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手寫9萬字碩士論文,成為校史最年長畢業生!90歲周義祥:讀書充實心靈又對健康好,跟補品一樣

89歲拿到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專班學位的前教育部副統計長周義祥笑說:「讀書可以充實心靈,對健康好,就跟補品一樣!」圖/周義祥提供 89歲拿到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專班學位的前教育部副統計長周義祥笑說:「讀書可以充實心靈,對健康好,就跟補品一樣!」圖/周義祥提供

文/顏理謙 圖/周義祥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年紀漸長以後,如何對生命仍然充滿熱情,活得有目標?89歲拿到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專班學位的前教育部副統計長周義祥笑說:「讀書可以充實心靈,對健康好,就跟補品一樣!」因為不懂注音輸入,他親手寫下400~500多頁手稿,請女兒幫忙打字,以此方式完成9萬多字論文。為了進修,家在中和的他,還特地在學校附近租房一年。花了2年時間,成為校史上最年長的畢業生!(本文出自《50+週刊》:50後如何重回校園當學生?報考進修的行動手冊)

當一個人對生命充滿熱情,就能活出超越年齡的精彩!

採訪這日一早,前教育部副統計長周義祥穿著整齊長袖襯衫和領帶,獨自出現在約定地點。才坐下沒多久,他便開心分享:「今天正好是我90歲的第一天!」

87歲時,他進入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專班就讀。認真的他,才花了2年時間便交出9萬多字論文,並成為學校史上最年長的畢業生。

一談到自己的精心之作,周義祥就興高采烈。他將自己的專業與宗教研究結合,運用統計學方法分析教會成長指標,建構教會教友屬靈性自我評量常模,並提出原創的教會成長12大元素。

「讀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但充實心靈,對健康更好,就跟補品一樣!」他頑皮笑說:「拜登81歲,走路會摔倒。但我今天還能來跟你們約會。」

退休20多年重返校園 只為充實心靈

周義祥曾任職於台灣省政府主計處、財政廳、糧食局、社會處等單位統計部門,曾主辦全國家庭收支調查,約50歲時調任教育部副統計長,並於2001年以65歲退休。

離開公職後,他在因緣際會之下受洗為基督徒,熱愛學習的他,也參與教會的學習課程。偶然之間,他看到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的招生訊息,萌生了進修的念頭。

一開始,他有些猶豫,打電話到系辦詢問。「學校說,我們也有50~60歲的學生,要是擔心交通,台北也有接駁車。」他笑道:「但他們那時候還不知道我的年紀。」

由於不會操作網路系統,因此,周義祥將個人資料以手機傳給系辦,在行政助理的熱心協助之下完成報名。

其中一項必填資料是畢業後的抱負,周義祥老實回答:「我純粹是想充實心靈,增加一些智慧,讓生活不要只是吃喝玩樂。沒有功利目的,也不一定要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對我也沒什麼用處啦!」

為求學在外租屋一年 手寫論文由女兒幫忙打字

順利申請上學校後,家住中和的周義祥發現,由於課程時間分散,通勤不太方便。在女兒鼓勵之下,他乾脆在學校附近租屋,每天簡單料理三餐,其餘時間盡情學習。「下課後,我就回房間,有時候自己唱點軍歌。」他笑道。

周義祥有多認真學習?宗教研究所的畢業條件是修習32學分,但他第一學期就修了13學分,第二學期甚至修18學分,光是第一年就修了31學分,幾乎達標。「每個禮拜五從早上9點上課,直到下午5點,總共9小時。上課再累,我也不會睡覺。」

此外,大多數學生都是在二年級才討論論文題目,但他在一年級時,就已擬定初步架構,甚至完成前面幾個章節。暑假期間,他全力寫論文,第二年開學後沒多久,就完成第一階段口試了。

談及研究進度超前,他幽默說道,自己花了近10個月全心投入論文,但有些同學有正職工作,再加上修課,至少3年才能畢業。「而且我年紀大了,有時候早上6~7點醒來,就可以寫了。」

雖然說得輕鬆,但這段求學過程其實很不簡單。

首先,周義祥不會電腦打字,不管是作業或論文,他都是先以手寫,拍照後傳給遠在美國、61年次的小女兒,由她謄打出來。兩年之間,原子筆整整用光一大把。

由於他每學期修5~6堂課,每堂課都有作業要交。為了不要造成女兒太大負擔,他堅持,每份作業都至少提早一週寫完,才來得及讓女兒打字。

寫論文時又更折騰了。為了方便女兒作業,他會在每一個段落加上編號,先分別打字,校對時再調整前後順序。過程中還要反覆檢查修改,各章完成時,也要和指導教授討論。

「我的筆跟不上腦袋思考的速度,有時候寫得非常潦草。女兒如果看不懂,就會用電話跟我核對。她非常辛苦。」女兒住在紐澤西,與他時差12小時,因此,台灣早晨6點、紐澤西晚上6點時,就是兩人通電話的時間。

此外,由於是神學研究,他對自己的要求也特別高。「不能有一個字用錯,比三民主義還要嚴厲。」他說:「而且我們用統計方法,每一步都是重要過程,最後結果如果不合理也不行。所以我寫這份論文絞盡腦汁,花了好多時間。很謝謝老師和同學的幫忙。」

兩年努力之下,他總算完成共188頁、多達9萬字的論文。「我太太本來說:『讀那個做什麼?』後來,她來參加畢業典禮,也說:『很不容易。』」

讀書從沒覺得累 自我超越很快樂

退休多年後再讀書,快樂之處在哪裡?周義祥想都沒想就說:「自我超越!」

他回憶,剛開始寫論文時,自認程度只有40~50分,寫到後面再回頭看,發現前面的文字需要修改,即代表自己進步了。「每隔一段時間,自己就超越自己一步。」

他也認為,在人生這個階段進修,是為了增加歷練,讓生命更豐富。雖然要克服許多挑戰,還得擔心青光眼舊疾,但他從不覺得累,只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當然,更重要的是,為自己帶來滿滿的成就感。「我對這篇論文相當滿意!」他開心地笑了。

採訪結束後,周義祥與幾個研究所同學在國家圖書館附近約了午餐,一個人精神抖擻地搭上捷運出發。若隱去年齡,他的日常行程,與一般研究生似乎沒有兩樣。學無止盡,而這樣不斷超越自我、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還會繼續。

熟齡讀書先思考3件事 過程更順利

周義祥建議,熟齡階段讀書,可先思考以下3件事:

1. 學習需要費用,必須考量自身財務條件。周義祥的大女兒很鼓勵父親讀書,因此學費由她贊助。

2. 進修時,最好符合自己原本的專業。「學習過程會有點痛苦,配合自己的專業會比較快樂。」

3. 學成之後,有沒有為自己的生活創造新境界,對社會有貢獻?

他也鼓勵熟齡族群,就算不熟悉電腦也沒關係,這只是學習工具的差異,不代表自己比較差。「而且,你的領悟力、歷練一定比別人強!」

本文經《50+》https://www.fiftyplus.com.tw 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另開新視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