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職場、商場或個人生活上,我們經常會碰到很多難題。此時,直接尋求解決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時加上一些創意思考,你會發現不僅能解決問題,還將帶來無窮機會。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郭佳容
夜店吧台圍著一群人,擠得要命,大家都希望搶在占好的位子被偷走前快點拿到酒。
問題是,你點了3品脫的健力士啤酒。健力士的倒法很麻煩,2分鐘才能搞定1品脫。得先用45度角,把酒倒到杯子一定高度,靜置一段時間後,才能整杯裝滿,慢吞吞地急死人。
如果你是生產健力士的公司,你會怎麼做?要怎麼解決健力士必須慢慢倒的問題?答案是讓消費者換個角度想。他們沒有試圖研發「3秒鐘就能拿到的健力士」,而是告訴大家「慢」是一件好事,「慢」會讓酒更好喝。他們喊出口號「好東西值得等待」。
現在大家會乖乖在吧台前等健力士,原因不是這種酒該死的慢,而是你感到自己在等值得等待的好東西。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講過一句話:「沒有資源就要想辦法。」
我們要講的就是如何「窮則變,變則通。」
制定決策 帶來機會
如同前面的難題,這邊我們要解決的,不只要具備基本知識、know-how就能處理的基本問題。
基本題就像是如果你的車子壞掉,可能是某個零件鬆脫、故障,或是跑到不正確的位置,也可能是引擎過熱、磨損過度,或是水箱沒水、油箱沒油等原因。碰上基本題,只要具備機械知識,再加上一點時間,就能找出哪裡不對勁,對症下藥後,就能輕鬆解決,例如換個火星塞,就能重新上路。
我們要分享的問題,它們無法靠著分析,或是依循令人安心的邏輯就能迎刃而解。這裡介紹的思考法,適合比較龐大、比較混亂、比較前所未有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公司決策與方向的商業問題。
這裡說的思考法,不只是解決問題。如果光是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創意時間會耗在救火,而不是拓展新局,這對企業來說,會是很大的損失——如果善加利用最能激發創意、最令人興奮的工具,那些工具將不只能解決問題,還能帶來無限機會。
搞大問題法 拓展新出路
「如果問題解決不了, 那就搞大一點。」——前美國總統 艾森豪
簡單來說,「搞大問題法」就是把各位碰到的問題,描述成一個問句,接著往後退一步,問更宏大、範圍更廣的問題,因為定義過於明確、狹隘的問題,往往嚴重限制解決辦法的高度(成效也因而受限)。
大問題可以帶來大方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問題反而好解決。原因很簡單:大問題通常可以用更多方法解決。
舉例來說,航空公司可能必須思考,乘客反應「討厭長程飛機」的問題。因此航空公司可能會覺得問題是:「如何縮減長程飛行時間」。於是必須花天文數字把旗下飛機換成與協和號同等速度,超快卻耗油的機型。
然而,之所以那樣解決問題,是因為依據問題被呈現的方式解決,答案侷限於顧客的說法。
如果擴大思考範圍呢? 與其問: 「如何能縮短飛行時間,讓乘客不再感到無聊?」其實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下半段的回答就好,問更廣的問題:「怎麼樣可以讓乘客不無聊?」
就這樣,航空公司發明了機上電影與遊戲。飛機起飛後,先送上飲料,接下來用餐,再發一包零食。有的航空公司還提供WiFi、最新電影、免費酒水、按摩椅等等,讓機艙服務盡善盡美之後,用比買協和號少太多的錢就能讓飛行體驗愉快起來。
加上限制法 創意更奔放
限制愈多,愈自由。——伊戈爾.史特拉汶斯基
有時候,太自由不是好事。有時,如果做什麼都可以,最後會一事無成。但是如果給自己限制,並且強迫大腦從這個隨意定下的新障礙出發,有可能想出有趣的新點子。
加上限制是在減少選項。減少選項的目的不一定是加速完成目標,而是為了用不一樣的方法做事。
要加上什麼限制?各位可以加:解決方案必須不花一毛錢;一天內就得完成;一定得是全新的點子;一定要大受歡迎;一定要引發爭議;一定要移除一個原本的元素;不能牽涉技術;不需要人工;一定要簡化事情。以上都是可能的限制選項。
以蘋果電腦為例,蘋果公司是為了創造出突破性的產品與服務,自己幫自己加限制的絕佳範例。例如蘋果推出Macbook Air時,他們說:「讓我們做出全世界最薄的筆電。」
蘋果替自己加上自家筆電必須比競爭者薄的限制,原因不是公司碰上必須做出輕薄筆電的問題,也不是因為這個特色有廣大需求,而是因為「全球最薄」可以提供產品獨特的賣點。為此,蘋果不得不拿掉機械式硬碟與光碟機,但他們做到了。
那iPhone呢?iPhone是第一支沒有鍵盤的手機,它問世前,全世界每一支手機都有實體鍵盤。當時,大家都無法想像一支沒有鍵盤的手機,不管是蘋果的競爭對手(當時稱霸市場的Nokia、黑莓公司與Motorola)與大部分的手機用戶。
因此, 實際上沒有非得解決不可的問題,大家都接受有實體按鍵的手機,覺得手機當然有按鍵,然而蘋果卻自己給自己加上限制:
「如果我們做出沒有按鍵的手機?」
「為什麼要做那種東西?」
「好問題。如果沒有按鍵,就有更多空間可以留給螢幕。」
「然後呢?」
「螢幕變大,就更能收發電子郵件、瀏覽網頁、玩遊戲……」
「聽起來還不賴,但沒鍵盤要怎麼打電話?靠語音啟動?」
在一連串的問題之後,蘋果得出結論:
用觸控螢幕做一個虛擬鍵盤。
我們可以說,蘋果只解決了部分的「我們來做新手機……要沒有鍵盤」限制,因為還是有鍵盤,只不過是虛擬的,需要的時候才會出現。然而「加上限制法」的妙處就在這裡,不一定需要百分之百解決限制,加上限制只是一種讓我們改變思考、找出新優勢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