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二代活化老企業,三個不敗關鍵是什麼?

文:郭依瑄

在新、舊員工開始融合、溝通、且不斷招募新血的狀況下,葡萄王這個老牌企業中開始推動改革。


員工平均年紀46歲、其中三分之二沒用過電子郵件、傳檔案用3.5吋磁碟片、完全紙本作業沒有企業資源計劃(ERP)......,這是生技公司葡萄王董事長曾盛麟在2010年從英國回台接班時,所遇到的情況。

當時,年屆37歲的他已在國外工作15年,回台後先從董事長父親的特助當起。除了要調適國內外的職場習慣差距,他更重要的任務,是在這家51年的老牌企業中推動改革,並活化這群平均年齡51歲的傳統員工。

改革初期,老員工的聲音是:「公司一直有賺錢,為什麼要改革?」、「不會是要把我們老員工汰換掉吧?」這些聲音,都是曾盛麟從側面聽到的。

老企業雖然穩定,但難免不夠與時俱進。例如,政策推行總是上行下效,老闆與員工之間沒有溝通習慣、整體思維較為僵化等,就連公司內部的硬體設施也不夠進步。

葡萄王內部的採購單、進貨單、物料清單幾乎都是紙本,連印表機、掃描機等機器都十分老舊。「我當時提議要換一台五合一的印表機,就聽到員工們說好麻煩,為什麼要換?」曾盛麟笑著說。

改革之路辛苦,曾盛麟小至更換印表機,大至導入ISO、KPI等制度與國際人才,前後僅用了3年、3個關鍵步驟來活化組織。

葡萄王這個老牌企業中開始推動改革│攝影-卓杜信│Cheers雜誌提供 葡萄王這個老牌企業中開始推動改革│攝影-卓杜信│Cheers雜誌提供

關鍵1:補足年齡斷層,平衡新舊勢力

曾盛麟回憶,當時幾乎公司內大大小小事情,都要經過前董事長暨創辦人曾水照批准;約170位員工沒有人資管理,只有一位人事助理。企業雖大,卻沒有權力下放與精細分工,這讓他不得不從改變公司的組織圖開始。

曾盛麟發現,員工年齡分布有嚴重斷層,30歲以下的員工與50歲以上的員工占大多數,介於中間的幹部卻極少。於是他在招募人才時,特意招聘進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新血。他也注意到電子業的人才多半擁有步調明快的特質,於是具備相關背景者優先採用,希望透過「量變」帶來「質變」。

在改變的過程中,新舊勢力最易發生衝突的地方就是會議室。

某次,一位較資淺的新進女主管發言激進,不太留給其他人情面,導致現場氣氛不佳。

過程中,也有一位老員工悄悄問曾盛麟,是不是想要淘汰舊員工?曾盛麟回答:「阿姨,只有自己會把自己淘汰掉,我沒有要炒掉任何人,你不要擔心。」他由此意識到:改革的腳步要再放慢一些,且要更加顧慮老員工的心情。

為了加速弭平新舊勢力的矛盾,曾盛麟跳下去與員工個別溝通,不到兩個禮拜,激進的女主管就改變說話方式,態度和緩許多;較為抗拒的老員工們也漸能理解曾盛麟的想法。

曾盛麟分析:「我沒有想過要『員工大換血』。來自電子業的員工步調快,我的角色就是將衝很快的新勢力往後拉;將害怕改變的舊勢力往前推,要平衡、尊重這兩股勢力,才能讓公司進步。」

關鍵2:LOGO全員設計,推動考績改制

代工暨海外業務部資深經理施志傑今年66歲,已在葡萄王服務了40幾年。回想曾盛麟當初接班時的情況,他說:「他擅長軟性溝通,也願意傾聽老員工說話。」
曾盛麟除了透過新舊員工互相影響,讓公司向前進,也透過更改40年的老品牌標誌,來宣告公司改變的決心。

「我不想要新LOGO只是漂亮、有設計感而已,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參與,」曾盛麟說。於是,他利用兩個禮拜的時間抽樣深度訪談員工,設計出15個圖樣,請每位員工在用餐時進行投票,最終選出新的品牌標誌。

與此同時,曾盛麟一改過往集權、幾乎所有事情都要經過董事長決議的管理方式,讓權力下放到中高階主管,並導入SMART績效管理。

當時,葡萄王的年終獎金都是固定的,對內的績效評估也沒有特殊的評量機制,僅是主管單向評下屬,且評完就收納歸檔,致使員工沒辦法知道主管的意見與評分。

在導入SMART績效管理後,不僅員工需要自評,也幫助員工了解主管對自己的期待、工作狀況等。促成雙向溝通之外,以往固定的年終獎金制度亦與SMART績效管理連動,貢獻愈大領愈多,逐漸完善獎勵制度。

