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兆剛從外資分析師跨到旅遊產業,根植於對產業的觀察及平台經濟興起,讓他一腳踏進旅遊產業。一路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在堅持下慢慢做出了成績,也成為台灣最大的特色旅宿訂房平台。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劉紋豪
「今年出國比較多次,有6、7次了,我自己本身喜歡不一樣的地方,很喜歡日本,也想去沒去過的地方,比如非洲、印度等比較特別的國家,有所謂的新奇感。」喜愛旅行的AsiaYo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兆剛如此說道。
在踏入旅遊產業之前,鄭兆剛曾在金融業擔任外資分析師,相較於其他創業者,鄭兆剛起步較晚,40歲才決定創業,但也具備一定優勢,包括看待事情的看法較有經驗,及過去所累積的相關人脈。
40歲決定創業 看到旅遊產業商機
談及當初決定創業的原因,其一是因為擔任外資分析師期間,不斷地觀察各行各業的發展及趨勢,得到了一個結論──一間公司經營是否良善,很大因素在於它所在的產業對不對。
當時鄭兆剛心想,「如果要創業,哪個產業在未來成長性會不錯,發展性也比較好。」他觀察到旅遊產業是未來二、三十年都還會蓬勃發展的產業,尤其在亞洲大部分的人都還沒真正開始旅行,以他創業時,中國大陸有13億人,一年旅遊人數才只1億人,更不用說其他國家,如東南亞,還有許多客源尚待開發。
其次是智慧手機興起,讓旅遊資訊的查詢變得容易許多,加上廉價航空興起,也讓跨境旅遊成本降低很多,及在歐洲念書時也看到分享經濟慢慢起來。這些都成為他選擇產業時的考量,最後才決定以旅遊產業為創業的試金石。
創業初期備感艱辛 大膽進軍日本市場鄭兆剛坦承創業前兩年相當艱辛,他形容一開始就像在大海裡盲泳,彷彿怎麼游都找不到岸。他解釋,因為平台經濟有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要有愈來愈多的民宿,才會有客源;客源愈多,民宿才會起來。
他回憶道,一開始訂單量不多,一個月只有一、二十張,也因為公司剛起步,缺乏資金和人手,讓他不敢冒然全力投入創業之路,所以前兩年也沒離開原有工作,等於是Part-time在做。當時鄭兆剛找了四個人共同打拚,每天中午都會跟他們固定開會。
「還有找人等等,也不是太容易,因為公司沒有資源及缺乏名氣,剛開始真的比較辛苦,但堅持一段時間後,慢慢就會看到一點成績。」鄭兆剛感性說道。包括一開始不知如何推廣特色民宿,於是嘗試從事件導向入手,先和一些協會合作,例如鐵人三項協會及馬拉松協會,只要有活動肯定會有住宿需求,於是才逐漸累積客源,並陸續才有房源產生。
而創業除了資金、人才,還需具備冒險精神。在2016年,在台灣市場都尚未站穩時,鄭兆剛下了一個很大的賭注,決定公司應該國際化,進軍日本市場,「事後看,這個賭注是有滿大風險,可能是我們不太懂這個產業,所以大家覺得這個方向應該是不錯。」
而事後也證明,公司順勢抓住了一個機會,後來日本觀光業也蓬勃發展,旅遊市場成長很多,在進軍日本市場第四個月時,訂單就超過台灣一倍,鄭兆剛形容「等於是多了一隻腳」,對AsiaYo整體成長有相當大的助益,AsiaYo也是台灣唯一取得日本住宅宿泊仲介業登記執照的公司。
在2017年底,AsiaYo已成為台灣最大的特色旅宿訂房平台,房源漸漸達到一個規模,也進入日本市場,才慢慢站穩腳步。
開放匿名提問 充分瞭解同仁想法
話鋒一轉,談到公司管理,鄭兆剛認為針對各項決策,務必要做到資訊透明化和充分溝通,這相當重要。因為,即使在討論時還是會有不同意見產生,但至少前提是大家都能非常清楚為何要做這件事情,皆立足於共同的資訊基礎上。
也因此,在AsiaYo也衍生出每週五的「All hands meeting」,「星期五的All hands meeting是全公司同仁都要參加,每個部門在報告完工作事項後,就是匿名提問時間。」鄭兆剛笑著說,由於之前在開完會後,都會開發同仁自由發問,但以台灣人不太主動的個性,通常只會有一、二個人舉手,所以他才決定將形式從公開改由匿名提問。
鄭兆剛進一步說明,在All hands meeting之前,有Google表單大家可以匿名問問題,如果問題是針對某個部門或是他,就得在All hands meeting時回答,有些問題不只五花八門,也很有趣。他舉例,如「有些team為什麼可以在家工作那麼多天,其他team不行?」,或是與員工補助相關議題等。
透過這樣的方式,也能瞭解同仁內心真正的想法及疑問,「我覺得這實際上對公司很好,站在我們的角度,有時候不會理解某些問題是同仁非常在意的。但當問題出現兩三次,如果不是這個問題沒溝通好,就是制度上有問題。」鄭兆剛剴切地說。
AsiaYo目前已擁有台灣、日本、韓國、香港、泰國等地房源,展望2019年,鄭兆剛自信滿滿地說道,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並將於第一季啟動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