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55↑不老

女性重入職場之自我探索與規劃

為了讓更多女性中高齡者可以重新回到職場,政府也開始推動中高齡以及銀髮友善企業的認證,讓更多企業可以重新打造職場迎接中高齡以及高齡者的在職工作者。_攝影師snowing 為了讓更多女性中高齡者可以重新回到職場,政府也開始推動中高齡以及銀髮友善企業的認證,讓更多企業可以重新打造職場迎接中高齡以及高齡者的在職工作者。_攝影師snowing

文:鄔榮霖
聯合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美國生涯發展學會生涯發展講師(NCDA CDM)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111年的人力資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11年男性勞動力為655.4萬人,女性為529.8萬人,男性與女性占全體勞動力比率55.3%及44.7%。若是以不同的年齡來看111年各年齡層勞參率男、女性皆以25~44歲最高,分別為男性96%、女性83.9%45~64歲次之,分別為男性77.8%及女性53.9%。至於在65歲以上,男性則為14.06%,女性則為5.94%。整體而言,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跟男性相比還是可以有提升的空間。若是以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在55歲以上的年齡層,都會比南韓、美國、日本來的低,我國女性離開勞動市場的年齡相較他國偏早。而為了讓更多女性中高齡者可以重新回到職場,政府也開始推動中高齡以及銀髮友善企業的認證,讓更多企業可以重新打造職場迎接中高齡以及高齡者的在職工作者。也因應目前台灣勞動市場,在經歷疫情三年之後的缺工浪潮。至於女性再重新回到職場,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呢?以下先以兩個小故事為引言。

記得在一次的課程帶了一個自動書寫的活動,讓學員放輕鬆之後,讓潛意識的想法自動浮出,當時的題目是我是誰?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讓大家寫下關於自己的任何想法後進行自我覺察。一位女性學員在看完自己寫的內容後開始抱頭痛哭。詢問她怎麼了,看她寫的內容全部都是我是母親、我是女兒、我是別人的媳婦、我是某公司的員工。她說她都是附屬於別人的角色,不知道自己拿掉了別人角色,自己會身處在哪裡,原來女性經常為他人成就而犧牲了自己。透過這樣的練習讓當事人可以重新思考,自己與周圍所有角色之間的關係與期待,以及重新看見自己。

另外一個朋友她原本在外商公司從事多年的公關工作,為了陪伴孩子的發展,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媽媽。多年以後歷經孩子長大,加上自己的積極學習,成為了專業的瑜珈老師,成為一個專業獨立工作者,更佳彈性運用自己的時間。曾經詢問過她:為何會離開發展很好的公司?她回答:不想錯過陪孩子成長的機會,因為一生當中只有一次。如果這個主角換成男性,不知會有什麼樣的生涯選擇?以上這兩個例子在我們生活中並不陌生,我們首先分析女性生涯發展有哪些不同的組型。

根據生涯發展理論提出者Super早期勾勒出幾個女性的生涯發展組型,分別為以下七種。

(1) 家庭主婦型:這類型女性從學校畢業之後,因為結婚走入家庭,婚後就全數以家庭為重心,明顯缺少外在工作經驗,目前這樣女性相對是較為少數。
(2) 傳統生涯型:在學校畢業之後,經歷過職場的一段工作時間,之後結婚之後就走入家庭,以家庭為其生涯的重心,後續並未再回到職場。
(3) 職業婦女型:學校畢業之後直接進入職場,之後一直做到退休,不見得會有婚姻的角色。
(4) 雙軌生涯型:在經歷學校畢業後,工作多年之後結婚,並未放棄工作本身,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同時並重,目前都會地區多數女性都數屬於這種雙生涯模式。
(5) 間斷生涯型:學校畢業之後工作一段時間,因結婚而中斷工作本身,全心投入全職的家庭主婦,等待孩子獨立之後,再復出工作,通常會牽涉到職涯的劇烈轉換。
(6) 擺盪生涯型:有時候辭掉工作回歸到家庭,又會再次復出工作,一段時間後又回到家庭,呈現不穩定生涯發展型態。
(7) 多重嘗試型:這類女性有時候會進入職場,但不會全心全意經營自己事業,終其一生會經歷不同工作,但工作性質上彼此並無關連。

