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黃山料出了一本書《漂流青年:1990後出生的我們》。書中有句話:「其實我不想出社會力爭上游,只想有一份自己熱愛的生活。」或許正適切註解了這世代的青年。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吳永佳
5月上旬,一則短片在FB上被廣泛流傳,得到34萬的觀賞人次。影片中,一個穿著白襯衫、頭髮光潔、唇紅齒白的男生,一邊在城市中不斷行進,一邊訴說著他27歲生日的心情。
臉上掛著些許倔強的他說:「所謂的成熟,就是你終於接受:自己25歲的夢想,有99%都不會實現。」這個在影片中看來相當疲累的男孩,為何說出如此「厭世」的話?聽聽他的故事,或許便不難理解了。
影音媒體品牌《一件襯衫》的創辦人黃山料,在2017年借了200萬元,創立新媒體,想透過影片將台灣人物故事發揚光大,沒想到一年內就燒光所有資金。兩年來他不眠不休地工作,終於翻轉了公司的營收,在27歲前夕還清最後的100萬負債……。
同學念法文,我玩泥巴長大
時光推移到更早之前,在金門念高中的黃山料,原本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念大學,他只想選一個「不必念書考試的系」,所以託「離島保送」之福,他順利進入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就讀。
在系上,他感覺與同學活在不同的世界。第一週上課,老師指定要大家製作「窄裙」,他甚至不懂女性窄裙是怎樣的!每個同學似乎都帶著成為國際設計師的夢想而來,國中學英文,高中學法文,大學念義大利文,「而我只是從小耍白痴、玩泥巴的孩子」。
這個「白T」男孩沒有社交,索性每天把自己關在地下室,沒日沒夜地作衣服,一天睡不到5小時。一項作業,重作10次,作到完美為止,他的專注,讓他在20歲獲得設計比賽第一名、從大學第一名畢業,22歲在倫敦拿到國際畢業生時裝周世界冠軍,卻也讓他更沒朋友了,同學只覺得他很假。
「我發現,夢想、目標不是用想的,而是踏踏實實生活、活出來的。做著做著,總有一天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說。
11個月「失去名字」的職場人生
畢業後,黃山料想進入行銷、媒體、廣告產業,但投了百來封履歷,都因「所學不合」而未成功。從2014~2016年,他整整待業兩年,終於得到一份服裝公司的男裝設計工作。「但我待了第一天,就想離職,」他苦笑道。
他在這家大公司的工時是「朝九晚十一」,每天都是最後一個關燈離開辦公室。但,老闆對他的作品不感興趣,而是希望他copy坊間所有流行品牌的元素,拼拼湊湊,再加上公司logo就好。據說這是業界的潛規則,也沒人質疑,就是日復一日,沒有靈魂地做著。
他嘗試跟主管溝通,在團隊中卻得來「不合群」、拖累大家工作的名聲,沒多久,他就從6樓設計部門被調到地下室搬東西、整理物料。
「吃苦一向是我最擅長的事情,但是從第4個月開始,我已經失去自願加班的動力了;而我心裡想,至少要撐一年,履歷才不會太難看。」但職場的鬥爭愈演愈烈,他感覺做每一件事都得考慮他人的眼光;他自認做了幾百種努力,卻都得不到正面的回饋,而原本支持他的人,也陸續離職,讓黃山料感覺極度孤單,終於在第11個月選擇離職。
不愉快的上班族生涯,讓黃山料決心自己創業,而且要做自己最嚮往的媒體,一個讓年輕世代發聲的平台。
非主流人物的故事 卻觸及200萬人次
每天簡報兩次,面對至少100位投資人,不知是品牌這概念太抽象,還是因為他沒行銷背景,完全找不到投資人,只能靠自存加朋友借的、共計200萬元創業。
新創團隊的創辦人,等於十項全能,從廣告、文案、社群行銷、視覺行銷、媒體公關、業務提案,到攝影助理兼導演,黃山料全部從頭學起。
《一件襯衫》,每週訴說一個能溫暖你的故事。看到影片介紹的職人,總能挖出這社會上某些被忽略的角落與工作者,像是一間刺青店、一位藝術家等,並運用他們獨特的角度切入,看到或許非主流、卻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行銷」模式。
兩年來,《一件襯衫》成了品牌與人物的幕後推手,說了近100個故事,每週觀看人次有96萬,每週固定增加4000位粉絲,最高記錄一則有500萬人次觀看,商業合作的提案自各方湧入,而團隊也因人員擴編,剛剛移入較大的辦公空間,員工平均年齡25歲。
只想要一份有熱忱的人生!
5月,他們會有新的娛樂業股東加入,問他未來目標是什麼?他笑笑說:「我們這一代,只求活在當下,而我的當下,只有5年。」3個月前他剛好從久沒穿的運動褲口袋摸出一張破破爛爛的小紙片,那是他在2017年某日為自己訂出的5年計畫。
那張他早已遺忘的紙片上寫著,5年內他要擁有自己的媒體、自己的行銷團隊、自己的品牌……,好像每一件他都做到了!而在2022年,紙片上的目標是「拍電影」,說自己的故事。而現在每一則影片的故事,都將成為未來電影的藍本。
創業以來,終日沒時間吃飯睡覺的黃山料,年收入已達100多萬元,但他說:「我不在意功成名就,我只在乎有沒有為自己而活。我喜歡美食、談戀愛 、工作,找回工作的熱忱,這就是我想要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