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正向思考 面向陽光就看不見陰影

面向陽光就看不見陰影,一個背向太陽的人,永遠只看見自己的陰影。捨掉負向思考、改為正向思考,你將擁有翻轉世界的力量。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編輯部

提出「正向心理學」的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研究發現,悲觀者第一年的離職率為樂觀者的2倍,而樂觀者第一年的績效比悲觀者平均高出37%,第二年更高出50%以上。僅僅是思考模式不同,工作績效竟如此懸殊!

放下受害者情結

太毅國際顧問公司資深專任顧問范明弘指出,職場上最大的負面思考莫過於「受害者情結」,有些人老是以「受害者」自居,都是因為別人的錯,才害我……,例如:公司產品不好、形象太差、價格太貴、客戶難纏、同事不支援,所以我的業績無法達成。

長期陷於受害者情結,范明弘說:「沒有人幫得了你」,負面的「毒素」除了影響職場工作外,連帶你的家庭生活、人際關係都會出問題。

范明弘在課堂上,會請學員寫下「工作十大苦水」,結果顯示無論哪個行業、哪家企業,所寫的苦水幾乎大同小異。「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或公司是完美的,」許多新鮮人進社會頭幾年頻繁跳槽,最後才發現每家公司的問題都很類似。

想要破除受害者情結,范明弘強調,重點在於「先」:先放下主觀意識、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先同理對方、先欣然接受。人難免會主觀、本位主義,為了不讓「受害者情結」毒素擴散,務必「先」反觀自我。

轉念心法 │Career提供 轉念心法 │Career提供

當責,不為失敗找藉口

范明弘說,培育出不少大企業執行長的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生特別受到企業歡迎,最大原因就在於,他們凡事「Yes,Sir!」「no excuse!」(沒有藉口)的精神。

「與其花時間找藉口,不如先反省自己、找出答案。」范明弘建議,應該用「當責」(accountability)取代受害者情結,正向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到底是什麼,積極找出解決方法,「為最終成果負完全責任。」(參見表1)

英文Occupation同時有「職業」及「占據」兩種意思。范明弘認為,若能認清職業的「占據」本質,你占據了職缺,職缺也占據掉你的時間,與其整天愁眉苦臉,不如轉換心態,快樂面對工作。

范明弘將學員列出的苦水,分為「不可控」與「可控」兩大部分。針對工作中「不可控」的部分,例如公司資源、制度、市場景氣、主管領導風格等,不妨用「豁達」態度去面對,想想如果公司資源一切都足夠,還需要雇用你做什麼?而工作中「可控」的部分,例如自己的專業知識、努力程度、顧客關係經營等,則應以「霸氣」精神去追求,想辦法在現有資源下做到最好。

以職業運動來看,業餘和職業運動員最大的差別就在於,職業隊會將個人情緒降至最低,但投入度、熱情度及專業度、抗壓性都是最高。

「與其→不如」思考法

上班族最大的壓力往往來自主管,受不了主管成天罵人、或是高壓的領導風格。范明弘認為,與其痛恨主管,不如借鏡「鯰魚效應」: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在滿是沙丁魚的魚箱裡放進一條鯰魚,沙丁魚會拚命游、躲避鯰魚的攻擊,大大提高存活率。「有一個嚴格要求的主管,假以時日你的能力一定會大幅提升。」

范明弘建議多運用「我與其……,還不如……」思考法,例如:我與其埋怨常加班,不如加強時間管理效率(參見表2),更能消弭工作的滿腹苦水。

負向絕對改為正向相對

人的思考模式有慣性,要扭轉並不容易,范明弘建議可先將「負向絕對」改為「正向相對」,例如:我應該如此→我喜歡如此;我不好→我現在不好;他使我煩惱→我煩惱(參見表3)。另外,還可以這樣轉化負向認知:

負向絕對改為正向相對 │Career提供 負向絕對改為正向相對 │Career提供

●讓想法轉個彎,重新看待世界;
●將改變視為進步的動力;
●正向看待壓力事件,在壞消息中看到好消息;
●相信逆境有時間和範圍的限制;
●用肯定性的預言激勵自己。

人難免有低潮的時候,但沒有關係,只要把負面思考的開關關掉、切換成正向思考就好。范明弘認為,遇到逆境挫折時,要告訴自己「那又怎樣」(So What!)最重要的是「接下來該怎麼做」(Now What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就能以積極態度找出解決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