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掌握關鍵要領 你也能成為演說高手

沒有人天生就是演講高手,就像美國文豪愛默生所說:「偉大的演說家,最初都是表現不理想的說話者。」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編輯部 

口語表達知名講師韓瑞信就是一例。原本是高中老師,被學生嫌棄口才太差,還動用班費拜託他去參加口才訓練班,以免誤人子弟。

不逼自己上台,怎知潛能有幾分?

很多不敢上台的人,總會找一堆藉口說「不可能啦!」但韓瑞信認為,「你不逼一下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潛能。」

他第一次上台是在大二那年、擔任成大寫作協會會長時,邀請作家瓊瑤來演講,由他做引言介紹。當時盛況空前,台下有1,000多人,連校長也來到現場,韓瑞信苦練許久,只求上台不緊張,把該說的話順利說完。

時至今日,他每一次上台前還是會緊張,「緊張再正常不過,因為你在乎。」緊張會刺激腺上腎素分泌,只要事前充分準備,就可以化緊張為高亢情緒。

韓瑞信第一次參加演講比賽,是學生幫他報名的。他發現參賽對於訓練口條、組織能力大有幫助,還有機會與高手過招。自此以後,他參加過上百次的演講、朗讀與辯論比賽。

致詞vs. 演說vs. 演講比賽

一般人最常上台的機會,就是喜慶場合致詞。韓瑞信說,致詞時「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巧。社交致詞以應景、增添光彩為主,讓來賓聽了舒服、感到尊榮即可。」

若是參加演講比賽,每一個細節都得用心設計,「要寫下演說架構和講詞,以文情並茂的修辭藝術,配合抑揚頓挫的聲調控制、靈活的肢體動作,才容易脫穎而出。」

至於一般的主題演說,可從3個層面來設計:

1認知層面:幫助聽眾認識講者、或知道某些資訊。「技巧於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屬於說清楚、講明白的知性訴求。

2情感層面:提升對講者的好感、或對主題的喜好程度。「技巧在於言之有趣、言之有氣。」透過講故事、舉實例、帶活動,達到氣氛鋪陳的感性訴求。

3行動層面:引導聽眾採取某種作為。「技巧在於言之有理、言之有利、言之有據。」應提出具體證據,說明這麼做有何好處。

指導高工演辯社 越級挑戰大學生

一般人上台演講,最常見的問題是準備不夠。韓瑞信引用孫子兵法所說,「勝兵,求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上台就是要「求勝」,要有100%的準備才會有最好的表現,否則只是累積失敗的經驗而已。

韓瑞信指導學生時,會讓他們大量練習、甚至越級練習。有一次指導台南高工演辯社參加比賽,他故意帶學生去跟成大滔滔社交流,雖然當場被電得很慘,但後來順利在高中職比賽中拿下第一名。

即使已是職業級的講師,韓瑞信每一場演講依然全力以赴,把每一場演講當成最後一場。錄製有聲書時,即便是講過100次的題目,他還是會從開錄前1個月就全力演練,抱著「這次沒有講好,就沒有下一次機會」的心情。

上台先丟一個哏 馬上hold住場面

任何演講一定要先知道聽眾是誰,他們的年齡層、男女別及職業是什麼,對這場演講有何期待或需求,「要說別人想聽的,而不是說自己想說的;世上沒有最好的演講,只有最合適的演講。」

韓瑞信在每場演講之前,都會先做聽眾背景分析,也許是透過詢問工作人員,也許是自己提早到現場觀察,大致掌握聽眾組成後,再設想合適的話題,以及較能吸引他們的表現方式。

韓瑞信強調,開場是營造氣氛的關鍵,「一上台就先有一個哏,可以hold住場面20%!」而打造精彩開場白的手法包括:

●就地取材:從演講會場的人、事、時、地、物,現場臨時取材,可以讓聽眾有參與感。

●時事新聞:從最近發生的事件取材。

●名言佳句:引用名人格言的說服力強。

●問問題:例如談「時間管理」,先問大家時間夠不夠用?希望可以增加多少時間?

●運用道具:像是談「讚美」時,故意戴帽子出場,比喻為人戴高帽。

●唱作俱佳:唱歌、演戲、帶團康等活動,可以引爆現場氣氛。

●驚人之語:像是談「危機管理」時,上台就問失火了你們知道逃生口在哪裡嗎?

韓瑞信表示,掌握住「SPEAK」原則:Study多學習、Practice多練習、Everyday常分享、Action多運用、Know yourself常檢討,你也能成為演講高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