這是Super過去的研究,但隨著時代的轉變,過去傳統希望以女性為全職家庭主婦的觀點開始改變,女性也不再以家庭角色為全部的重點。目前都會地區的女性,主要是以雙軌生涯(double-track career pattern)為主,發展成為多重的角色。過去生涯理論的經常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生涯發展觀點,並且假定男性和女性在生涯發展的歷程與任務都是一樣的,卻容易忽略女性處在婚姻、家庭、生兒育女與社會文化價值中的處境。

女性生涯發展觀點異於男性之處,在於兼顧工作與家庭,對於女性而言同時要考量養兒育女是演化生存中重要的結果,但對於企業而言並未考量到此點,通常只會看到女性離開職場上的能力缺失與中斷。對男性而言較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投入工作事業發展,當然會與性別的角色的既定印象有關,但雖然女性注重在關係與家庭的角色,我們亦可以從中找到核心重要價值與能力。因此,若女性離開職場一段時間,成為中高齡者要如何重新再回到職場呢?以下有一些幾點的建議:

1.重新肯定女性身份的價值

當女性走入家庭後,花費許多的時間精力都在家庭照顧上,不論是養育孩子或照顧長輩,經常會失去過去職場的成就表現的積累與信心。甚至有些女性會對於全然付出在家庭感到失落,在這個過程會出現不敢重新回到職場的擔心。因此,先能夠轉換為正向的觀點,若能夠讓當事人自己看到養兒育女是一項偉大的神聖付出,並非是犧牲在家庭與照顧的時間中,重新肯定女性的價值,能夠增加女性自我的信心,而非從犧牲奉獻或受苦的角度來衡量自己,才不會產生認知上的失調。

2.從照顧與付出及女性特質當中找到優勢

當女性多數時間花在照顧孩子、家人以及長輩時,或可以從中找到女性的優勢。過去詢問過多位媽媽,在沒生小孩前與當了母親最大的差別是什麼,許多的答案都是多了耐心與同理心,以及更知道如何付出照顧他人。而這恰好是在社會型(social)的興趣碼所需要的職業性格特質,服務與照顧他人的特質或能力,可以遷移到相關如長照或健康產業,提供面對人群的個人服務。再者,女性通常在關係的建立與聯繫上也會是一大的優勢,姊妹淘或者與左鄰右舍的互動攀談能力,恰巧是現在經營社群經濟重要的核心能力,不論是電子商務、客戶服務、建立粉絲群或直播帶貨等,都需要與人群的互動連結。因此,女性求職者可以展現的特質與優勢,並非僅從職場的工作表現當中突顯。當然有些女性也練就一手的好廚藝,更不在話下。因此,發掘女性特質以及在過去生命經驗當中的過往優勢,轉化成為下一個工作的可遷移能力,可為女性求職者的競爭力來源。

3.重新培養新的職業技能

當女性遠離職場一段時間之後,成為高齡者要重新回到職場通常會需要重新學習,目前職場現在所需要的職業技能。畢竟一段時間在整個公司職位要求、組織架構、產業發展、經濟型態上都會有所差異。例如,要回到職場除基本的文書技能處理能力之外,現在更需要的是數位方面的素養。特別是從2023年生成式AI的應用開始爆發以來,透過AI應用程式處理更多工作任務,例如:CHATGPT的使用、生成圖片Midjourney、GammaAI協助PPT製作、AI協助影片動畫生成或網頁製作等,使用AI可以協助增加工作效率。要回到職場之前,或許對於這些工作上的技能需要重新學習。甚至需要某領域方面的專業證照,或者再次進修提升學歷等,重返職場需要重新的學習準備。

4.職業世界資訊的收集

當中高齡女性在一段時間後與工作職場脫離,對於就業市場發展脈動會有資訊不對稱性的落差。例如:目前最需要人力的是何種職缺?潛在的雇主會有哪些?目前產業的發展趨勢為何等等,這些都需要再回到職場之前,可以透過不同的管道收集資訊,大抵上有幾種不同的職業訊息管道。

(1)透過職業資訊平台:例如勞動部的網站-工作百科,或教育部UCAN網站,讓我們可以了解職業所需要的內容、任務、資格與條件、環境等,亦可以透過薪情平台了解職業的收入。

(2)工作職缺網站:刊登雇主求才資訊,以及了解工作內容與要求等,例如台灣就業通、人力銀行網站等。亦可以了解目前急需人才的業種為何?以及兼職與全職的職缺分布狀況等,有助於女性重回職場時,對於工作世界有清楚的輪廓,以便於決定自己的求職目標。

