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受人歡迎,必定是被人「喜歡」的;但是被人「喜歡」的人,一定是與喜歡者有「相像」之處!溝通名師林裕峯用「like理論」與「BMW法則」,告訴你用溝通打造個人魅力的袐密。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吳永佳
每個人都希望在生活及職場中受人喜歡,在職場左右逢源,人見人愛,而以「提問式銷售」馳名業界、在溝通領域有18年實戰經驗的溝通名師林裕峯,他說,「學會溝通,在哪你都是人氣王!」
林裕峯首先提出英文「like」這個字,「like」在英文中同時有兩個字義,一個是「喜歡」,另一個則是「相像」,而這兩個詞,洽正代表了「受人歡迎」最重要的兩個重要原則。
什麼意思呢?想要受人歡迎,必定是被人「喜歡」的;但是被人「喜歡」的人,一定是與喜歡者有「相像」之處!
林裕峯巧妙比喻,無論是在職場或生活中,不管是陌生人或相互熟悉的夥伴之間,「人都像他喜歡的人」,而且,「人也都喜歡像他的人」。
被我們稱為「好朋友」的人,一定與我們有相似之處。或許是都喜歡八卦、電影、打球、美食,或是雙方有共同的偶像……,總之,就是「我們有相像的地方」。
鏡像理論 有技巧地模仿對方
但對於新認識的陌生朋友,我們又能如何拉近彼此的距離,打進人心呢?林裕峯指出,要讓新認識的朋友感覺與你「一見如故」,可以從「BMW法則」下手。
B是「Body(身體)」,M是「Mood(情緒),W則是「Word(言語)」,從這3方面下手,就能創造你與對方之間的「like」,讓對方對你愈來愈有好感 。
先講Body(身體)!你與對方有任何身體上的特徵相近嗎?就像髮量少的男士,碰到髮量同樣少的人特別有親切感一樣,人們對於與自己外型有雷同處的人,就會特別有感。初次見面,若你找到彼此的共通處而適時提出,對方可能感覺格外親切,對你留下印象。
有時,雙方在外表上毫不相近,但透過肢體動作的特意模仿,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拉近彼此距離!
林裕峯提出心理學常在談的「鏡像理論」,讓對方在與你談話的時候,就彷彿在「照鏡子」一樣。他舉例道,「例如對方用右手拿起杯子,你就模仿他,跟著用左手拿起杯子。」
這種肢體動作的模仿,有以下幾個原則要注意:一是,模仿對方的動作要停留個2~4秒後再跟進,不要跟對方同步,那樣會顯得太明顯而故意了;二是,對方的缺點不要模仿,像是挖鼻孔這類不雅動作,你做了,對方搞不好還以為你是在嘲諷他;三是,不要完全copy動作,「折半」、做半套就好。
簡言之,所謂的「模仿」,「意思有到」就好,然後一定要讓對方看到,但又不能顯得太刻意,那樣會很奇怪。
林裕峯又拋出另一個問題,「那麼對話時,你如何感覺到對方已經對你有好感了呢?」同樣運用鏡像理論,像他在談話中就會適時地引導對方,例如故意看看自己的手機、或是搔搔頭,若對方也不自覺地做出類似的動作,就代表他已漸漸與你「同頻」,後天開始受到你的影響了。
善用眼神 求愛、談判看哪裡?
肢體語言也包括眼神的運用,林裕峯指出,當你的眼睛望向對方的不同部位,能達到的溝通效果,也大不相同。當你向對方有所請求、或要求時,可以望向對方的眉心。這區在心理學上代表「上對下的要求」,可展現你的「自信」,也比較容易「影響」對方。因此,當你想告白、追求、請求加薪、升官、談判……,可以試試這招。望向對方的臉頰,這區則是「平輩聊天區」,代表雙方的關係是平等的,所以最適用於平時輕鬆的聊天、互動。
望向對方的頸項,則代表進入「親密區」,林裕峯半開玩笑地說,「這時若再加上輕吞口水的小動作,很顯然地,代表對方實在很美麗,或是你對對方的興趣極高。」傾聽對方說話時,還有一個小撇步,林裕峯稱之為「狗頭功」。回想一下寵物平日的表現,當貓狗微傾45度角、歪著腦袋瞧向你時,你是不是整個人都感覺快融化了,「怎麼這樣可愛呢!」所以其實人也是一樣,當你偶爾將頭微傾45度角傾聽,也會讓對方感覺你特別地真誠、有認真在聽他說話。
與君同悲,與君同樂
接著來談「Mood(情緒)」。情緒的模仿其實類似於「同理心」,所謂的「與君同悲,與君同樂」。就像友人跟你抱怨最近被主管責罵了,別先急著幫他分析事理對錯,最好是先陪著他一起罵,宣洩情緒,對方就會瞬間感覺你跟他是「同一國的知心人」,進而認同你。
「所以有人吵架,不要急著勸和、講大道理,而是先認同對方當下的情緒,先陪他哭、陪他罵,待對方冷靜下來後再適度引導,」林裕峯建議。林裕峯也觀察到,政治上的溝通無非也是如此,「就好比農民在哭窮、委屈,政府人物是否可以先同理他們的情緒,而非忙著解釋你的政績有多好、農產品出口又有多少多少……。」在他看來,這就不是很成功的溝通。
善於傾聽的人 最有魅力
最後談到「Word(言語)」的「同頻」。與他人溝通時,如果將聲音語調調到與對方「同一頻率」,或是語速配合對方,對方說話快,你也加快速度;對方說話慢,你也降低速度,這樣也會在不自覺間增添他人對你的好感。此外,傾聽時的反應相當重要。在他人的談話時要適時加入連接詞:「這樣啊?」「是喔?」「哇!真的嗎?」……等等,而非木然以對。若再加上讚美、表示支持、回饋分享等類的話語,配合表達出情緒的「連接詞」,就能讓對方感受你對他的熱情。
同時,在聊天中,若能找到彼此的共同點,當然也能瞬間拉近彼此的關係。林裕峯認為,最適合與人分享的話題,包括家庭、職業、金錢、興趣、健康、與夢想等,這些都是很容易在其中找到彼此共通點的好話題。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談話中少用「你」、「你」、「你」如何如何,而多用「我們」如何如何,往往就能讓本來「分立兩國」的人,突然間被「拉成同一國」。
然後,傾聽中要善用「為什麼?」問句,適度地問「為什麼」,代表你對對方的話題有興趣、想進一步深入瞭解;但頻率過高、或是詢問的語氣不當,也可能讓對方以為你是存心質疑,在挑戰他的說法。
以上是在聊天中提升人氣的建議,反之,有些表現就絕對是人際關係的地雷,很可能惹人反感。第一種是很愛打斷別人說話的人,只顧自我意見的表達,卻顯得不尊重別人;第二種是專門「唱反調」的人,不論對方說什麼,他常常習慣性地以質疑或否決的態度回應,讓人不舒服。
第三種是只顧自我吹噓的人,愛話當年勇,活在「自我感覺良好」的世界;第四種是碰觸敏感話題的人,畢竟如政治、宗教、性觀念這類比較傾向意識形態的話題,在你不確認對方意向的情況下貿然挑起,甚至強加你的觀念在對方身上,就有可能令人敬而遠之。
簡言之,最好的溝通是「把對方放在心上」,最好還「掛在嘴上」;當你將別人放在心上,對方也會逐漸將你放進心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