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一個截然不同於學校的地方,擁有漂亮文憑未必能夠闖關成功,調整自己的態度,才能讓彰顯文憑的價值。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陳培思
走出校園踏入職場後,一切又是全新的開始,頂著漂亮高學歷的畢業生,從面試到新人階段,要如何延續高學歷的優勢,讓自己在職場上依舊成績亮眼?讓企業人資顧問團來告訴你!
精誠資訊人資長黃俊傑認為,擁有漂亮學歷的求職者,對於工作的期望值往往較高,從產業是否熱門、企業知名度、職務重要性,到是否有優秀主管、優渥的薪酬福利、交通方便的工作地點、良好的工作環境、健全的培訓發展,全都要比較,但卻不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能夠做什麼、適合做什麼,」反倒把求職的路變得狹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
頂著出色的學歷,又投下這麼多時間與金錢念書,有人難免會講求「投資報酬率」,對薪資待遇懷抱著過高憧憬,甚至獅子大開口;「但嘴巴大的不一定吃得多,命長的才吃得多,」黃俊傑提醒,還沒有工作經驗以及具體貢獻前,不宜開價過高,第一份工作不必盲目追逐高薪,應該掌握趨勢脈動,只要1產業正確、2公司制度健全有發展性、3有優秀的主管與同事可以學習、4又是適合你的個性並能發揮所長的職務,起薪可以不用太計較。
「學歷只是進入職場的敲門磚,」友達光電人力資源策略處長郭俊男強調,無論是面試或正式展開工作,高學歷者都必須拋開過去的豐功偉業,把自己調整到全新狀態,虛心學習。
星展銀行人力資源部副總裁程佩珩認為,學歷可以代表求學階段是否認真、負責任,是求學階段用心程度的認可,「但書唸得好,不見得進到職場就適應得好,最重要的,還是對於未來工作的承諾、熱情以及自我期許。」
「學歷不是職場上的護身符,進入職場開始作戰後,學歷的光環就會消退了。」王品集團人資總監許燕閣說,學歷漂亮的畢業生,常會展現強烈的企圖心,有時過分急於表現,希望更快衝到更高階的位置,但凡事都必須經歷基礎打底期,新人階段應先把本份工作做好再說。
黃俊傑也發現,部分高學歷的新人,對於比較基礎的、例行的工作沒興趣,只想做些層次較高的工作,以致於日後升到更高職位時,容易產生基礎不穩固的問題,甚至演變成決策上的失誤。
「過去再優異的表現,都不等於未來職場工作會一帆風順,」許燕閣觀察發現,擁有漂亮學歷的新人,過去在校園裡大多都是同儕中的佼佼者,一路以來習慣接受讚美,造成有些人自我感覺良好,抗壓性會比較低,禁不起挫折,且急於速成缺乏耐心。
台積電招募處副處長趙恆毅也認為,學歷高的畢業生進到職場後,問題往往不是出在態度高傲,反而是在受挫能力上,尤其躋身大企業中,在高手如雲的團體中,發現自己不再是過去學校中那樣的頂尖份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時之間心裡會不太適應。另外,在學校自由自在的,但職場就完全不一樣,每天都有新要求,環境存在很大的落差,這些都是職場新人們需要調適的部分。
信義房屋人資長黃慧珠說,學歷較優秀的人,對自己有強烈的期許,但也因此操之過急,希望趕快達到既定的目標,一旦不如預期,就會深感挫敗。
進到職場後,人際關係是最難搞的課題。和同學相處,迥然不同於和同事相處,程佩珩認為,要怎麼和主管應對、如何與同事相處、怎樣一起團隊合作?這都不是漂亮學歷能解決的。如果在校期間曾經到企業實習歷練過,先一步瞭解職場上複雜的人際關係,就比較容易適應職場生態。
黃俊傑指出,帶著漂亮的學歷與滿腔的熱血,面對企業運作上不完美的現實,很容易因為感覺上的反差,或當初期待過高而產生抱怨,這些牢騷會讓主管或同事覺得不好相處。
趙恆毅提醒,學歷是過去求學期間努力學習的證明,但進入職場後,需要訓練多方面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團隊合作,一定要拋開自我中心的思考邏輯,才能順利在職場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