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曾被狠狠當掉,她如何變身最年輕教授、還拿下VR領域全球僅6名的Meta獎金?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林日璇,近年更憑傑出表現獲頒特聘教授,究竟她如何做到?_Cheers提供 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林日璇,近年更憑傑出表現獲頒特聘教授,究竟她如何做到?_Cheers提供

文 吳佩旻

熱情啟發學習,究竟有多重要?政大傳播學院教授林日璇攻讀博士班時,一度被教授狠狠當掉,返台後卻摘下交大最年輕教授殊榮,近年更憑傑出表現獲頒特聘教授,究竟她如何做到?

走進美國康乃狄克州境內布魯克菲爾德的一家大型超市,佔地3,000平方公尺大的商場竟空無一人,顧客紛紛將商品放進購物籃,再以電子支付輕鬆完成購物,過程中不需跟人說到一句話。

這裡是全球應用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技術的最大超市,在AI(人工智慧)不斷進步下,未來這樣的場景將在你我的生活中逐漸普及。而此趨勢興起,擁有與AI協作的能力也將變得不可少。

隨著臉書改名Meta,元宇宙(Metaverse)成為當前最夯話題,未來世界將變得如何,成為許多人心中的共同疑惑。2018 年上映的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被認為是最早詮釋元宇宙概念的經典電影。

該片講述2045年時,地球資源匱乏、現實陷入渾沌,人們因此將大部分時間投注在虛擬遊戲世界「綠洲」中,揭露了充滿未來感的虛擬世界幻境及闖關遊戲,讓人馬上掉進絢爛多元的異次元空間。

然而,究竟未來新科技又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這些問題的答案,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兼國際傳播碩士學位學程主任林日璇回答,再合適不過。

人生如遊戲,攤開地圖盡情探索

被媒體譽為最年輕教授的林日璇,28歲便回台擔任助理教授,31歲升等副教授,36歲升為正教授,37歲成為特聘教授,站在一群特聘教授隊伍中,她是罕見的年輕面孔。

根據政大特聘教授遴選資格規定,入選者除了要在教學、研究上卓越表現外,還要達到曾獲教育部國家講座獎、或教育部學術獎、或曾獲科技部特約研究講座、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或獲頒優良教師等門檻之一,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百度百科更顯示,社會領域的特聘教授年齡平均約介於50歲,而林日璇在37歲前就取得特聘教授資格,非常不容易。

林日璇的專注領域是虛擬實境、數位遊戲、以及社群媒體等應用。她在2016年成為HTC VIVE(台灣最早推出的VR頭盔)的全球首位使用者,自此開始鑽研虛擬實境對於同理心、議題說服的效果,以及商業應用。研究曾發表於傳播類國際頂尖期刊,並獲台灣國科會的傑出研究獎及吳大猷年輕學者獎等殊榮。

2022年,她更成為全球少數獲頒Meta競爭型研究獎勵的專家。

全球66件研究,僅6人入選,她是其中之一,不但獲頒10萬美元研究獎金,還成為受邀赴Meta辦公室體驗新型頭戴顯示器的台灣第一人。

外表看起來像個研究生的林日璇,從學生時期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電玩愛好者,她對遊戲的著迷始於國中,當時才13、14歲就會用父親的麥金塔電腦玩《暗黑破壞神》(Diablo)與《鬼屋魔影》(Alone in the Dark),從此奠定了她不斷破關、尋求挑戰的人格特質。

然而,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在成長路上也有過迷惘與碰撞,人生有過兩次重大轉彎。

有天生音感的林日璇,從小夢想當音樂家,卻因為手掌小,父親擔心她無法成為鋼琴家,若單純作曲又怕養不活自己,因而鼓勵她另尋出路。

因為喜愛與人接觸,林日璇後來決定當電視台記者,考上政治大學新聞系後,她將大學寶貴的四年視為遊戲般積極探索,不僅擔任國樂團團長,還身兼系際合唱大賽指揮,並且積極參與實習,一路從校內歷練到校外,在《大學報》、《政大之聲》電台,八大電視台及《天下雜誌》等指標媒體,皆可見她的身影。但她實際到電視台實習後,發現夢想跟現實的殘酷落差,才轉而投入研究新科技的懷抱。

