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 Chen 責任編輯 / 王穎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每天問自己幾個問題,就能變強、生活更好,你相信嗎?這並非空談,而是領導力大師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親身實證過的有效方法。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的3件事:
1.自我提問能夠幫助你聚焦自己的行為,而不只是關注結果。
2.使用數據追蹤進度,會更清楚自己是否朝著目標邁進。
3.對自己展現同理心,而不是苛責,能提高幸福感與長期表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頂尖企業主管教育家暨教練馬歇爾 · 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被「商業思想界的奧斯卡」Thinkers50推崇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領導力思想家。財星500強企業中,包含福特汽車、輝瑞大藥廠等CEO與高階經理人,都曾接受他的指導。究竟像葛史密斯這樣大師級的「企業家人生導師」,口袋裡有什麼人生指引秘方?答案很可能跌破你的眼鏡——每天問自己幾個問題。
根據他的哲學,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其實更能幫助自己找到生活與職涯的方向,甚至達到減壓、重拾再出發的動力,這也是葛史密斯本人能長期對準人生目標不脫軌的關鍵。
知名商管書《Global Leadership: The Next Generation》(下一個世代的全球領導力)作者、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商業媒體平台《Inc.》的專欄作家胡孟君(Maya Hu-Chan),便撰文分享她跟著葛史密斯的「每日自我提問法」練習後,確實走出壓力低谷,找回內心的平靜。
為什麼一個小動作,卻能帶來大效益?Thinker50網站上解析,葛史密斯的強項所在,是讓領導者了解到,哪些信念與環境可能使他們的行為轉為負面。一旦導正後,並刻意地做出正面行為,就有機會讓人生大不同。
亞馬遜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子公司Zoox執行長艾查 · 埃文斯(Aicha Evans)就指出,葛史密斯讓領導者留意自身行為,看似一個人的改變,實質上卻會影響整個團隊,因為通常主管怎麼做,團隊也會跟著做,當關鍵粽子頭做對示範,企業就更能取得優異成績。
但每天跟自己對話,只是起了一個頭,真正要改變命運,還得靠執行力。葛史密斯在其部落格上就特別強調,別只是列出「Check list(待辦事項)」。
他指出,列出待辦事項容易讓人陷入盲點,忽略這些目標是否對你最重要,以及你是如何完成這些事情。
葛史密斯認為,「人是優秀的計劃者,卻是平庸的執行者」,甚至有些問題出在目標根本不是你真心想要的,或是列出對自己過度嚴苛的目標,導致缺乏動力。
葛史密斯曾對全球數千位實踐過這套「自我提問法」的人進行調查,他們皆不約而同表示,做完後變得更深思熟慮每個行動,也能更聰明運用時間。而讓這些神奇事情奏效的關鍵,就在於跟自己對話的開頭那一句話:「我今天是不是盡力了?」。因為在葛史密斯的眼中,生活、工作的重點不只是掌握結果,更要知道自己在過程中付出哪些努力。
究竟我們該如何領略一代領導力大師的精隨?實踐自我提問的過程中,可掌握以下4個步驟:
1.問對問題
學會如何正確地問自己問題之後,首要選擇對你而言最重要的問題,它要能反映你的價值觀和目標。舉葛史密斯的為例,他會問自己:「我今天是不是盡全力坐下來寫作?」。這些問題不限於工作,也可以是跟生活、人際關係相關的內容,例如「我是不是盡力走路30分鐘」、「我是不是盡力對另一半說好話或做好事」,而且問題數量不限,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配。
透過建立凡事不問成敗,而是反思自己盡力與否的心態,你就不容易養成把過錯及失敗歸咎於他人的習慣,而會變得更當責,也會有意識去鞭策改善自己的不足。此外,這麼做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當你發現每天都很難回答這些問題時,就更快驗證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若你無法為了一個目標拚盡全力,那代表你並不相信它,或是這個目標對你無關緊要,這時你就該放下了。
2. 用數據來檢視進步
問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問過、答過就好,為了最大化提問的效益,你可以用1~10為級距來評分每次的回答,並記錄下來,無論是寫日誌或是將答案生成為折線圖。數據往往可以揭露很多訊息,未來你可以定期回顧這些數據,看出你的數字是上升、下降还是保持不變?這些意味著什麼?拉長遠來看,你很可能會得到一個人生儀表板,看出什麼事情或是價值觀對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這些寶貴的訊息將有助於你未來每一次決策。
3. 避免過度批判
回答自己的問題時,需留意你的回答並不是為了要拿到滿分,所以答案不必迎合別人。胡孟君提到,她為自己設計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我今天是不是盡力成功烹飪了一道新菜」、「和孩子增進了感情」......,種種能讓你感到心滿意足的成就,都足以稱為是一種勝利。
此外,葛史密斯也強調,你不需要因為得低分而感到內疚,只要確保自己隨時保持進步,就足矣。
針對這點,有心理學家提出科學的觀點——對自己展現同理心,比起不斷扮演嚴厲的教官砥礪自己,更能帶來進步與快樂。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利 · 桑托斯 (Laurie Santos)就建議,人不可能總是完美,也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試著用像個朋友跟自己相處,更有助於成長。
4. 找到分享夥伴
每天向自己提問已經是一種激勵,但如果想再放大效益,不妨考慮找個夥伴定期聆聽你的回答。葛史密斯曾受訪提到,他每天都會打電話給一個朋友聽他回覆這些問題,原因是要建立自律,就像有些人要減脂時會找教練,多一雙眼睛更能幫助你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