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唐峰
良興公司於1973年成立電子資訊廣場實體通路,2005年跨入電商,透過各平台銷售、架設官網「良興EcLife」、推出App,將採購部門與電商部門的績效共同綁定,並調整門市人員KPI(關鍵績效指標),不以營業額或毛利評量獎金,以服務為最高準則,提升提袋率與客單價,達到線上與線下的營業額都能同步成長。
創立22年的本土女裝服飾品牌SO NICE,2015年正式加入網購行列。一般店家的門市與店員會憂心電商瓜分實體銷售,但SO NICE透過Facebook曝光到更多不認識SO NICE的消費者,也透過績效鼓勵門市讓老客戶上網購買、下載App,以VIP方式經營老顧客,上下分進合擊,2017年網路銷售達到超過70%的大幅成長;而實體業績不但沒有衰退,反而也同步增長20%左右。
2007年從一台早餐車開始創業的得來素蔬食連鎖餐飲,十年來開設了17家早午餐店面,創業初始就以寫故事的方式在網路上拓展知名度,在2012年開始經營Facebook,並在2014年開設官網,架購物車銷售冷凍商品。因為結合餐飲、電商、零售,達成網路上的高曝光、高知名度,為線下實體店導進人流,創造實體店開店只要一個月就能達到損益平衡的成績。
文⊙黃文怡(台灣鄉民創業協會創辦人)
1. 確認發展線上的目的。線上銷售是否適合自己的產品?還是只是需要有網路行銷來宣傳品牌而已?
2. 確認自己的組織和數位化的決心。因為數位化不是只要外包網站架好就好,視公司的狀況可能需要補很多人,而且現在電商人才很難找,是否能找到真懂電商的人才,也是嚴重的問題。
3. 您的數位方案真的能有效地提升營業額嗎?還是花下去的成本會高過於營業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