老師問她如何進步,原因卻只是「覺得好玩」

在進修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媒體與資訊研究博士學位期間,成了林日璇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當時可以說是我人生最挫折的一段時光。」林日璇坦言,赴美念書,讓她對學習的想像完全打掉重練:「我從小受散文訓練,作文比賽為了拿高分,擅長使用優美的排比對仗,這套缺乏理論的思考,讓我在美國被狠狠修理!」在一堂專業課上,老師在給她的評語處寫下「Tammy(林日璇的英文名字) can’t write.」,直接把她當掉。

「滿分5分,好學生的學期分數都拿滿分4.0,我卻只拿了2.0…。」這記震撼教育,激勵林日璇開始勤跑學校的寫作中心,逼自己一週看完8篇英文論文。

某次,她讀到一位教師(Dr. Wei Peng)發布的研究,內容在探討用一般新聞文字跟遊戲體驗,哪一種方式更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時,林日璇被深深吸引,進而開啟了相關實驗,研究結果陸續獲得大小獎項,從此奠定了她走上遊戲研究之路。

「我並沒有很有計畫地去plan anything(做計畫),一切只是覺得好玩,結果就愈做愈投入,」林日璇笑說,她因著興趣出發,讓學習曲線突飛猛進:「後來老師還來問我怎麼進步的,甚至推薦其他學生問我怎麼做到。」

而她解析自己成功的關鍵,卻只淡淡答道:
「我只是很愛玩,例如市場一推出VR健身,我就花時間把它變成一門研究。」

她透露,自己甚至會為了找一篇1983年的論文,到圖書館找微焦影片,一頁頁印出來組成pdf檔後,把它全部看完:「我在美國那段時間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把各種知識兜起來,變成自己的思考脈絡。」

林日璇認為,所有研究都一樣,要靠興趣跟熱情出發,才會走得長久。回台任教後,她更成為交大最年輕的教授,創新的教學方式紅極一時,在2019、2021年,她的研究皆獲國際頂尖傳播期刊《電腦中介傳播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刊登,如今她已經是該期刊的副主編。

善用新科技,發揮更大社會效益

林日璇對遊戲的投入與好奇,讓她在近年「Web3.0」、「元宇宙」爆發之際,馬上成為最佳代言人。而她也不獨善其身,在科技部研究計畫中提出,VR虛擬體驗能刺激銀髮族找到更積極運動樂活的內在動能。

她在實驗中找來數位60歲以上銀髮族,分別讓他們戴上VR裝置,從虛擬影像中看見年輕與年老的自己。結果發現,在做特定動作時,認為自己變年輕的高齡者,在動作表現上更積極,不受限於年老的身體。

在AI技術不斷演進的態勢下,未來工作勢必經歷一波翻轉。

麥肯錫顧問公司預估,到2030年,全球將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領導者比以往更需要授權員工積極地塑造個人、團隊、企業的AI旅程。

針對未來工作人的轉換與調適,林日璇也有一番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未來主管的角色將面臨巨大的改變,「以後AI就可以幫主管控管績效,所以主管的首要任務,是去做超越機器能做的事情。」舉例來說,主管可以觀察到員工的身心變化,進而啟動輔導、關懷,提供員工安慰或壓力抒發的管道,「換句話說,未來主管要變得更有『人味』。」

長期徜徉在新科技研究海中的林日璇,藉由細膩的觀察,提出有溫度又獨到的建言,從她的角度,科技不是來取代人類的工作,而是要讓人們的工作變得有彈性與價值。若能建立擁抱新事物的胸懷,科技將幫助人們減輕負擔,而不是搶走飯碗的敵人。

年少得志可謂林日璇的人生註解,但從認識自我到摸索興趣, 一路走來她的跌撞從沒少過,直到發掘興趣所在,才終於走出新路,「以前這些榮耀我都覺得不可能會發生在我的身上,我只是一股腦地跟著熱情做研究,就走到現在的位置。」

最後,她想告訴所有學生:「去做一個永遠不會讓你後悔的研究吧!」好好善用大學四年學習,時間終究不會虧待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