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55↑不老

論缺工時代與銀髮就業的積極政策

攝影師:stylephotographs_季達職涯提供 攝影師:stylephotographs_季達職涯提供

作者:張家春 中國文化大學 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 專任副教授

台灣在1993年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到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4%時),其間約耗時25年,國發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預計超過20%),其間歷經僅有8年,是全球少數間隔歷程如此之短的國家。同時,臺灣的少子女化趨勢難以逆轉,扶老比明顯高於全球平均值。扶老比高又使得年金的代間支持養老不足,高齡人口需要延長工作年限是台灣社會必須面對的將來。

人口結構的急遽惡化造成缺工問題隨著時間推移而更難以克服。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少子化所造成日本高齡化社會的結構使得日本無可避免地造成在將來長期化面臨缺工問題,據估計,日本2040年勞動缺口將達到1100萬人,且除了東京都以外的道府縣都會有人手不足的危機。日本雖積極招募外籍勞工來解決缺工問題,但是仍難補足老化社會帶來缺工的勞動總數,目前有將近40%的企業在去年讓員工工作到70歲及以上,以延長退休年齡來彌補人力空缺。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的十年間,制定雇用70歲或以上員工的企業比例增加了一倍多,達到39%。同期,25%的企業將強制退休年齡調高到65歲以上,比例上升了12%。

以台、日兩國的勞動統計對比來看,2022年,日本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59%,比起2000年下降了9個百分點。台灣的勞動人口占總人口58.6%%,較2000年62.18%下降了3.58個百分點。日本外籍勞工截至2022年10月人數已達創紀錄的182萬,高於10年前的70萬,台灣2022年總移工人數為72.8萬人,其中產業移工為50.6萬人、社福移工為22.1萬人。與日本10年前總移工人數相當。日本國內15到64歲勞動力參與率增長停滯,企業雇主不得不依靠老年人來彌補15歲至64歲員工數量減少的空缺。台灣則在近年的婦女勞力參與率提升下,目前實際退休年齡男性平均為61.9歲低於日本男性平均的69.3歲,女性實際退休年齡平均為59.3歲低於日本女性平均的66.7歲。

日本總務省數據,2022年所有就業人員中,65歲以上就業人員總數為639萬人,佔10.6%。在面臨嚴重勞動力短缺的行業中,老年工人的比例很高,包括建築和護理行業為15%,交通運輸行業則超過10%。其中交通運輸行業有約30%的計程車和公車司機,其年齡在65歲或以上。台灣則是營建、住宿餐飲、製造業、醫療社福的缺工情形在疫情後更顯嚴重。

日本檢討缺工並未改善銀髮就業的條件,老年員工的薪資並未上漲。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從2012~2022年的十年間,65歲至69歲員工的平均工資上漲6%,但70歲及以上員工的平均工資卻下降9%。且70歲以上的工人不太能找到好工作,只能無奈接受年輕人因工資低和身體辛苦而迴避的工作。而在老年工人數量增加的同時,工傷事故也有上升的趨勢。2022年,涉及60歲以上員工的事故總數約為3萬8000起,比起5年前增加26%,增長速度是總體平均水平的3倍。台灣的退休後回聘的高齡員工也很難與年輕的員工有相同的調薪水平。65歲以上的勞動力參與率則未見顯著提高。

檢討起來,我國人口老化速度高於日本,養老準備不足率,主計處統計顯示我國全人口貧窮率7.7%,6675歲貧窮率達26.7%,為各年齡層最高,76歲以上雖略降為23.2%,但與先進國家比較起來,福利差距甚大。有鑑於日本下流老人的老年貧困及高齡勞動力運用不足以彌合市場供需的前車之鑑,當修正中高齡及高齡就業促進法中以全職工作媒合為主的政策思維,改以整合年金改革及社會福利政策,目標在老有所用,互助共老為目標的多元銀髮人力運用政策才是當有的作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