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好人緣:別當能幹的討厭鬼

想像一下,老闆交辦給你一個重要的案子,但這案子無法獨力完成,必須找另外一個夥伴合作。你身邊有兩位同事可以選:撲克臉小王精明能幹,工作能力出眾,但是生性冷漠又愛挑剔,跟他互動,常讓人血壓與腎上腺素同時飆高;而開心果小陳呢,能力平庸,但是個性隨和,做人敦厚,還滿會搞笑的。你會選哪一個人當夥伴?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編輯部

或許有些人會很理性地說:「當然是選小王啊!在職場上,當然還是以順利完成工作為重嘛!」但實際上,恐怕選擇開心果小陳的人還是多一點。 

進入職場後,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到底是做人重要,還是做事重要?奧美公關總經理謝馨慧認為兩者都不可偏廢,差別只是後者比前者的「報應」來得快:做事是一翻兩瞪眼的,事情搞砸,馬上就失分;而做人好壞的影響,則需要一點時間檢驗,如果不妥善經營,早晚也會出狀況,它的後遺症,不比搞砸事情輕微。 

而且,在分工複雜的現代職場,如果想做出一點成績,就不能只當個獨行俠,團隊合作勢不可免,如果你人緣不佳,即使才華洋溢,還是可能與許多大好機會失之交臂。 

才高八斗,不如好感度滿點 

《哈佛商業評論》曾用「人緣」和「能力」,將人畫分為四個象限:「萬人迷」、「可愛的呆瓜」、「能幹的討厭鬼」以及「無能的討厭鬼」。 

想當然爾,如果要挑選合作夥伴,大家都爭相與能力與人緣俱佳的「萬人迷」為伍,對兩者皆差的「無能的討厭鬼」避之唯恐不及。但若要從「可愛的呆瓜」與「能幹的討厭鬼」兩者之間擇一,人們是不是還能理性地以工作成果為重,就很難說了。 

研究結果顯示,「個人感覺」在選擇中扮演的角色超乎想像:如果某人人緣奇差,這個人能幹與否根本不重要,反正沒人願意與他共事;但相反地,如果一個人深獲喜愛,同事們會盡量找出他的強項能力來與他合作。 

也就是說,在共事上,「好感度」與「人緣」的重要性,居然凌駕了「才幹」。對於「能幹的討厭鬼」,大家通常還是敬鬼神而遠之,而「可愛的呆瓜」儘管能力不怎麼樣,但不失為討人喜歡的夥伴。 

卡內基美隆大學曾針對畢業的兩百位傑出校友進行一份調查,結果也同樣發現,成功的重要因素裡,其中八十五%來自一個人的態度、領導、溝通以及人際關係的能力,另外的十五%才是專業知識。若你能力不差,再加上好人緣,往往能招來「貴人」(無論這是同事、上司、下屬或客戶)相助,飛黃騰達的機率自然大幅提高。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職場人際關係呢? 

人緣術1 -你夠朋友,別人才夠朋友 

不管是不是在職場,人與人相處和諧的不敗真理就是:你夠朋友,別人才夠朋友,要先利他才能利己;當你願意把自己的資源、時間、能力甚至心情跟他人分享,對方自然願意接受你,給你友善的回應。 

要注意的是,別抱著對價的關係來「利他」。日本連鎖餐飲業專家後藤芳德認為,待人接物的原則,不是Give&Take(給予和回收),而是Give&Give(給予,再給予)。因為,人際的付出與回收本來就不見得對等,而且,「投資效益」可能也非立竿見影,如果抱著「如果我這麼做,對方一定會立刻有所回報」的心態,恐怕會大失所望。 

這種「Give&Give」的精神在服務業尤其重要。中華賓士資深業務黃明昌從不以「立即的業績」為前提服務客人,他有位客人甚至認識八年以後,才跟他買第一部車,但對方只要需要諮詢,他總是不吝提供中肯建議。在這段期間,這個顧客幫他介紹了好幾位買主,這些買主又另外幫他牽成其他生意。「如果太『現實』,不就錯過這些機會了嗎?」黃明昌說。 

不可諱言,職場人際關係難免帶有幾分功利性,但即便如此,關係經營還是要避免目的性太強,否則容易讓對方產生防衛心,如此一來,信任關係就難建立。 

就像先勢溝通行銷副總經理廖舒雁在同學介紹下,結識了各大食品廠商「第一指名」的合作對象——「矽谷美味人妻」部落客KT謝凱婷;當時謝凱婷正準備出書,透過中間人牽線,私下向廖舒雁請教行銷、媒體操作事宜。雖然兩人並不認識,更談不上交情,只因為同學請託,加上天生古道熱腸,她還是盡可能提供義務協助。後來謝凱婷人氣飆漲,工作邀約不斷,需要經紀人居中處理,廖舒雁就成了不二人選。事後回想,或許就是當初幫忙時不計較,才促成這段緣分。 

