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職場觀點

別人不愛做的事 就是你的成長契機!

從業務專員到總經理,趙憶南一路走來,其間經過許多折磨和歷練,但也讓他體會出,唯有去做人人都害怕及不願意去接的工作,才會有機會帶來成就。 
撰文◎劉紋豪 

      甫於107年1月1日接任德誼數位科技總經理的趙憶南,之前在遠傳工作近20年資歷。從1999年踏入遠傳,其間經歷不同職位的轉換及歷練,講到這段在遠傳的時光,他感性地說道:「大部分的青春歲月都在遠傳工作,前面十年的收穫還滿多的!」 
      趙憶南回憶,一開始剛進遠傳時,只是個業務專員,負責新竹區域的經銷開發,當時電信業才剛起飛,加上剛開台不久,新竹根本也沒有加盟商;對他而言,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進行陌生拜訪  學會傾聽客戶聲音 

      於是趙憶南必須要一家家向店老闆進行陌生拜訪,和他們溝通,「因為我們的客戶不是直接的消費者,而是經銷商,要如何說服這些客戶成為遠傳的經銷商,陌生拜訪就是個門檻,大部分年輕人是會害怕去做這件事情的。」也因為這樣的陌生開發過程,讓他學會如何傾聽客戶的聲音,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什麼。
      之後因為桃園的同事被調走,趙憶南於是同時負責桃園和新竹區域。在這兩年間,他也持續深耕加盟業務,並協助經銷商經營,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次到桃園觀音的鄉下,因地處偏僻,中途還一度想要放棄,開了大半天的車終於找到店家,到了店裡不但和老闆相談甚歡,日後還幫老闆掛了遠傳的第一個招牌,也和老闆成為了朋友。 

轉調新職務  增進自我學習及成長 

      後來趙憶南調任專案經理,負責軍公教專案,和之前擔任業務時相比,所需的能力也大不相同,包括從跨部門溝通,到前線的規劃到通路,到怎麼有效率地執行;此外,也要具備簡報的能力。 
      對之前擔任業務的他,對於專案的一切事務都不熟悉,因此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調整,常常加班到半夜兩三點。雖然調整的過程備感艱辛,但也因為這個專案,壓迫他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能力,在工作中快速地成長。 
      而這個專案在執行了三個月後, 也達到該有的數字績效,也因為這個專案的成功,公司委任他去接最大的代理商──聯強。對於他來說,又是個全新的挑戰,「因為要幫公司打造一個策略合作夥伴,跟之前是非常不同的面向。」趙憶南說,但也因此讓他看事情的角度,從點、線,進而放大至更深更遠的策略面。 
    「剛開始接聯強的時候,也有碰到一些困難,突然要負責一個很大的廠商,老實說,當時壓力很大!」趙憶南有感而發,但他也感謝有如此的磨練。他也因而體會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多受一些挑戰和折磨,在未來碰到相同的困難時,才可以協助團隊去度過那個困境,對於每個困境也能夠甘之如飴。 

接下挑戰協助直營店轉型 

      也因為不怕挑戰的心,也讓趙憶南一次次接下公司給予的新任務。他回想,因為加盟店的成功,讓公司想幫直營店轉型,但直營開市那時候缺乏制度和管理,也沒做什麼銷售策略,根本沒有人想去接。 
     但當公司屬意他時, 他本著一直以來的座右銘:所有人都想要的工作,做好是應該的,而人人都害怕及不願意去接的工作,才會有機會帶來成就及成功,於是毅然決然接下這個任務。「北中南一家家店去溝通,把士氣帶起來,結果就表現得非常好,後來就逐步擴展直營門市到7、80家,直營門市也變成大家覺得非常好的缺。」趙憶南笑著說道。 

年輕時最有彈性要適應輪調 
  
      一路走來,多年的職涯經驗,趙憶南建議新鮮人剛進一家公司,要懂得謙虛,不斷學習,這些都是必要的。另外,要制訂好的工作計畫,並要隨時Check進度及執行成效。他以自己為例,他每天往返台北、桃園,在上下班開車的路途中,他通常會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每天反省自己,養成習慣,去思考哪些事做得不對,要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這件事情很重要,如此才能夠去調整,如果沒做這件事情,你可能會一直陷在錯誤的狀態裡。」 
      第二件事,打電話給一些重要客戶,藉此聯絡感情及溝通想法;第三件事,把握時間學習英文,因為常要接觸國外客戶,所以要加強外語能力,讓自己能更習慣講英文這件事,講得更為流暢。 
      此外,趙憶南也常勉勵一些主管,要能適應輪調,尤其在年輕的時候,要讓自己非常能適應這件事,「因為年輕時是最有彈性、最有時間的,而且心裡最容易去調適;等到了四、五十歲,有些事情是放不下的,或是你很難去調整自己。」 
      最後,他勉勵新鮮人,當公司有不同挑戰時,要勇於去接受,當轉換後,就要好好地調適自己,好好去做。

趙憶南的職場哲學 

     1. 所有人都想要的工作,做好是應該的,而人人都害怕及不願意去接的工作,才會有機會帶來成就及成功。 
     2. 所謂專業,是在你最不想工作的時候,仍能表現得優於平常。 
     3. 不要問公司為你做了什麼,先問你自己為公司做了什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