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職場新鮮誌

:::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轉寄好友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焦點人物

跳火坑8年,帶宏碁從虧205億到獲利百億 陳俊聖的「小虎隊」策略

【百強企業進化論】曾經一年虧掉近一個資本額,長期培養的接班團隊全部請辭,年逾70的施振榮,急召外人陳俊聖當執行長,幫忙止血、找新路。這段宏碁史上第三次再造故事,帶給台灣企業什麼管理啟示?

陳俊聖,也「奔六」了。

61歲的宏碁集團董事長陳俊聖,一身合身的西裝、光潔的皮鞋、服貼的頭髮,絲毫看不出實際年齡的超「Fit」外型,就像他帶進宏碁的治理模樣:把浮誇腫脹的贅肉去蕪存菁,重新長出精良的肌理。

接受《天下》專訪前夕,他剛從英國飛回台北,和特助兩人意外在倫敦染疫,成為宏碁第一號、第二號確診者。在倫敦隔離期間,陳俊聖吃了兩次韓國人蔘雞補充體力,馬不停蹄和歐洲、美國、台灣視訊。

2013年底陳俊聖接受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之託,隻身赴任,2014年初接下宏碁執行長,這個人生意外,被外界形容是去「跳火坑」。當時宏碁虧損205億,連續虧了3年,已經換了3任執行長,內外風雨飄搖。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將專業經理人明快、透明的治理模式,帶進宏碁的第三次再造。圖片來源:林有成攝_Cheers雜誌提供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將專業經理人明快、透明的治理模式,帶進宏碁的第三次再造。圖片來源:林有成攝_Cheers雜誌提供

空降CEO的止血任務

8年過去,宏碁長出肌肉。2021年營收重新站上3000億,稅後純益108億,每股盈餘(EPS)3.63元,雙雙創近8年新高。

這間由「品牌先生」、「微笑曲線」發明人施振榮創造的台灣個人電腦品牌,不只穩穩地活下來,更發展成到今年底擁有10隻上市櫃、公開發行的「小虎艦隊」,集團市值從陳俊聖上任前的500多億,成長到目前近1000億。

「止血是成功的,但轉型與接班還在路上,」擔任多家企業轉型軍師,台大前EMBA執行長李吉仁,評論宏碁這8年的轉變。

在企業平均壽命只有13年的台灣,1976年創立的宏碁是極為特殊的存在。不僅因為是國民品牌,施振榮當年首創員工淨值入股,大膽啟用外國人當執行長,三分之二員工非台灣人。

宏碁1992、2000、2013年三次遭到重創,卻都能啟動再造而活過來。最特別的是第三次再造,是靠與宏碁素無淵源的空降經理人。談起當時,陳俊聖只說內外挑戰都很嚴峻,就是趕快「重振旗鼓,擺出陣型。」

2010年因為小筆電,宏碁營收衝上6000億史上新高,卻忽略當年蘋果iPad正釜底抽薪,破壞整個市場,隔年宏碁就開始虧損。
施振榮回憶,當時在董事會不斷提醒,但原先經營團隊不願意放棄,想改善產品一試再試。

宏碁海外通路因此囤積大量庫存,加上推出高價筆電「梅根機」Aspire S7,因品牌力不足而銷售奇差。

內外批評的壓力山大,時任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和總經理翁建仁來到施振榮家,遞出辭呈。這也破壞了宏碁的接班佈局。

權力結構中空,施振榮只能再度出馬。2013年底,他得知當時擔任台積電業務暨行銷副總經理的陳俊聖留職停薪,去香港和家人相聚。「我星期天聽到這個消息,熬到星期二董事會開完以
後,馬上就打電話問Jason(陳俊聖),要不要來宏碁跳火坑?」當時是台積獨董的施振榮回憶。

面對敬重的施振榮,陳俊聖一度猶豫。他的英特爾老同事飛到香港,兩人在半島酒店碰面。

當時宏達電走下坡,宏碁又接連出狀況,台灣科技業士氣低迷。「宏碁若再被打趴,難道我們全島都投降是不是?」陳俊聖的老同事力勸他接下擔子。一個多月後,陳俊聖走馬上任,和變革小組啟動集團史上第三次再造,2014年即轉虧為盈。

