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立德應該是現有教育官員中、對於技職教育最熟悉的一位。為了衝破高教困境,上任以來,對於台灣教育改革,姚立德提出許多頗具創意的作法,以務實的熱忱「挺技職」。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吳永佳
本身出自技職體系,又曾多年擔任臺北科技大學校長的姚立德,應該是現有教育官員中、對於技職教育最熟悉的一位了。
果然,談起台灣的技職教育,姚立德興致高昂,再忙也要撥冗接受專訪,且對於任何提問皆侃侃而談,讓筆者深深感受他對於技職教育的熱情、及理解深度。
他直言, 人才培育跟不上產業創新需求,是台灣高教最大的挑戰。為了衝破高教困境,上任以來,對於台灣教育改革,姚立德提出過許多頗具創意的作法。
開放式大學 更能呼應產業需求
首先,是「開放式大學」的概念,推動大學夜間部繼續教育學制轉型為無修業年限的「開放式大學」,開設符合產業需求的課程,不僅免筆試入學,還可終身隨進隨出、累積學分拿學位。
面臨「少子化」的衝擊, 台灣每年投入職場的新血愈來愈少。為了促進職場人力更新,姚立德覺得應多開管道,鼓勵在職者回去校園進修,拿「人生第二張文憑」,甚至「一年可以拿到文憑」。而這「第二張文憑」,技職教育是主力。
不僅鼓勵在職者終身學習,對於在學的學子,他認為當前職場環境變化太快,所以讀書也「非一站式讀完」。
因此他計畫推出「2+X+2」的大學新學制,讓學生念完二專後先就業,再免試重返原校銜接二技完成學位。X指的是工作經驗,也就是高職畢業報考二專,兩年念完後拿到專科學歷文憑,可先中斷學業進入業界工作,此時學校還欠你一張大學文憑。
待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如果還有學習需求,晚上可直接重回原來的學校再讀兩年二技,不必參加入學考試,畢業後即可取得大學學位。
當然, 學生也可選擇二專前二年念完後,一邊工作一邊念二技,教育部會將業界與學校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大學學制,更富彈性。
優質科大成立五專部 重振五專優勢
此外,教育部去年選定幾所優質典範科技大學成立「五專部」,以因應就業市場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其中包含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工程科、虎尾科技大學精密機械工程科,以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模具工程科與土木工程科等。此舉希望在三所科大「領頭羊」的帶動下,重振五專優勢。
目前名額相當少,像是今年首招的北科大五專菁英班,智慧自動化工程科只開出30個名額,甚至錄取到一名成績可上建國中學的學生。不過這作法現在應仍處於實驗階段,也有不少技職體系相關人士對此抱持懷疑態度,認為社會「學歷至上」的觀念很難一夕扭轉。
但姚立德對於五專的價值,仍抱持相當正面的態度。他深信,「五專是企業領袖最愛的中級技術人才來源,目前國家非常欠缺工科、農科、及海事相關技術人才,這些就是五專的任務。」
教育部也將推出「展翅高飛」計畫,鼓勵五專與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每人每月6千元以上的獎學金「預約」優秀的專四、專五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公司服務。
而念完五專後,教育部也會幫這批學生付學雜費,以鼓勵專科生畢業後先進職場,未來若想再進修,可以補兩年夜間部,就是「5+2N(night)」,依然可以在「開放式大學」的概念下,拿到大學文憑。
培養未來工業領袖 從教學及招生改革起
在姚立德心目中,「21世紀的五專,必須培養非常好的外語能力,也要具備領導、談判、表達、簡報等各種軟實力。」像是年初這三所國立科技大學宣布與IBM攜手成立P-TECH學校,首度引進由IBM設計的「P-TECH」(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教育模式,由企業夥伴因應實際人才需求,與學校共同規畫課程,並安排業師指導,也會提供學生就業及實習機會。
此外,IBM將授權提供參與學校使用IBM開發的職場技能課程,包括溝通、團隊合作、專案管理及領導統御等,並透過工作坊分享相關課程設計與使用技巧。
他舉北科大為例, 五專三年級起以全英文授課,四年級送去歐洲實習、交換學生。藉助北科大在業界龐大的校友勢力,各種產學合作的機會預期少不了。
姚立德眼中閃現異樣的光彩說道,「我期待這些五專部的學生,未來不只扮演企業中級技術人才的角色,更能成為工業界的領袖。」
當然,許多人抱怨現在科技大學畢業的人才,欠缺實作能力。姚立德不諱言他的觀察也是如此,「許多考進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建築系的學生,連圖都不會畫。」這點他歸因於現有科大的考試制度,「專業科目考選擇題,如何招進有實作能力的學生?」
因此,他力倡未來專業科目一定要考實作;同時配合12年國教高職課綱的改革,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就在各校就地進行「實作評量」,考技能領域課程。實作評量的成績,初期將列入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一部分,未來可能作為一門科目的成績計算。
在知識經濟時代,「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縱然技職教育有諸多需要改進的空間,姚立德仍樂觀指出,「未來技能肯定會愈加受到重視。」而政府的任務,就是將「挺技職」,由口號化為務實有效的政策、及實質的資源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