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財經國際

比賽經濟學

作者: 林茂昌
不知讀者諸君是否注意到,各種活動,特別是休閒,都有比賽,其項目五花八門超乎想像。舉凡溜冰、跑步、圍棋、書法、攝影、繪畫、橋牌、養蘭、養狗、釣魚、釣蝦、烹飪、太極拳、國標舞,乃至於歌唱卡拉OK等,都有比賽,而且普遍有相當的熱度。從事休閒活動,基本上是花錢買樂趣,求個自在而已,何必參加比賽自討苦吃呢?

最近我所參加的休閒活動,許多同學在老師的鼓勵之下,熱衷於比賽;同時,我發現另外幾位朋友也投入不同的休閒賽事。這股熱情,著實令我好奇。因為參賽者在準備上所花的時間、金錢、和心力,可說是不計代價,而休閒比賽的優勝獎金通常只是象徵性,更何況不是人人有獎。我猜想,參賽過程本身就是很大的樂趣,也就是經濟學所說的「正效用」。

此外,參加比賽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贏了可以得到榮譽或頭銜,例如「第N屆某某盃全國陶藝比賽第一名」;輸了卻無傷大雅,下次再努力。那些在社大任教的名師,許多都有輝煌的得獎紀錄,戰功彪炳。獲獎紀錄累積起來,就是一種成就感。更厲害的是出國比賽,贏得世界冠軍或頭銜,成為台灣之光,那就是明星了,光環無限。電玩、麵包、調酒等都有很好的例子,雖然這些贏家已經不是業餘人士。

辦比賽是大事業

既然參加比賽有正效用,那麼辦比賽當然可以成為行銷利器,並達到其他行銷手法所難以得到的效果。例如台灣的寺廟喜歡辦書法比賽,一方面推廣傳統文化,一方面提升寺廟的知名度和人氣。靈骨塔業者舉辦攝影比賽,成功地將園區藝術化,並建立優良形象。

政府機關更是熱衷此道,例子多到無法列舉,讀者可以在搜尋引擎打入任何你想得到的機關,後面加上「比賽」一詞,就可以找到該機關歷年舉辦的賽事,例如打入「水利署」和「比賽」,就可以找到「魅力河川、川說幸福繪畫比賽」和「水利之美攝影比賽」;若打入「外交部」,喔,出現的竟然是「釣魚台徵文比賽」。總之,無論如何棘手的任務,辦個比賽都可以交差。

外國還有更精采的例子。2000年3月,加拿大一家金礦公司Goldcorp Inc.把自家礦區的探勘資料公布於網路上,公開徵求全世界的高手找出最佳開採地點,總獎金57萬5,000美元,首獎10萬5,000美元。參賽者來自五十多個國家1,400名各領域的專家,用各種新奇方式尋找礦坑。最後該公司在前幾名優勝者所推薦的5個地點中,選4個去開採,果然4個全都命中!

2006年,美國DVD出租網站Netflix懸賞100萬美元,請全世界的高手改善DVD影片推薦引擎,條件是提升客戶接受度10%以上,參賽團隊來自各界精英,包括AT&T實驗室、Yahoo資深工程師等,最後由7名工程師、統計學家、人工智慧專家所組成的Bellkor’s Pragmatic Chaos奪魁,而Netflix所獲得的效益更大,超過獎金的10倍。

澳洲的99Designs是一家logo設計外包仲介商,他們更是直接把比賽放入業務流程中。委託者只要付出數百美元的獎金,就可以透過該公司的系統和資料庫,向全世界的設計師公開徵件,從中選出第一名。此舉讓無數的業者以低廉費用徵到令人驚豔的作品,也讓無數沒沒無聞的設計師得到發揮空間。雖然設計界人士對此的評語正反面都有,但客觀的事實是市場快速成長。根據該公司網站資料,自2008年正式成立以來,已舉辦35萬場以上的比賽,共計支付設計師們約8,800萬美元之獎金,目前正擴展歐洲和亞洲市場。

競爭與比賽

競爭(competition)和比賽(contest)是二個雷同的概念,但在語意上卻有些微的差別:競爭比較偏向資源的爭奪,而比賽則偏向有獎金、有評審的君子之爭。我粗略而不成熟的想法是,這二者可以在人為的巧思之下,互相轉化,產生驚人的效果。

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是把買賣雙方聯結起來,透過競爭來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產生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但競爭本身對參與者而言,是不具效用的。如果把競爭化為具有正效用的比賽,則效益將明顯擴大,甚至創造出新市場,帶來重大革命。前面所提的幾家企業,都是很好的例子。在此要特別一提的是,科技業龍頭台積電今年和清華大學共同舉辦「半導體大數據分析競賽」活動,用比賽來徵才,更是人力市場的一大創舉。

反過來說,原本各玩各的休閒活動,透過比賽,可以把眾人聯結起來,透過競技交流和評審頒獎,形成類似市場機制的功能,產生類似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效益,為舉辦者和參與者所共享。這是比賽所創造的社會福利,我們豈可輕易放棄。因此,如果你正在學畫畫或任何休閒技藝,除了找合適的老師和合適的課程之外,別忘了,一定要參加幾場比賽。不用擔心技不如人,反正沒得獎也沒甚麼大不了,但你卻可以在準備過程、比賽交流、評審給獎的過程中,得到許多啟發和心得。如果不小心得到大獎,那可是人生一大樂事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