文化面:穩住失控的內外團隊

李吉仁觀察宏碁第三次再造,讓空降執行長與創辦人團隊分別運用優勢是關鍵。曾待過英特爾董事會、擔任全球副總裁的陳俊聖,是極少數有帶領外籍業務軍團經驗的台灣人,加上沒有包袱,決策可以很果決。

而有技術背景的施振榮、共同創辦人黃少華(2014至2016年任宏碁董事長),則在董事會組織變革委員會、提出願景,運用創辦人光環,導正一度走偏的宏碁企業文化。

施振榮與陳俊聖只要在台灣,每週一次共進午餐,打磨彼此的信任與默契。

上個世紀,開風氣之先,將手中股票以淨值打對折賣給5位幹部,施振榮一手打造宏碁共榮共創的「小老闆文化」。但外籍執行長薪資高出總部許多,為了平衡薪酬,有一段時間,宏碁出現配股集中在高層的失衡現象。「他宣布要以『王道精神』回歸,就是要扭轉文化面失衡之處,」李吉仁觀察。

以施振榮為首的變革委員會決議,高階主管薪水打7折,績效獎金也先取消,等日後公司獲利再補發。

施振榮口中「練就一身和老外過招本領」的陳俊聖,單槍匹馬上任,則負責整頓總部已失去控制力的全球銷售網絡。

從客觀數據來看,儘管宏碁當時虧了超過三分之二個資本額,但帳上還有一個股本左右的資本公積。換言之,只要陳俊聖能快速止血,宏碁就能穩住。
陳俊聖止血的方式,就是一改前執行長蘭奇的低價衝市佔率策略,致力提升毛利率。

2014年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陳俊聖的辦公桌十分空曠,因為幾乎都在國外出差,一站一站拜訪宏碁海外據點、通路。他帶著特助、律師,處理蘭奇年代簽下的「黃金降落傘條款」,離職還領到高額補償的高階主管,換上認同新策略的海外主管。

「他平衡了專業與個人關懷,適合帶國際團隊,」李吉仁說,陳俊聖明快決策,讓國外員工很有感。

改革面:收掉虧 17年的手機業務

也因為是空降,沒有包袱,2015年宏碁果決放棄虧了17年的手機業務。

如何說服團隊斷腕?陳俊聖回憶,當時,大家的確下不了決心,仍然認為那是未來,但他反駁,「台灣哪一支手機做的是未來?全倒。因為對岸用不一樣的遊戲規則跟你玩,我們沒有競爭力。」

3年計劃執行下來,2017年宏碁營收規模雖停留在2400億上下,但已獲利28億。陳俊聖也順利接下董事長位子。

總計這3年,施振榮回鍋當了210天董事長,後來傳給黃少華,之後按計劃順利傳給陳俊聖。

「不能老是靠一個人,我這次回去變革,下一次呢?難道還要把我從棺材請出來嗎?」他半開玩笑說,回鍋第一天,施振榮就開始數饅頭要交棒,「變革本來就是要傳承下去,這是企業永續的常態。」

治理面:從家族過渡到經理人

宏碁第三次再造,也確定了從家族傳承,轉為專業經理人治理。2014年施振榮之子施宣輝曾任宏碁自建雲暨產品事業群總經理,但2019年只擔任董事。
過去8年,施振榮有計劃性地透過一系列財務安排,讓專業經理人持股增加,與股東利益綁在一起。

在營運還沒穩定賺錢時,宏碁2015年現金增資發行3億股,採「股票增值權」,初步讓專業經理人實際持股,並與股票價值連動,只要公司賺錢、股票增值,就能得到報酬。

2017年,宏碁營運穩定下來,經理人手上都有持股了。宏碁分紅給高階經理人現金,規定10元獎金中,有2元必須去買股票,這麼一來宏碁一級主管手上會維持一定張數的股票。

最近一次則是擴張到一級主管之下,採取股票信託,「職位愈高,持股必須愈多,這樣才能跟公司有關係,才會在乎自己的口袋,」施振榮曾指出。

根據今年5月持股明細,兩大洋將包括全球副總裁暨泛歐營運總部總經理傅若盟(E. Fromont),過去一年就從70.5萬股快速增持到102萬股,僅次於陳俊聖;泛美營運總部總經理普蘭德加斯特(G. Prendergast)也從59萬股增持到80.9萬股。