(3)職業訪談:有些公司內部的資訊無法從網站得知,例如公司職位的釋出、主管領導風格、公司實際文化、同事相處等真實狀況,透過認識已經在該公司或該領域工作的人,更能了解要如何進入該職業領域,可以給予中高齡女性求職者相關的建議。

(4)他人經歷類似處境的建議:在職場上也會有其他女性,重新回到職場的成功例子,可以詢問他人在面對一段時間未工作,是如何重新回到職場,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當看到他人成功的經驗或心路歷程時,當事人可以更具信心,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個經歷這樣的處境,並且可以產生觀察學習,走出自己一條回到職場的道路。

5.學習求職的技巧

在經歷一段時間沒有求職之後,如何求職是一個需要重新學習的歷程。曾經聽聞幾個中高齡的求職者,目前還是會透過報紙方式求職,可見到求職會有年代上的落差。大概有以下幾個步驟需要準備,在確認求職目標之後,評估自己的需求、並且評估自己的能力、興趣以及價值觀。並且要撰寫一份具有吸引力的履歷以及自傳,突顯自己教育、工作經驗和技能。

求職管道上除了在人力銀行上刊登自己資訊外,亦可以主動的投遞到公司官網,撰寫求職信主動應聘。另外,透過社交媒體也是近年興起的求職重要的網絡,例如LinkedIn、FB或者IG上,這些社交媒體並非僅只有放自己的吃喝玩樂的照片,可以放關於自己與所要應徵的職缺有關的資料,對於中高齡求職者亦可以使用這樣的管道。

另外亦可以盤點自己的人脈資源,透過人脈尋求職缺資訊或轉交履歷表,人脈資源會有兩種的可能性,一個是專業的人脈,例如:過去的前同事或主管、之前供應商或客戶;而非專業的人脈只的則是國中小同學、高中或大學朋友、社團或志工、宗教團體等,任何的人脈都可以獲得不同的工作資訊。

當然對於女性一段時間沒有步入職場,有些缺少與人際的互動,甚至走入家庭之後,都以家庭為中心,並沒有其他的人脈連結。這時候主動開始擴大認識不同的人群,例如可以先從自己的左鄰右舍、參加行業活動、職訓課程、線上研討會,並與業內人士建立聯繫,擴大你的人脈和了解行業動態。

根據自己的求職目標,準備客製化的履歷表以及簡短的求職信,後續準備模擬面試等一系列都是求職有關的行為,最後透過求職行為有效性不斷的修正回饋,最後可以順利成功錄取。求職行為是經過一連串的有效活動達到成功的錄取,是重入職場所需要必經的過程。

6.在不同角色當中的平衡

女性再重新回到職場的時候,難免會再不同的角色當中有所掙扎,有些女性會在照顧者與工作者當中感到衝突。因此,從重新回到職場之前,先盤點目前有的不同角色,彼此之間的時間投入與承諾,是否需要重新的調整與分配,這些都會牽涉到角色的價值觀認定。例如,有些女性堅持一定要同時照顧好老人或小孩,但想要在工作者的表現上就會有所衝突。在重新回到職場之前,最容易出現的是還是需要花時間照顧小孩或長輩,因此在工作尋找上必須要能兼顧家庭時間需求。但對於企業而言不見得所有企業都可以不需要加班、或時間上滿足女性接送孩子需求,這時亦可以選擇以彈性的工作作為暫時的過渡。當然有些企業對於女性照顧孩子較為友善,甚至可以允許孩子帶到公司,這些都可以是在選擇職業上理想的環境。

綜合上述所言,在重新回到職場的轉換過程,需要給自己一段時間的準備與沈澱,例如可以先彈性工作或兼職開始做起,重新讓自己有一個暖機的過程。很多人會很心急希望直接就會有一個全職的工作,但有時候會被現實職場世界所挫敗,當然並不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因此,過渡時間需要經歷以上所提的幾個面向,不斷的重新尋找探索自己的目標、收集職業世界的訊息、調整自己的求職方法、學習培養新的職業能力、不斷的尋求角色之間的再調整、透過人脈連結尋找可能的機會,比較能尋找到與自己較為契合的理想工作。將每一次的求職探索與出發都當成是一像旅程的冒險。

目前因為台灣就業市場遭逢疫情之後的復甦,以及少子化的影響,許多的行業面臨大量缺工的問題,例如在餐飲住宿、照顧服務、清潔保全、銷售業務等等,這對於女性要重回職場而言也是一個新的契機。對於女性求職者的你,你準備好了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