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比起LinkedIn或人力銀行,現在你更應該靠Slack找工作

文 胡立宗

多數人找工作時,往往還是透過LinkedIn、人力銀行等平台。但是近來有一股趨勢是:專業工作人透過Slack等平台,反而更加容易,為什麼?

專業工作人透過Slack等平台,反而更加容易,為什麼?圖片來源:Unsplash_Cheers雜誌提供 專業工作人透過Slack等平台,反而更加容易,為什麼?圖片來源:Unsplash_Cheers雜誌提供

專業人士透過Slack更容易找到新工作的3個原因:

1. Slack的私人社群都是志同道合的參加者,一旦放出找工作的消息,這些數位人脈就能發揮作用。

2. Slack的高階版可以回翻全部對話紀錄,徵才者只要回去看你先前的發言就能知道合不合適。

3. Slack管理嚴明的私人社群並非誰都能參加,更能起到篩選作用。

傳統實體的辦公環境靠的是「見面三分情」。但是新冠疫情來臨之後,工作人多數時候被迫遠距工作,在辦公室、洽談會商時自然而然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就趨近於零,因此能夠基於專業、遠距認識陌生人的平台,對於人脈的發展就更為關鍵。

其中,能夠發展專業數位人脈莫過於Slack的不公開社群。相對於公開社群,不公開社群要透過向管理者申請、或是透過熟人引薦,確保成員的水準齊一,而且每個人都能對社群提供意見,而不只是進來當潛水夫,或是只會不斷以廢文洗版(Spamming)。門檻更高的不公開社群更可能收取年費,或是定期剔除不活躍成員。

2000年的調查指出,當時活躍的不公開社群約在500多個,而這些專業導向、談之有物的「地下會社」,往往成為專業工作人找新工作的最佳管道。「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例子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隨時有千人排隊入會,共同交流好職缺

2015年時,大衛・費曼(David Feinman)加入了Skype的一個社團,裡面200個成員都是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的專業人員,大家都在Skype群裡提問或是提供建議。費曼回憶說,他們當年的焦點之一是如何將SEO做到最讚,而大家確實也提出了許多實用的點子。隨後,整群人移到Slack平台,改名「Online Geniuses」,來自全球的成員也急速膨脹到4萬人,但是討論焦點還是數位行銷,再難的問題都可能在幾分鐘內找到解答。

但是現在身為社群夥伴與管理者之一的費曼說,他們的工作量激增,因此光是資格審查就需要15個人,最終有25%的入會申請被拒絕。雖然隨時等待入會的人數都超過1,000人,但是「守門員」必須比對申請人先前的發言紀錄,以確定新收的人不會只發垃圾文,而是能提供具體建議。

當然,能夠進入Online Geniuses的Slack社群,還能一直不被剔除的人,就能有最好的求職機會,特別是關於數位行銷的職缺。

費曼說,2022年9月12日才剛有6個職缺貼上線,每周平均約40個,認真想換工作的人永遠不愁沒有職缺。

至於類似Online Geniuses這樣的Slack社群為何要收會費?除了守門員的薪水之外,因為初階版的Slack能夠保存的留言則數有限,升級才能保留所有發言,這筆費用就得大家一起分攤。但是相對優點是,剛加入的成員,爬舊文就能找到答案,連發問都免了;想要確認求職者資格的人資招募者,也可以搜尋舊文,再判定需不需要進一步聯繫求職者。

未來求職力:建立數位人脈

工作人都知道,透過朋友的介紹最容易找到優質工作。在Online Geniuses這樣的社團建立數位人脈,也是現下工作人最需要的一種人脈。

當然,比起LinkedIn的找工作方式,建立檔案、宣布求職、主動找職缺、聯繫人資,Slack等平台的求職需要更多時間與精力的投入,

因此最好是在你還有工作時就先開始培養,包括參與討論、提供建議,以便建立起好的名聲,未來有需要時才能快速獲得幫助。

新手要加入不公開社群的最佳途徑當然是透過朋友介紹,如果真的沒有,不妨直接聯繫管理者,向他先說明來意,以及簡要介紹自己的背景,就算資格審查嚴格的社群,先打過招呼、過關的機會也高。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訪問到的數位人脈專家特別提醒,所有Slack用戶在準備參加社群、建立人脈前,最好都要先檢視一下自己的「使用者名稱」,有趣是一回事,但是不專業又是另一回事了。

發言時也須留心,雖然平常跟同事朋友可以開玩笑、用熱門語,但是在社群內發言、或是與陌生人交談時,最好注重基本禮貌,以免不好的第一印象打壞往後交往。另外,若社群舉辦網路聚會,有時間最好參加,以便多認識人。

完成了基本印象的打造,建立了數位人脈後,在Slack不公開社群找工作,就跟克拉克・貝隆(Clark Barron)說的一樣「根本小菜一碟」。

「Cybersecurity Marketing Society」在2020年3月成立後他就加入,然後當他2022年想換工作時,只花了17天就搞定一切,因為人資經理事先已經在Slack上看過貝隆的發言,因此通過電話後就收到邀請函,而貝隆2022年3月起,已經開始在新公司Nisos上班。

另一個社群「科技派黑人」(Blacks in Technology)的發起人桂格・桂李(Greg Greenlee)則說,過去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讓會員人數大增到8,000人。對於非裔族群來說,這個社群提供很多協助,特別是創業經驗的分享、同儕引薦擔保等等,都讓少數族裔更容易找到新工作。

目前,雖然Reddit、Fishbowl或Discord也有類似的社群功能,但是終究不及Slack,最大原因是欠缺了實體人脈的引薦、匿名發言,以及難以查閱過去紀錄,因此對人資來說的參考價值較低。因此《華爾街日報》的建議是,有心想用Slack找下一份工作的人,不妨現在就動手。

參考資料:WSL、FastCompany、BBC、OnlineGeniuse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