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跟同事打招呼沒得到回應,是不是被討厭了?心理學教授:你沒做錯什麼,而是...

作者/李佳樺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因跟老闆或同事打招呼沒得到回應而難過、找不到工作動力、提意見被嫌白目......這些在職場上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事件,都跟能否建立「心理安全感」有關。


個人如何建立職場心理護城河?
1.主動尋求合理挑戰
2.提前建立預期心態
3.善用衝突化解誤會
4.維繫職場人際網絡
5.問題解決式的反芻

你在職場上有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afety)嗎?高心理安全感不代表員工會過得很「爽」、會亂來,而是有足夠的心理資本,在「表現自我」時承受風險。例如勇於提出與主管相左的意見、執行高難度專案,或是為了幫助團隊,即使不在工作範圍內,仍主動提出解決方案等。

要讓人才願意當責、做「分外」的工作,組織責無旁貸,開放的企業文化、暢通的溝通制度與主管的領導風格缺一不可,但個人也不應坐以待斃,但要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為自己建立心理安全感?
以下是政治大學心理系郭建志老師(下稱「郭」)、陽明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高國揚老師(下稱「高」)透過6個職場上的實際情境,建議上班族如何打造心理護城河,在職場上自在發揮。

職場上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事件,都跟能否建立「心理安全感」有關。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職場上讓你感到無所適從的事件,都跟能否建立「心理安全感」有關。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Q:在辦公室跟老闆或同事打招呼沒有得到回應,是不是被討厭了?

郭:用心理學術語來說,這是一個「和自我認同有高度連結」的威脅事件,可能傷害到自我形象、認同、能力與尊嚴,進而降低安全感。

碰到威脅時,華人傾向做「內歸因」,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好?我哪裡做錯了?不停把負面的標籤往自己身上貼。發生負面的事件,我建議要避免去強加意義或詮釋,通常心理安全感高的員工比較有機會化解這種情境,因為他也許敢去向老闆詢問不打招呼的原因,承擔可能的衝突,就有機會化解誤會。

如果你是容易不斷回想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的人,我建議可以試試建立「問題解決式」的反芻心態。

例如,當碰到不好應付的客戶,先去思考跟假設:當他有什麼的反應時,我可以採取哪些行動?他為什麼不好對付?他在乎的事情是什麼?

上班族在面臨困難、挑戰這些威脅事件時,不要陷入「情緒漩渦」,而是圍繞在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思考,這是一種思維習慣。甚至在事前也可以做,若能提前演練面臨挑戰的因應方式,就能建立預期心態,保護自我不被外在傷害,也就更願意表達自己。

Q:發現主管在背後講我的八卦,該怎麼處理?

郭:八卦代表當事人不在場的評論,主管會談論你「工作上」的八卦,其實都具備管理意義,對他們而言是一種管理工具。

正向、負向八卦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也會對工作者的心理安全感產生不同的效果。

正向的工作評價,例如專案績效很好、應付客戶得當等,這樣的評價讓自我上揚,是一種精神酬賞,有助提升心裡安全感。負向的工作評價,則是在提醒你沒有符合「工作規範」,無形中傳達期待與標準,心理安全感的曲線前段會微幅下降,接著往上升。

雖然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主管在批評你,但要能了解這是明確化工作規範的手段、且顧及面子沒有選擇當面責難,聰明地接受負向的工作八卦,可能是工作表現更上一層樓的契機,長遠來看其實有正面效益。

Q:入職剛滿3個月,跟同事半生不熟,該積極和同事當好朋友嗎?

高:人際網絡是建立心理安全感重要的一環,我覺得職場上的朋友不用多,但要有一位Key man能詢問重要資訊。例如:碰到某主管我該怎麼應對?要偷懶怎樣才不會被發現?

資訊透明會帶來安全感,因為「可預期性」提高了。如果身處較保守的組織,朋友就格外重要;如果企業有導師、教練制度,那也是一種人際資本,跟主管打好關係也是一種選擇,只要有2~3個強連結,就足夠支撐職場上的心理安全。

郭:友誼基本上是工作上的資源,不見得要是個人的友誼,至少是職場上的好同事,如果你的工作會對外聯繫,跟客戶、窗口建立友誼也很重要,不僅可以鏈結更多人脈,甚至好名聲會傳回主管耳裡,他對你的信任、你對自己的自信都會提升,就帶來安全感。

Q:不同世代之間的價值觀衝突很大,合作時沒有安全感怎麼解?

郭:舊世代看新世代覺得很囂張,新世代看舊世代覺得很保守,其實這些刻板印象往往都是個體差異。

老闆很喜歡罵新世代的員工不盡責,貼一個標籤叫「安靜離職」,我其實很疑惑,員工依照勞動契約來公司,遵循工作規範完成工作任務,他要下班回家過自己的生活為什麼不行?事實上是預期心態不同,老闆希望員工更主動積極、多承擔責任;新世代看待舊世代也一樣,我自己有年紀了,不太會用LINE,看報告還要拿老花眼鏡,動作就慢了。

我們都很喜歡貼標籤、歸類,要緩解彼此的衝突,同理心是最重要的。

我建議可以多和不同世代的同事、朋友交流,有些器材可以體會年老的感覺,我也鼓勵年輕人去試試看。

高:我反而覺得衝突是好事。就像賈伯斯說的,把不同的石頭放進罐子裡,讓他們互相砥礪、摩擦、產生噪音,最後會變成美麗光滑的藝術品。團隊中也有不同個性、世代、背景的人,合作中,有時衝突反而是促進溝通的必要手段,也能反映出彼此最重視的價值是什麼。

然而,衝突的效應並不會立即出現,而是需要等待,可能需要好幾次才有一點進展。個人要學習忍受衝突,而不是害怕衝突,一旦有不同的意見交鋒,就跳出來當和事佬,或是不敢有意見,只有互相越來越熟悉、了解彼此,安全感才會產生。

Q:會議中常和主管意見相左,勇敢提出卻被嫌白目,我該怎麼辦?

郭:還是不要忘記華人是強調「集體主義」的社會。有高心理資本,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是好事,但有不同的表達與溝通策略可以選擇。

當面直接說出口,或許在傳統、保守的組織不大適合,即使具備高心理安全感,也要看環境是否適合展現自我。重點在於有「主動權」,也就是「如果你覺得應該要講,就一定敢講。」

我建議工作者應該判斷在哪些場合採取何種表達策略,例如在劍拔弩張的會議上先不明說自己的想法,而是從長計議,在其他場合運用談判、說服技巧,曲線式地表達意見,也許更容易達成目的。

高:我認同表達要有技巧,讀空氣、察言觀色的能力也很重要,當你懂得看場合,對自己要講出口的話會更有安全感。再回到人際關係來說,如果你跟主管關係好,提意見也比較不會有壓力;因此,不僅僅是有心理安全感就足夠,交涉手腕也一樣重要。

Q:在職場上沒動力,只想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怎麼辦?

高:「成就感」是除了金錢以外,職場上最重要的驅動力,同時有助於建構心理安全感、在工作上得到意義感。

如何創造成就感?關鍵是要設定「合理的工作目標」。這種任務並不容易,但多一點努力就有機會突破,能讓自己獲得突破、成長的滿足。最糟的工作任務設計,就是不管你付出多大的心力都無法達成,那就乾脆不要做了,這種就是威脅性的任務,對於工作上的安全感是有害的。

有句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其實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成就感能激勵你願意完成下一份更有挑戰性的任務,讓自己累積經驗值與專業,甚至是主管對你的信任度,這3項絕對是個人在職場上累積安全感,更能發揮自我價值的基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