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Škoda台灣總裁:接下總裁的那一刻,我就立好團隊方向「只找台灣人」

文 黃麗燕
口述 李御林

捷克汽車品牌Škoda在2005年進入台灣市場,直到2015年李御林接任台灣總裁後,銷售量才扶搖直上。他接任台灣總裁後,不只採納大膽的行銷創意,還訂下目標要在外商集團中,建造一支全台灣人的團隊,向總部證明台灣工作者的國際競爭力。

以下是WAVE - 中小企業CEO 品牌/領導學創辦人黃麗燕(以下簡稱黃)與Škoda台灣總裁李御林(以下簡稱李),在闖天下Podcast節目《請問CEO》第四集的精彩對談片段摘錄:

當機會真的來了,你敢不敢拿?

黃:我跟Chris認識多年,他是傳說中汽車業最年輕總裁,28歲從美國回到台灣工作,35歲當上Jaguar的總經理,45歲接任Škoda台灣的首位台灣總裁。我都叫他汽車大神,而且Chris說過不想工作到65歲才退休,所以要比別人努力。請問一下,Chris在經營品牌上做過最成功的決策是什麼?

李:我這一輩子都在做決策,回想起來,我發現經營品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勇氣,要敢做敢選。

來到Škoda之後,可能一方面也比較資深,經歷過的人事物、起起伏伏都看過了,所以膽子變得比較大。另一方面,當然是因為Margaret(編按:指黃麗燕)當時領導的廣告公司,所以出於對代理商的信任,加上我的勇氣。

我們經常看到形形色色的點子與想法,看著別人的成功,幻想自己應該也能成功,可是當提案機會來到你眼前的時候、你敢不敢拿?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

我當時做Škoda也是。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很多外國同事用英文說:Chris我一點都不羨慕你。我想說,什麼叫一點都不羨慕你?因為中文我們不會這樣講。他的意思其實是說,這品牌不好做。

Škoda台灣總裁李御林_Cheers提供 Škoda台灣總裁李御林_Cheers提供

做品牌,其實每一分錢都不會浪費

黃:經營品牌這麼多年,你認為最不能犯的錯誤是什麼?

李:第一個要搞清楚,為什麼要做品牌?很多品牌經營者覺得因為大家都做,現在好像成了顯學。但做品牌其實是個承諾,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不是今天你想做,然後明天、明年股價一定會上漲,銷售量一定會上升,這是兩碼子事。

我看到很多人以為做了品牌,就會讓很多事情發生,很多外商公司也有同樣的想法,砸了這麼多資源,為什麼沒看到結果?
    
其實不是沒看到結果,是「今天」沒看到結果。

它可能在未來發生,每一分錢不會浪費,這不算錯誤,是很多人有的誤解。

第二個很重要就是一旦決定要做品牌,就像我剛用的字眼,英文叫commitment,它是一個承諾。承諾就代表,你今天講出去的話、賦予這個品牌的精神、對消費者的保證,你要能夠付諸實現。我們常常看到很多品牌前面說得很好,但在關鍵時刻卻完全做不到它的承諾,這個更糟。

第三個是我認為99%的人、包括我自己都犯過同樣的錯誤,就是不一致。做品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每一個客戶的接觸點,要持續跟消費者溝通同樣的價值觀。這個事情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非常難。這些是我目前最常看到的錯誤,而且這些錯誤真的不能犯,任何一個犯下去之後,可能都讓你所有的努力前功盡棄。

黃:Chris基本上已經把所有經營品牌的錯誤講出來,最重要的是剛才提到的承諾,還有付諸實現。

李:很久以前,我曾看過一個案例,就是有個品牌要做年輕化,然後找來布萊德.彼特,還有小甜甜布蘭妮做代言人,代言費聽說是用億做單位,當時的媒體投資也是好幾個億。

結果到店頭一看,天啊,2,000多位銷售人員還是穿著白色短袖襯衫,看起來像公務員。你店面人員跟過去一模一樣,你覺得消費者會被說服嗎?完全不會。那是20年前的事,到現在,他們還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代表你的一致性不足。不只是廣告、接觸面,所有傳播語言,從總公司一路到前線每個跟品牌有關的人,都要代表一樣的精神,這樣你才有那麼一點點機會把品牌建立好。

30年的職場智慧:只是坐等月底薪水入帳,那不叫人才

黃:Chris錄音前,我們也談到人才。不只是台灣,全世界現在都很頭痛。人力搞不好還可以用AI解決,人才可能是比較大的領導痛點。你可不可以分享,好的人才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李:這問題非常好。現在年輕一代的知識力,比我們當年真的強太多了;國際觀、語言能力也好太多。所以我看到現在這些新進職場的人,都很慶幸,還好我夠老,不用跟他們競爭。如果我跟他們競爭,我看我大概這一輩子連經理都升不上去。

話雖如此,我還是看到有些地方讓年輕人沒辦法成為真正的好人才。最大的問題不是知識力,而是做事的觀念、看待工作的態度。
進入職場快30年,我覺得還是跟當年一樣,做事情的態度會決定你是不是一個好人才。比如能不能堅持到底,這一點很重要。我自己是很能堅持到底的人,一旦下定目標、下定決心,我就一定做到最後一刻。

能堅持到底,代表你有熱情,它可以支撐你走下去。
    
我們不只是有份工作,然後把工作完成到月底薪水入帳,那不叫人才,只是人力。

黃:領導團隊時,你有沒有碰過左右手對公司經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他跟你出現信念上的不合,你怎麼辦?

