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客戶推崇、尊重的曾文昌,現不僅委託案滿檔,更成為鐵工師傅的典範、代言人;如同吳寶春讓麵包師傅躍居明星職種,他亦提升鐵工師傅的地位、關注度。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高永謀
昔日,在台北市的眾衛星都市,如板橋、三重、新莊、中和等,鐵工廠林立是共同的街景,嘈雜刺耳的鐵材敲打、切割聲,是許多新北市市民成長的共同回憶。今日,隨著台灣製造業大舉西遷,鐵工廠數量驟降,且廠房往都會區更邊陲移動。
雖然,鐵工產業仍是民生必需產業,委製鐵窗、鐵門、鐵皮屋、樓梯扶手等,仍得仰仗鐵工師傅,但鐵工師傅卻快速凋零,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投身此業,傳承青黃不接。原因無他,鐵工師傅收入雖不薄,無失業之虞,卻屬3K(骯髒、危險、辛苦)行業,更嚴重缺乏榮譽感、成就感。
然而,身兼作家、永燊達金屬負責人的曾文昌,在眾委託人眼中,猶如鐵的藝術家、魔術師。備受客戶推崇、尊重的他,現不僅委託案滿檔,更成為鐵工師傅的典範、代言人;如同吳寶春讓麵包師傅躍居明星職種,曾文昌亦提升鐵工師傅的地位、關注度。
突破傳統鐵工師傅藩籬
曾文昌成功的關鍵, 在於他擁有老派的職人精神,一旦接受委託,必定竭盡所能、使命必達,卻不倚老賣老、故步自封,積極學習最新的鐵工技術,添購最新的安全設備,更採用最新的行銷策略,終於突破傳統鐵工師傅的樊籬,不再高度倚賴自來客,客源遍及北台灣,施工範圍最遠曾達屏東縣。
正因為鐵工師傅屬3K職種,常人較不願涉足,成為諸多浪蕩少年迷途知返的就業選擇,曾文昌亦不例外。就讀高職時,因家境貧困,不願母親繼續借錢供他讀書,他選擇輟學就業;本想工作貼補家用,他卻迷失了自我,甚至加入幫派、不願上班,動輒惹事生非。
有次,為了替幫派朋友強出頭,卻慘遭埋伏毆打,原想報仇的曾文昌,見到母親的眼淚,毅然脫離幫派;在大伯父的引薦下,到鐵工廠當學徒,開啟鐵工職涯。初期態度散漫的他,在鐵工廠老闆的體諒、包容下,終於不再心有旁騖,專心學習鐵工技術。
前往金門服役2年,雖被迫中斷鐵工職涯,卻讓他發願精進鐵工技藝。退伍後數年,曾文昌決定自行創業,第1間廠房就設在自家頂樓天台;他坦承,為了快速交件,也曾偷工減料,後因良心不安、信譽受損,決定就此實事求是,不再一味趕快,奉行「把客人家當成自己家去做」原則,終於獲得諸多客戶的信賴。
優先考量品質 而非利潤
「我不願意以馬馬虎虎的態度, 去對待我的樓梯,與我的人生。」曾文昌強調,無論從事何種職種,唯有「先讓自己感動,才能讓其他人感動」,而「把客戶家的東西當做自己家的東西,自己家的東西,你會計較嗎?」。而他全力以赴的精神,更讓他委託案源源不絕;若干高難度的鐵工作品,案主更指定由他承製。
有次,曾文昌承接屏東縣政府一項標案,沒想到遠赴國境之南後,方驚覺未帶解說牌;他只得央請太太,坐火車帶解說牌南下。曾太太先向公司請假,牽著年紀尚幼的兒子,先到曾文昌的廠房,再赴板橋火車站,搭火車先到台南火車站,再轉車到屏東,終於讓標案順利完成。
永燊達鐵工廠現以慢工出細活著稱,優先考量鐵工製品品質,而非利潤。曾文昌靦腆地說,「別人蓋鐵皮屋一、兩天就好,我們居然要比別人多了好幾天,說是瘋,說是傻,不如解釋為,這是一種堅持。」
在施工過程中, 雖常遭委託者家人、親友譏諷,但曾文昌不為所動。但過沒多久,就會有路人、鄰居前來詢問,並索討名片;當委託案完成後,委託者家人、親友態度亦轉為感謝,對曾文昌而言,正是最佳的讚美。
以創意、堅持感動客戶
回顧職涯,曾文昌感性地說:「我用我的鐵,去與各式各樣的人交流,在裡頭我嚐到了酸甜苦辣,後來發現,鐵是可以調味的,只要加點用心,只要加點創意,只要加點堅持,那麼所產生出來的鐵,是可以感動人的,包括我自己……」
不過,曾文昌除了謹守老派職人精神,亦視員工為家人、兄弟,致力提升工安措施,防範發生工安事件。他不諱言,鐵工師父常置身高危險性環境,最害怕又在電視新聞報導上,看到同行墜落的新聞;因此,他添購安全繩,並求員工上屋頂作業時,一定得繫上安全繩。
應用新科技、新行銷策略,亦是曾文昌在鐵工業出類拔萃的關鍵。例如,曾文昌改用氬焊,焊接精準、不易噴渣,大幅提昇工作效率,並在網路上撰寫部落格,描繪其鐵工職涯、工作理念,與對鐵工製品的建議,因忠實讀者愈來愈多,客群範圍愈來愈廣;2018年,曾文昌更將在部落格上的文章,集結成《作鐵工的人》一書,成為台灣少有的工人作家之一。
對於職人精神,他夫子自道:「我希望做出來的東西,是符合客戶期待的,甚至高過他們期待的,能讓他們感到驚喜。因為,他們看到完成後作品,臉上露出那種喜悅的表情,我也會跟著高興起來。我喜歡這種感覺,也上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