不過,在績效評估推行之初,依舊有員工害怕改變。於是曾盛麟選擇召集中高階主管,自己製作簡報,親自上台報告SMART績效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組織期望達到的目標,與員工之間的利弊關係,並提早公告施行辦法試水溫。

第一年僅是施行,第二年才開始與年終獎金連結。給予員工足夠的時間接受、適應,是他一貫的管理風格。

在做事方法上,「當時沒有物料清單,訂單進來後,很常發生漏訂物料的狀況,」曾盛麟說。他接著引進各種文件電子化,並制定作業流程的SOP。

現在,因內部的制度完善,葡萄王10年內員工人數從170位擴增到448位,員工平均年齡也從45歲降到38歲,營收近5年大幅成長,在2019年來到了92.3億。

關鍵3:透過趣味競賽,化解部門衝突

在新、舊員工開始融合、溝通、且不斷招募新血的狀況下,2014年起,葡萄王開始舉辦各種內部競賽如保齡球、羽球、趣味競賽、親子競賽等,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

曾盛麟笑說:「遇到公司的趣味、親子競賽,我們會把有衝突的兩個部門排在一起,讓他們一起玩!」

而葡萄王的諸多競賽中,最特別的就屬2016年舉辦至今的減重比賽。

這場減重比賽分為個人組、團體組。團體組可以自行找3~5人組隊,可同部門也可跨部門。

攤開數據,2016年全公司減去公斤總數為175公斤,到了2019年則來到了432.9公斤,員工投入意願、成效皆顯著成長。

除了減重比賽,葡萄王在下班後為員工所舉辦的有氧活動,總參加人數從2016年的283人次,到2019年已衝破1,250人次。

行銷企劃課課長趙光正表示:「不只有減重比賽,連保齡球、羽球比賽,大家都是殺紅眼地認真參加,要一起組隊練習、獲得冠軍,甚至一路喊到沒聲音的!」

據統計,葡萄王平均每年光是競賽獎金,就投入新台幣13萬元,藉此增加比賽的刺激性,提高員工的參與度。細數一路走來的不易,曾盛麟回憶,自己大約花了3年時間,才逐漸消弭老員工的反對聲浪。

今年剛好是曾盛麟回葡萄王幫忙的第10年、正式接班的第6年,要評斷這場「活化老企業」的改革是否成功,除了從節節成長的經營數字與員工人數來看,或許以2016年尾牙所發生的小故事說明,會更加有說服力。

趙光正回憶,當時葡萄王因媒體報導接班人人選的問題,使得公司內部一致為曾盛麟打抱不平,當時便有許多同事自動發起製作一段小影片,並在尾牙當天播放。
「我記得大家在底下哭成一團,大家都很捨不得,我們大家一起手牽手唱起歌,」趙光正感性地說。

從一開始老員工的反彈聲浪,到逐漸平衡新舊勢力,一起調整腳步、踏出相同的步伐,再到全體員工為曾盛麟同仇敵愾,這場活化老企業的運動,已然有不少獲得。

葡萄王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69年,主要事業體為葡萄王生技、傳銷子公司葡眾企業、上海葡萄王。

現以生產提神飲料、保健食品兩大類為主,知名產品為康貝特、靈芝王等產品。在二代接班後,積極推行組織改革、改革拓展海外市場,2019年總營收為101.8億,目前員工人數為448人,員工平均年齡也從45歲降到38歲。

改革老牌企業,葡萄王這樣做

1.品牌再造
接班後,曾盛麟除了利用設計思考工作坊更改舊LOGO,還進行行銷創新、產品創新等改造。
例如,拍攝跳脫以往影像風格的新廣告,進行品牌重塑,揮別以往請資深藝人代言,改請年輕男性演員,整體影像風格也較為活潑。

2.拓展海外市場
除了進行自家產品研發,葡萄王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也接受他國業務,拓展代工產品。
為了符合他國法規,葡萄王做了許多法規、產品研究,加上積極任用國際人才,以及要求新進人才多益達730分的標準等,才讓葡萄王慢慢拓展出海外市場。目前葡萄王在日本、美國、澳門、新加坡、韓國等13國皆有販售產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