李:我很幸運,大部分的時間,我的左右手幾乎契合我的理念。

有些高階處長不一定是我自己帶出來的,摩擦是必然,可是我不會因為一開始的摩擦,就往他身上貼標籤。想法不一樣很正常,如果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企業,今天在同一個團隊卻什麼都契合,那就完蛋,不是我講謊話,就是你講謊話。我會明白告訴他,有差異沒有關係,是因為我們背景不一樣。

可是當共事一段時間後,如果還有這麼大的摩擦,那只有兩條路:一個是我有問題,一個是你有問題。如果我有問題我走,可是我開玩笑說,大概我走的機率比你小。

在過程中,必須讓他或團隊明白,我們想打造的未來,長得是什麼樣子。他如果認同,終有一天會理解。
當大家的理解在同一條線上,前進的方向是一致的,慢慢摩擦會變少。個性的摩擦我最不擔心,因為都已經做到高階主管,個性上做微調修正,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你剛講那個情況我碰過,可是沒有非常嚴重,因為大家的信念是一致的。

不服輸的精神:永遠別說你做不到,除非你試過

黃:你人生裡面一定有一些相信,哪些信念支撐你走到今天?

李:第一個可能跟我的個性有關,我覺得我天生就是一個不輕易放棄的人。所以很多我身邊的朋友或是同仁們,他們大概都聽過我講過一句話:"Never say never unless you try",你永遠不要在我面前說你做不到,除非你試過。

我剛進職場是菜鳥時,就是這樣做事。我老闆跟我講任何事情,雖然我的臉上已經告訴他可能做不到,可是我嘴巴絕對不講,我一定要去試。試完之後,確認過所有可行的方法,做不到,我才會回頭跟我老闆說:抱歉做不到。

第二個是我非常不喜歡輸,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或許我不能做到最好,可是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要是後面的75%,一定是前四分之一,它就會形成驅動力。
    
我一定要在前段班,它是支撐我、不斷砥勵我自己成長的一個重要動力。

另外,我喜歡做學問。不是指我喜歡念書、喜歡考試,而是我喜歡去了解很多我有興趣的事情,而且把它了解得非常深入,深到可能很多人會驚訝說:「Chris,你的工作到底是什麼?」

比如說攝影是我的興趣,當我把自己拍的照片給別人看時,很多人會問我:「你是靠這個維生嗎?」當然不是。可是我既然要做這件事,就要拍到讓人家覺得有職業水準,這就是我的個性。這個特質讓我跟同儕們稍微有一點不太一樣。

我想讓公司知道,台灣團隊的績效是最好的

黃:你曾提到65歲要退休。現在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就你目前在規劃的下一個3年,你會希望成就是什麼?

李:當然,我有商業目標,可是這些大概不是我未來3~5年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本來就應該要達成這些商業目標。

未來3~5年我最想做的,第一個是我希望在職場上還有價值的時候,要多跟身邊的同仁,尤其是年輕同仁或年輕的朋友,把我這一生跌跌撞撞的點滴跟他們分享。所以我每天都跟團隊的同仁講:「沒事來找我」。不見得要談商業的事情,你什麼都可以來問我,人生、失敗的經驗都可以,不要只問成功的,也來問我失敗的經驗。

第二件事情比較狹窄一點,是我公司內部的環境。因為我們公司是歐洲的集團公司,所以有各路人馬,各個不同的品牌,高階主管大部分是外國人。我在2015年接Škoda Taiwan總裁的那一刻,打造團隊時,我就立好方向,我只找台灣人。
    
在全公司,只有我的部門100%是台灣人,到現在為止都是。

為什麼提這個?我認為台灣人或台灣這個環境,有它的活力、創造力、行動力,我認為非常非常優秀。所以,想藉由我的團隊,100%台灣人組成的團隊,印證給其他團隊看,純local團隊會不會輸這些原廠派來的高階主管?

目前做得還不錯,大概已經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團隊績效能夠一路往上影響到總部。我想讓總公司知道,台灣團隊全都是台灣人組成,可是績效是最好的。

黃:好棒,這個也是為什麼Chris今天願意接受採訪,因為他知道這個節目也是希望跟台灣的年輕人分享,怎麼樣把視野拉高、把格局放大。你剛才提到培養人才,在工作或人生上,有沒有什麼地雷是你不希望年輕人會踩到的?

李:沒有很大的地雷會讓我整個人炸掉。我犯過非常多錯倒是真的。現在回想關於失敗,我能夠找件兩個學習的事。

第一是我能夠找到讓自己站起來的方法,從心理層面來看,就是不會就此一蹶不振。

第二是說我能容忍自己犯錯,我也能容忍團隊犯錯。沒有人不犯錯,組織也會犯錯,可是最重要的是,你從這件事你學到什麼?碰到地雷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什麼,然後永遠不要再犯第二次。

黃:最後一個問題,想請你用一句話來總結,對你自己人生的相信。

李:人生一定要有目標,沒有目標,你會失去方向。雖然是老生常談,可是我常常問跟我提案的同仁,你的目標是什麼?講了10分鐘,做了這麼多分析,你有沒有對準你的目標?我發現50%的人當場會愣一下。

我是一個很有目標的人,每一份工作我都有目標,而且是在10年前就設下,我只不過在朝這個目標邁進。知識可以累積,工作觀、態度觀可以培養,可是人的正前方一定要有一個方向,你不管在任何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