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財經國際

拆掉Panasonic、掛上台廠招牌3「賣公司」踏出轉型,日本將告別失落?

文 林佳誼

日本仍有許多技術領先的企業,在低物價、低薪、低投資環境衝擊下力求轉型。《天下》深入台日併購案熱門地,看兩年前台灣新唐科技買下的松下半導體廠,如何轉虧為盈。各產業陸續出現整頓潮,能否讓日本改頭換面?

最近這一波漲價潮的出現,難道意味「安倍經濟學」終於奏效,日本可以走出通縮,迎來長久渴盼的通膨動能了嗎?

在多數經濟學家眼中,答案恰恰相反。

日本仍有許多技術領先的企業,在低物價、低薪、低投資環境衝擊下力求轉型。_Cheers提供 日本仍有許多技術領先的企業,在低物價、低薪、低投資環境衝擊下力求轉型。_Cheers提供

產品調漲,企業卻無力加薪

「安倍經濟學一心想推動通膨,這是相當愚蠢的!」日本野村總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接受《天下》專訪,毫不客氣地批評。

辜朝明直指,過去10年日銀努力透過貨幣政策來推動通膨,一點效果也沒有。如今通膨才突然出現,但原因與央行完全無關,而是海外原物料價格上漲導致,「這意味著,央行根本沒有能力刺激物價。」

「這是惡性通膨,」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也說,現在通膨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企業要因此調升薪資是很困難的。通膨若非由市場需求上升驅動,很難真正提升薪資水準。

辜朝明分析,日銀期待促貶日圓可以刺激出口、刺激借貸與投資,進而推動物價和薪資上漲,但後者根本沒發生。原因在於日本製造業已高度外移,現在的日本是貿易赤字國,所以日圓貶值帶來的惡果,早已超出正面好處。

「現在整個日本除了央行之外,無論是企業或消費者,都在為日圓貶值受苦,」辜朝明沉痛地說。

日本人大夢初醒,才發現所謂的物美價廉、歲月靜好,竟是如此不堪一擊。

面對低物價、低薪資、低投資的困境,日本不是沒有企業想要振作。

2017年,三得利執行董事兼數位轉型部長室元隆志第一次造訪上海,首度見識到當地數位支付、打車、共享單車都無縫接軌。過去根深柢固認為日本才是已開發國家的他,走出國外才認知到數位化早就遠遠被中國超越。

「在這浪潮下,製造業還能生存嗎?日本還能生存嗎?」室元告訴《天下》,那趟上海行讓他驚覺,「我們一定要有新的戰略和行動。」

三得利在家族第四代佐治信忠執掌下,正聚集一批像室元這樣清醒且有膽識的經理人,大刀闊斧進行多項改革,將三得利轉型成控股公司,收購美國酒商Beam,成為全球第三大烈酒供應商,成功將百年的三得利推向全球化,現已躋身世界500強。

關西地區》台日併購案熱門地 新唐買松下半導體,進補鋰電池技術

京都西南邊的長岡京市,千年前曾短暫是桓武天皇的京城所在,如今則電子大廠群聚,全球被動元件龍頭村田製作所總部便在此。

這裡也是鴻海併夏普之後,最受矚目的台日併購案發生地。

松下(Panasonic)的半導體部門,在兩年前以2.5億美元賣給台灣華邦電集團旗下邏輯IC廠新唐科技,更名為新唐日本(NTCJ)。《天下》走進這家有70年歷史的老牌半導體廠,之前外牆醒目的藍色Panasonic招牌,已換成鮮紅色的Nuvoton(新唐英文名)。

進入廠內,日本科技豪門的氣派猶存。從門口警衛、人員接待,到入內門禁設置,一切井然有序。早上9點魚貫走進公司的社員,西裝、工作服一絲不苟,與鄰近的村田製作所相比,毫不遜色。

松下的車用鋰電池技術,公認領先全球,也長期是特斯拉最大供應商。裝在松下鋰電池上的電源管理IC以及相關技術,被視為是新唐日本最珍貴的資產。

「我們是看好這一塊才收購的,」前新唐獨立董事、台灣區電機電子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說。

話說回來,擁有這麼熱門的技術與客戶的公司,為什麼要出售呢?

這源自松下母公司一場轟動日本的變革。

松下前社長津賀一宏在2020年宣布,將公司改制為控股公司,各事業單位獨立營運、自負盈虧,並同時出售非核心的虧損事業,包括半導體事業。

貝恩資本董事總經理、日本及亞洲最高負責人格羅斯-羅(David Gross-Loh)對《天下》分析,松下這類日本大集團的通病,就是跨足太多不同領域,不易將資源集中在所需之處,往往拖累轉型。放棄非核心事業是必要之痛。

日廠「雞肋」,是台廠攻電動車門票

而日企忍痛割愛的「雞肋」事業,卻很可能是台企眼裡的寶貝。新唐2020年底完成收購後,立刻加碼投資100億日圓擴產,適逢疫情期間半導體榮景,僅一年就讓新唐日本轉虧為盈,成了近期台灣併購日企最成功的案例。

《天下》到訪這天,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靳蓉夫婦就正在日本親自坐鎮。靳蓉肯定地說,明年4月要讓日本員工「有感」加薪。

新唐的例子顯示,日本方興未艾的企業整併潮,正在釋出許多寶貴資產,對於有高度互補性的台灣企業來說,是不容錯過的大好機會。

除了新唐,華新集團另一成員華新科,以及長期耕耘的能率集團,都藉此取得打入電動車產業的門票。

「日本汽車產業是佼佼者,台灣廠商過去想進入,但不得其門而入,現在透過併購,就能進到產業鏈,」許介立興奮地說,他也是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的長子、集團接班人。

格羅斯-羅點出,「日本有很多本質優良的企業,但因為沒有發揮潛力,價值被低估。」

2016年鴻海斥資近四千億日圓完成收購夏普,打開台商在日本併購市場的名聲,當時經手該案的吳偉臺就說,「那陣子到銀座喝酒,媽媽桑都知道Foxconn、Terry Guo(郭台銘)。」

踏出關鍵轉型,日本會告別失落?

2018年鴻海再出手買下東芝旗下的個人電腦業務;2019年聯電收購富士通旗下半導體三重廠;傳產領域的健身器材龍頭喬山,也把握良機,從朝日集團手中取得日本按摩椅龍頭品牌富士醫療器(Fujiiryoki)。

「現在國內(台灣)虎視眈眈,企業來日本投資,今年(因為匯率)又便宜兩成,」駐日多年的台貿中心東京事務所所長陳英顯觀察。

曾經手多項台日併購案的瑞穗銀行,台灣營業部部長林裕新也說,「很多日本企業擁有關鍵技術,但過去只做國內。股權賣給台廠後,接上全球市場,營收可以立刻倍數成長。」

當前日本,服務業積極突圍,製造業苦戰整頓。未來的日本,將繼續失落,或絕境重生?

截稿前夕,傳來前首相安倍晉三遇襲身亡消息,地緣政治動盪令日本前景增添一絲不安。

而日本央行奉行近10年、寬鬆到底的「安倍經濟學」,又會否隨安倍的逝世而畫下句點,也浮現一股不確定性。

「從過去的石油危機、廣場協議,日本企業曾歷經不同年代的困境,但最終就是有辦法度過難關,」日本知名顧問公司beBit創辦人遠藤直紀仍懷抱信心,「只要日本人一旦醒過來,我們努力的程度可以非常強。」(責任編輯:王儷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