉例,不是跟著食譜,做出番茄炒蛋,就能稱得上是會做菜;真正會作菜的人,應該是即使換了環境跟食材,還是能變出美味佳餚。

他指出,大學科系間的界線已經愈來愈模糊,「跨域學習」在未來將是一種常態。而真正的混種人才是要能靈活運用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他建議每個人在學習時,都要帶著問題意識,用類似「Problem-Basic Learning(問題導向式學習)」的方式,帶著問題去翻書找答案,「你要去證明,這個工作換人做,不會有相同的結果!」唯有如此,才不會被AI取代。

回顧何則文千迴百轉的職涯經歷,不自我設限的「破框思維」始終貫穿其中。

「一帆風順的人生很無聊,我認為人生要學會『自討苦吃』。」

何則文迎戰逆境時採取的正向態度,為他先苦後甘的職涯做下最佳註解,也正好解釋他為何擁有不同凡響的精彩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