陳俊聖就曾在5月記者會上透露,過去到海外公司視察,各國負責人都不知道公司股價,「現在大家都關心,這是好的事情,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策略面:扶植高附加價值事業

讓專業經理人、股東變成利益共同體,但面對已經極為成熟的個人電腦產業,宏碁依舊需要找新出路。

出路之一,就是跨入成長中、技術含金量、毛利率都較高的「電競」個人電腦,在2015年推出宏碁電競品牌「Predator」。

1988年就進宏碁的現任共同營運長黃資婷最記得,第一次進行全球行銷溝通時,自己說出未來要把公司重心放在gaming,但宏碁電競佔總營收比重根本不到2%。「你可以想像每個人眼光看著我,像在問怎麼有可能?」

但如今,Predator已擠進全球前三大電競品牌,佔宏碁營收比重攀升到超過10%。

另一方面,當初兩肋插刀陪施振榮一起回鍋的黃少華,無心插柳的舉動,也造就了宏碁集團新的轉型路——小虎隊上市櫃。

黃少華了解宏碁,1999年施振榮在董事會提案成立兩個次集團宏碁智融、宏碁聯網科技,主導軟體和網路經營及投資,黃少華都有參與。

過去個人電腦時期,這些部門都是小單位、冷衙門,卻留住了不少素質好、對宏碁有感情的員工。「他(黃少華)把過去在宏碁非主流的小部門拉出來,」一名宏碁高層透露,這些非主流部門,相較於宏碁母體以消費型業務為主,大多為對企業端的業務。

譬如,過去的資安團隊——安碁資訊,如今已是一家500人規模的資安公司,不只服務宏碁集團,更接外部包括政府和企業的案子。

加上發展出傳染病通報系統的宏碁資訊、做維修業務的海柏特等,預計今年底前,集團上市櫃子公司達十家。

「筆電毛利了不起十幾個百分比,相較之下軟體、資安業務多有高毛利。在硬體品牌公司內做軟體,很容易被視為side business(附加業務),分不到資源,」陳俊聖解釋其分拆後上市的理由。

這個策略,的確使宏碁集團擺脫低本益比之苦。相較於宏碁本體本益比只有8,安碁可達23,宏碁資訊更高達26。

「大環境變化很快,當戰略轉折點(strategic reflection point)來臨,你會發現即便很偉大的公司也可能一夕之間就沒了,譬如當年的柯達,」陳俊聖也提出另一個分拆的理由,他認為多元事業引擎,較能對抗外部動盪,存活下來。目前,這些子公司小虎隊已經佔宏碁集團營收高達20%。

陳俊聖也將小虎隊串成「老虎會」,每兩週開一次會議,除了檢視業績與策略,最重要的是讓小虎之間交流變得透明與頻繁。

10年後,宏碁變什麼企業?

儘管規劃年底前上市櫃子公司達10家,但一位宏碁高層認為,集團還不能稱得上轉型成功,因為陳俊聖迄今沒有回答,10年後,宏碁要變成什麼樣的企業?

陳俊聖雖然喊出,宏碁要變成不可或缺的「生活品牌」,但相較於小米有手機、軟體平台米家可以貫穿一切服務,「這些小虎隊和宏碁母公司之間少了一個交互支持的槓桿,因此看不到佈局的整體發展性,」一名了解宏碁的高層坦言。

如果要走衝高市值策略,陳俊聖目前也尚未對外公布,宏碁未來會依據什麼目標尋找有未來性、高本益比的產業投入。

「今年有股東問,如果把高成長、高毛利的業務都分拆上市了,那宏碁還剩下什麼呢?」這位高層直指小虎策略的陰影。

宏碁去年創下8年來獲利新高峰,陳俊聖卻依舊隨時備戰,不敢鬆懈。過去兩年個人電腦的榮景,很快就會回到原來產業供過於求的狀態,海水退了,就要比誰的韌性變好。

「過去這段時間是老天給我們多一點跑道的長度,讓我們轉型有時間做得更完備,」陳俊聖說。

地位近乎台灣國民品牌的宏碁,10年後會是家什麼樣的公司?傳承了王道精神的陳俊聖,必須找到答案,才能宣告宏碁第三次再造成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