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我一定要活下去…保衛工作飯碗大作戰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每天看著同事們一個個消失,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演實境節目『我要活下去』……」有人在部落格上這麼寫著。

當裁員不再只是報紙上的新聞,而是活生生、血淋淋在辦公室上演時,沒有一個上班族能做岸上觀、置身事外,誰都不免擔心「明天會不會換我被裁?」為了不讓惡夢成真,無不積極展開「工作保衛戰」,力求保住飯碗。

如果你過去的工作表現不佳,那麼,你最好有心理準備,接下來將有一場空前的硬仗要打。

「4個度」的正規戰

想打贏工作保衛戰,專業能力是最基本的「武器」,沒有專業能力的話,贏面幾乎等於零。

若將「工作保障」(job security)與「就業保障」(employment security)兩者做比較,會發現前者是只要你有本事,就不怕找不到工作,保障是自己建立的;後者的保障則是老闆給的,隨時可以收回去。

專業能力必須靠時間累積,「你平常就應該維持競爭優勢,想辦法成為行業裡最優的人,就算要裁也會是最後一個被裁,」亞歷人才發展資訊顧問總監張甲賢說。

1、強化「專業度」

公司是營利單位不是社福機構,老闆會甩掉那些技術脫節的員工,到外面找受過最新良好訓練的人幫他做事。因此,要確保自己的專業技能與時並進,沒有和業界脫節。

2、提高「配合度」

通常企業在做績效考核時,有一種誤差叫作「近期表現誤差效應」,主管很容易受近期記憶的影響、忘記遠期的表現。共好管理顧問副總經理方翊倫建議,如果你是在安全名單邊緣的話,從現在起每天賣命地工作,或許還有機會擠進安全名單,但「不努力永遠沒機會。」

什麼樣的員工最讓老闆傷腦筋?資誠企管執行董事林瓊瀛最怕那種「工作只求60分,早餐吃到10點半、11點又開始訂午餐便當,既沒貢獻又愛爭公平」的人。他愷切指出:「最大的計較應該是工作沒了,工作還在,就少計較點。」

少抱怨、多做事,是亙古不變的職場生存法則,在現今風聲鶴唳的情況下,這道理尤其實用。只要你做得比別人多、配合度比別人高,裁員大刀砍到你的機會就小一點。

張甲賢認為,若能主動去承接別人不想做的艱難任務,或表明願意外派去開疆闢地,展現出共體時艱的精神,「每個用人主管都很喜歡這種部屬。」

當老闆分派額外的工作給你時,千萬不要耍白目回絕,「你跟老闆過不去,就等於跟自己的工作過不去,」安侯企管高階人才徵選服務協理劉緒綾說。

「把吃苦當吃補」這句話雖然很老套,但林瓊瀛認為,「你應該要設法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如果被利用價值太低,很容易被取代。」

3、建立「貢獻度」

光是勤奮、多做事還不夠,最好還能夠變得聰明伶俐些,幫老闆分憂解勞,讓自己變成「精兵」。

美國《Fortune》雜誌建議,你可以幫公司想一些簡單的開源節流方法。「你有很酷的想法,能幫公司開拓全新的市場,可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暫時別想了吧。現在還是專心地幫公司多省幾毛錢,或是多賺幾毛錢吧!」

張甲賢舉人資工作為例,過去公司每年花數十萬請顧問公司做「員工滿意度調查」,拿回來自己做的話,不只幫公司省錢,也提升自己的價值。「多思考、多提出有用的建議,讓老闆覺得沒有你實在不行。」

4、爭取「能見度」

《Fortune》雜誌建議,「做一些超越你基本職責的東西,並且確保老闆知道這一點。」只要能力所及,就盡量表現、突出你自己,「如果你是銷售員,盡可能提升你的營銷數字,不會有人拿明星級的銷售員開刀的。」

先勢公關集團營運長黃鼎翎認為,「在這個關頭,最好show-off、高調張揚你的努力和價值,清楚向老闆表示這件事是我做的。」

5、留意出缺勤紀錄

在太平盛世時候,出缺勤不正常、常遲到早退,主管或許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如果還不知收斂,照樣遲到、星期一常請假,很有可能會惹惱主管。而且,千萬別一次休完剩下的年假,現在絕對不是休長假的好時機。

6、表現得像個生存者

愈是人心惶惶的時候,愈要表現鎮定,不要一副大禍即將來臨的樣子,沒有老闆會想看到員工整天哭喪著臉、成天到處八卦不做事。

2008年美國銀行買下瀕臨倒閉的美林銀行,你以為美林的員工就因此變得絕望消極嗎?結果不然,美林員工照樣有人提出解決方法、完成專案,但反觀有些美銀員工卻是抱怨連連,但其實這樣最容易被炒魷魚。美國《BusinessWeek》雜誌評論,「大家不會忘記你在逆境時的表現,這時發光發熱,你永遠都是職場優等生。」

出奇招的游擊戰術

所謂的游擊戰不算是正規的作戰方式,不過在此非常時期,就算無招也要想辦法出招,設法打贏這場工作保衛戰。

1、裝出忙碌的樣子

如果公司業務緊縮、訂單銳減,你實在「搶」不到多餘工作可做,請記得至少也要裝得很忙碌、很認真。

不過,裝忙只能算是煙霧彈,騙不了精明的老闆,裝裝樣子之餘,最好能夠有貢獻及產出。否則等到老闆要求詳列工作清單時,可能還會惹來工作效率太差的批評。最好還是主動多問問主管或同事:「我可以支援什麼?能再多做些什麼嗎?」

2、低姿態爭取寬限期

黃鼎翎建議,當老闆約談、review你的工作績效時,拿出最大的誠意、請老闆再給你一次機會,和老闆約定一個期限,例如承諾3個月之內完成或改善哪些事情。

3、拉攏與主管的關係

試著與老闆建立多一點交情,但不要太過於刻意,這樣會顯得很不自然。例如:看到主管中午忙到沒時間出去吃飯,不妨問問需不需要幫他帶點東西回來?或是可以幫忙些什麼嗎?黃鼎翎說,這招對女性主管來說很受用。

4、主動表示願意減薪

方翊倫認為,為求保住工作,可主動提出願意和公司同舟共濟、自願減薪,而且「愈早表態愈安全。」但是你自己一個人主動表示願意減薪,對公司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最好能串連同事、達成一種共識。

方翊倫分析,企業減薪10%與裁員10%的「財務」效果差不多,不過,如果企業是從管理角度出發的話,可能會傾向裁員,如此一來可以裁減掉無效人力。

當然以上的所有建議,都無法保證你一定不會被裁員。因為,這波失業潮除了個人能力問題之外,有大部分是產業、公司體質問題,「不管你多行,一旦遇上了就逃不掉,」林瓊瀛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