  廖舒雁說,職場上,沒有什麼是真正「有用的人脈」或「無用的人脈」,誰都不知道今天認識的人,明天會跟我們演變成什麼關係?像公關公司辦活動有很多協力廠商,有做設計的,有做攝影的,平常他們靠公關公司賺錢,但有時候關係會反過來,這些廠商朋友也會引薦客戶給她。因此,彼此「好來好去」很重要,能多幫人一分就多幫一分。 

人緣術2 -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手 

廖舒雁因為曾在美國念書、工作,外語能力很強,因此每當同事有英文文件要處理,她很自然成為「被請託」的對象。雖然對她來說只是「舉手之勞」,但對有燃眉之急的同事來說,卻是莫大幫助。她的辦公室好人緣,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 

廖舒雁說,關係建立的最佳時機,就是在人家需要幫助時。以她從事的公關業為例,業務往來以媒體記者、企業客戶為主,要跟記者建立深厚交情,與其跟他們應酬吃飯,不如提供好的新聞素材給記者,只要有好的點子,即便跟她負責的客戶無關,她都樂於提供。 

經營客戶關係更是如此,廖舒雁會主動幫客戶當「秘密客」,平常只要看到跟客戶相關的市場訊息,都會幫忙記錄回報,即使出國也不例外。一個實際的行動,勝過千言萬語,「只要真心把人家的事放在心上,對方就一定能感受到。」 
  
人緣術3 -你記得住同事生日嗎? 

人緣好的人,往往是在組織裡扮演「情感中樞」的人,在他的殷勤關心下,能讓整個組織的氣氛更好。 

要扮演「情感中樞」的角色,心思一定要細膩。你是否能叫得出各部門同事的名字?是否記得同事們的生日?是否瞭解同事們最近的生活狀況與心情起伏? 

永慶房仲客服部經理陳富裕一直維持「記名字」的習慣,雖然平時較常接觸的同事只有20幾位,但總管理處三百多位同仁的名字,他幾乎都叫得出來。因為廣結善緣,所以需要跨部門合作時,能夠降低不少阻力。 

奧美公關總經理謝馨慧表示,有些工作常需在外奔波,很難挪出時間跟同事促膝長談,不過,仍然可以利用短暫空檔多瞭解同事,比如說,跟客戶開完會後,把握時間,在計程車上多跟同事聊聊,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有時候,即使只是在茶水間偶遇,簡短問候也能帶給對方溫暖的感覺。 

其實在一些小事上用心,就能讓人感覺很貼心。以給同事或客戶的賀卡為例,一般多半採用印刷好字樣的賀卡,頂多只是在上面簽個名意思意思,但是,高雄餐旅學院副教授蘇國垚過去擔任亞都麗緻飯店總經理期間,無論多忙,都會親自在卡片上寫幾句話,而且,內容一定跟對方息息相關,而不是不痛不癢的萬用賀詞,讓收到卡片的人倍感窩心。 

人緣術4 -主動開口 無形中拉近距離 

廖舒雁的社交啟蒙,發生在美國留學時。剛到國外時,她跟其他亞洲學生一樣害羞,但有一次去宿舍附近的洗衣店,正好有幾個當地年輕人在那裡洗衣服、吃比薩,一群人看她走進來,很自然跟她打招呼,還主動順口問她,「要不要來一塊比薩?」那種自然的人際互動氣氛,讓她印象深刻。 

畢業後在美國廣告公司上班,她發現同事們在茶水間相遇,即使不熟也會閒聊幾句,隨口問問對方的周末計畫,大家都會很熱情分享。她發現,閒聊內容並不是重點,能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是,你對他人的關心與問候。後來她出國搭飛機碰到鄰座有人,也都會主動打招呼,若對方在看書,就隨口問幾句閱讀心得。 

廖舒雁說,當你主動釋放善意,就很容易獲得對方回應。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然、主動開口跟人閒聊,剛開始必須刻意練習,幾次之後就會變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 

人緣術5- 勤於聯繫 保持友誼溫度 

廖舒雁將「人脈」比喻成「血脈」:人要健康,血管一定要保持暢通;同樣地,想要有好的人際關係,也要勤於保持聯絡才行。 

光鹽公關媒體總監吳子平將職場人際關係分成幾個等級:有些屬於「急需積極建立的人脈」,指的是對當前的工作非常重要、或目前特別想要合作的對象,這類人脈每星期至少要連繫一次,即使無特別事情,也要找機會保持互動。 

有些人屬於「定期經營每月連絡」類型,這種關係的急迫性沒這麼高,或者彼此信賴關係已建立,只要維持真心交往即可,每月至少連繫一次,逢年過節親手寫卡片,但內容不用太嚴肅,偶而甚至可以開點小玩笑。 

還有一些是「維繫友誼潛在客戶」類型,現在彼此或許還不熟,急迫性也不是這麼高,但是未來一年說不定有合作機會,可以每三個月連繫一下,平常就用臉書等方式「保持溫度」,讓對方記得你。 

總之,人脈經營最忌諱太短視,誰知道現在沒有合作機會,哪天機緣會不會來臨? 

