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如果工作只剩下筋疲力盡?

前言:當你花越多時間深入學習,就能走得更遠;當你不斷拓展學習領域,看到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廣。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采實文化

我們會工作到什麼時候?

假設二十多歲開始工作,三十歲出頭拼命認真工作;步入三十歲後半,擔任中階主管;到了四十歲時,有機會成為部門主管或位居高階。在開創新事業、找到第二份事業,或感到筋疲力盡,在公司難以發揮影響力的那刻來臨之前,我們都會一直繼續工作。

我今年五十四歲,雖說年紀不重要,但算起來我似乎是Google 總公司媒體公關部門中,年紀最大的女性主管。在網路尚未興盛的年代,讀完研究所後二十多歲的我,進入公司後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電子郵件。過去所學到的東西還來不及派上用場,網路的出現已徹底顛覆了媒體通訊與商業結構。尤其是在現今當下,世界變化的速度,比過去任何時刻都來得要快得多。

事實上,我在Google內稱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電腦白痴,每天工作必須接收大量新聞資訊與最新業界消息,經常讓我感到吃不消。很多時候對於業界推出的新技術或產品,就算看了兩三遍也仍是一知半解。我真的能夠跟上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發展速度嗎?我的頭腦有辦法消化這麼多東西嗎?再加上戴著老花眼鏡,一刻不停歇地盯著書本和螢幕,我的眼睛受得了嗎?在矽谷工作時,我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只有閒下來時才會感到倦怠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一個文科畢業的人,憑什麼在過了五十歲後,還能繼續在Google這樣的科技公司工作?憑的正是堅持不斷地學習。在職場生活中,我總是用盡畢生所學努力工作,我創建了一套「輸入系統」(Input System),培養充實自我的習慣,持續學習新事物。現代人是被逼著必須不斷學習,我卻是迫切渴望學習新事物。對我來說,取得五個碩士學位,只不過是學習的其中一環而已。

工作已經很累了,難道還要把學習新事物當成習慣嗎?若想打造「不疲勞的大腦」,就必須這麼做。儘管一邊工作一邊持續學習,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光是上班這件事,就足以令人筋疲力盡。然而,若只是一直運用原先所學的東西,沒有學習新的事物,終究會消耗殆盡。不妨透過以下例子,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態吧!

一大早出門上班,就像工作超過十二小時那樣讓人感到疲乏。每天猶如置身在槍林彈雨中,處理一大堆棘手的問題,真正想做的事只能不斷往後推延,更別奢望想出什麼新點子。日復一日的生活,令人備感無力。清醒的時間大部分都待在公司,沒有一刻是開心的。我到底對公司有何貢獻?公司日益茁壯,為什麼我這麼認真工作,卻依舊原地踏步?總覺得自己一點一滴被榨乾,擔心再這樣下去,會不會到最後只剩下空殼?

如何?看完心有戚戚焉嗎?如果是的話,就表示你目前正處於倦怠期,也就是職業枯竭狀態。

唯有成長才能戰勝無力感

雖然上班族會出現無力感和被剝奪感的原因有很多,但通常時間點會是在三十歲出頭或工作第五年左右。正確來說,是進入職場後,把大學時所學耗盡之際;同時也是滿懷雄心壯志試圖努力後,卻發現職場並非努力就有用,心情跌到谷底之時。拼了命認真工作,內心卻升起一股莫名的不安,覺得自己一直在內耗,沒有充實自我。每天只是匆忙完成交辦的工作,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赫然發現自己毫無進步。

在我三十幾歲當了好幾年的代理時,也遇到了同樣的狀況。當時公司部長級的女性主管並不多,我開始擔心未來的升遷。雖然初入社會就進入外商公司,情況已經比國內企業好很多,但社會風氣仍偏保守。儘管大家都很認真工作,不過當時在我看來,男同事們每天似乎都只在家、公司、聚餐場所這三個地方來回跑。他們通常聚會應酬到很晚,隔天上班時一臉疲憊,一見面又打開話匣子,聊起前一天聚會上的話題或別的事情,彼此關係堅不可催。

每次看到男同事們比我更快升遷(或許只是心理作用),不免會感到嫉妒,也會為此焦慮不已。幾乎所有部長和高階主管都是男性,位居要職的女性主管可說是屈指可數,我在公司內還有發展嗎?是否還要把升到部長當成最終目標?又或者是我應該設法打進男同事們的圈子裡?(當然要打進去他們的圈子也不容易,況且我也不想。)如果無法升遷,我做的事還有意義嗎?