人緣術6 -懂禮數,傳心意 

要維繫職場人際關係,參加社交聚會、見面直接互動,固然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如果你真的忙到無暇跟客戶應酬、或是跟同事聚會,還是有一些惠而不費的方法,可以把你的關心傳遞給對方。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遇到重要節慶如春節、聖誕節,或是對方生日、生育,不妨親手寫張卡片,致上小禮物祝賀對方。記住,賀卡不是簽名就好,要親筆寫下幾句祝福的話,甚至可以提到先前跟對方交往的點點滴滴,讓對方覺得「你有把我放在心上」。 

除了賀喜,在對方(或對方至親)生病或發生意外時,更是要在第一時間就捎上關心。人在身體或情緒軟弱時,特別需要得到關心,這種雪中送炭的溫暖人情,比平時打躬作揖更讓人感動。至於是不是要親自去探病,則要視情況決定,有時候,貿然探視反而會增加對方困擾。 

另外,出差或出國旅遊時,帶盒拌手禮送給同事或客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不吝提供順水人情(例如介紹生意)等,也都是不費力的交際小秘訣。 

人緣術7 -別勢利眼 忽視小人物 

安泰人壽的廣告詞:「世事難料,對人要更好」,對於經營人際關係有頗多啟示。 

正因為世事難料,所以不能太勢利眼,只關心老闆、主管、大客戶,殊不知有些小人物,常成為幫你一把或絆你一腳的關鍵角色。 

別以為總機、行政助理、秘書等小角色,不會影響你的前途。一位資深廣告AE表示,他會刻意與客戶的秘書、助理交好,他們老闆有什麼喜好或想法,都會主動通報這位AE,讓他更能掌握客戶的心思,這些人有時也會在老闆面前幫他美言幾句,讓他爭取廣告更順利。 

而且,俗話說「閻王易惹,小鬼難纏」,如果你得罪這些小人物,讓對方逮到機會參你一本,你很有可能被列入老闆的黑名單,或是因此見不到關鍵客戶,錯失大好業績。 

有些職務雖然不起眼,但卻攸關營運品質,若你身為主管,一定不能忽視這群基層員工。蘇國垚擔任亞都麗緻總經理期間,經常到洗衣房、工程部等部門問候值班的員工。而且,他並不是自己下班前,才跑到那兒走馬看花,而是人都回到家睡下了,還特地調好鬧鐘,半夜起床回公司去探視,他笑說,「『順便去看』和『專程去看』,給員工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種禮遇,讓被探訪的員工受寵若驚,從而更努力提升服務品質。 

人緣術8 -少說「顧人怨」的蠢話 

觀察職場上的各色人物,不難發現,辦公室裡「顧人怨」的人物,通常不是什麼奸惡之輩,只是他們都習慣說「蠢話」。如果你不想成為人見人厭的標靶,就該避免以下不智的說話方式: 

●愛抱怨:渾身散發黑色負能量,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對許多事都充滿怨懟。 
●愛說教:倚老賣老,像個辦公室道德警察般,嚴詞數落他看不慣的事。 
●愛潑冷水:喜歡批評、挑剔、唱衰其他人的構想、點子,但又無法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 
●愛炫耀:認為自己的腦袋、學歷、外貌、家世、工作能力,或甚至配偶、子女高人一等,動不動掛在嘴上講,唯恐人家不知道。 
●愛賣弄術語:說話愛用一些艱澀詞彙或專業術語,或是兩、三句就夾個不必要的英文單字,想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 
●裝內行:不懂裝懂,明明錯了還死鴨子嘴硬。 
●自戀:所有話題圍繞自己,並且以自己的價值觀為中心,對相悖者嗤之以鼻。 
●情緒化:彷彿有被迫害妄想症,老是以為別人都針對自己,常為小事大動肝火,弄得臉紅脖子粗。 
●抓耙子:喜歡在老闆面前打其他同事的小報告。 
●白目:無法分辨場合說話,也看不懂人家的臉色,對他人的情緒反應遲鈍,自己出洋相倒也罷了,常連累別人也陷入尷尬。
●捕風捉影:「看一個影,生一個仔」,一點風吹草動就能詮釋成一個八卦故事。 

本文由Career職場情報誌授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