在我意志消沉並陷入失落之際,有一個人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行銷部門唯一的女性部長。在我眼裡,她具有精準的分析力與判斷力,做起事來有條不紊,英語能力又相當出色。但奇怪的是,她一直得不到肯定,在公司內就像是邊緣人一樣的存在。我不禁好奇,為什麼這麼有能力的人,升遷卻落於人後?然而,她本人卻毫不在意,依舊堅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她總是把充實自我擺在第一優先,不斷吸收新知識與技術,努力不懈地學習英語,徹底做好自我管理。果不其然,不久後她被派到美國總部策略室工作,負責全球策略分析業務近十年,各方面表現備受肯定。雖然起步比別人晚,但事實證明,只要有實力就會被看見。

沒錯!她確實被看見了。當我們煩惱該用什麼來增加自己在職場上的價值時,成功人士卻把煩惱當成契機,重新累積自己的專業。無論別人說什麼也毫不動搖,不會因為懈怠而停滯不前,這股力量正是源自於不斷地追求「成長」。

每天的職場生活猶如戰場,但當這種刺激感成了習慣後,人就會開始變得麻木。想要擺脫看不見盡頭的無力感,就必須要有獲得成長的體驗。光是認真工作贏得公司肯定,並無法讓上班族的內心得到滿足,而是能夠覺得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開始發現過去未曾看見的事物,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感覺自己有所成長。如果少了這種經驗,職場生活很難撐得下去。尤其是當自己認真工作,公司業績持續成長,卻覺得自己像是原地踏步、停滯不前。一旦出現這樣的想法,對工作的熱情與喜愛,也會跟著消失,這樣的狀況如果持續一兩年,最終會變得筋疲力盡。

不是把工作做好自然就會有所成長

並不是只要把工作做好,自然就會有所成長。工作這件事本身就是消耗過去所學的,而不是填補。若只是一直重複運用既有的知識,沒有設法充實自己,找到成長的樂趣,很容易就會放棄自我發展。如果不想讓明天的未來從手上溜走,就必須持續創造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充實系統」。

不過,這並不表示非得要念研究所才行。事實上,就經濟考量而言,由於私立大學研究所學費通常一年超過一千萬韓幣(約新臺幣二十四萬),門檻較高。念研究所是一筆花費相當大的投資,可能會造成你的負擔。即使因為經濟問題無法進修,仍有許多充實自我的機會。像最近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線上教育網站)或世界各地主要大學,也都舉辦了各種遠距碩士學位課程,只要善加運用,對未來職涯發展會是很大的助益。

若公司內部有提供培訓補助計畫,建議盡可能善加利用。最近Google 針對工作十五年以上的資深員工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項問題是:「在Google 提供的各種補助計畫中,最喜歡哪一個項目?」而我的回答是「自我進修補助計畫」。然而,即使福利這麼好,提供一定的金額作為補助(相當於研究所一年的學費),我身邊卻幾乎從未見過能將這筆費用百分之百運用到淋漓盡致的人。不,是連百分之五十都不到。因此,我會告訴大家:「我每年都會把這筆費用花完,希望大家也能盡量運用公司提供的資源,不斷挑戰提升自我。」

回過頭來看,那些為了培養自己的專業,腳踏實地勤勉學習的人,總有一天會彰顯出自己真正的價值,因為時間不會說謊。花時間持續努力學習的人,比較不容易陷入職業倦怠。即使起步比別人晚,即使沒有立竿見影的成效,我仍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學習。當你花越多時間深入學習,就能走得更遠;當你不斷拓展學習領域,看到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廣。

註:《Google公關總監的職場慢爬成功學》,鄭金慶淑著,鄭筱穎譯,采實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