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40多年歷史的「紡織股王」儒鴻企業,明明從事的是傳統紡織業,員工平均年齡卻不到33歲。儒鴻如何抓住年輕世代?如何藉由不斷的創新研發,改寫「夕陽工業」的命運?
撰文◎Career職場情報誌 吳永佳
「紡織股王」儒鴻企業1月公布2019年營收成績單,包括12月營收、第4季營收和全年營收,三創歷史新高。
展望今年,年初董事長洪鎮海即表示,接單已經滿到6月。儒鴻是以機能性布料及服飾代工為主,主要客戶包括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Under Armour、Lululemon等一線國際運動品牌,另外包括Costco、J.C. Penny等通路商也都是儒鴻的客戶。由於今年獲得兩大品牌客戶列為機能服飾的前五大供應商,估計接單續旺。
如今新冠病毒疫情延燒,幸而儒鴻對國外客戶向來採取多元分散策略,中國部分業績占比不到一成,影響不很大。但若疫情持續衝擊全球經濟動能,紡織業勢必也會遭到拖累。
1977年創立的儒鴻,年營業額281億,成立至今財報沒有一年岀現赤字,台灣員工數有1,600人,全球約18,000人。
早春踏進位於新北市的五股工業區,卡車進出,不少上市櫃及中小型公司廠房聚集在此,一棟不太顯眼的大樓,門口停放幾台機車,一不小心就會直接錯過。踏進裝潢簡約的接待廳,國際品牌指定代工廠──儒鴻總部原來藏身於此。
而這家已經40多歲的公司,從事的產業算是傳統產業,但員工平均年齡卻不到33歲!年近70、但氣色紅潤的董事長洪鎮海曾說:「用年輕人是我的嗜好。」
相較於其他同業偏愛有經驗的熟手,儒鴻則有9成以上的用人是選擇新鮮人。「我寧願選用如一張白紙的人才,但公司會給他扎實的教育訓練。」
每年畢業季,儒鴻都會積極深入校園徵才,而且不侷限於織品或服裝設計相關科系。「我們的部門眾多,還有18組業務部隊。所以你不一定要很專,但是要都懂一些,」洪鎮海說。此外外語能力很重要,畢竟儒鴻所有的客戶都是國外客戶。
新進員工必經3個月基本教育訓練;舉凡職務跳升,則會讓你先見習2個月。在生產部門,儒鴻維持「師徒制」,公司補貼幹部當「師傅」的鐘點費,通常訓練一年左右可上軌道,若想升到經理、副理級,須大約7、8年的養成。
當然年輕人難免心情比較浮動,做一段時間,就會想換換環境、或是考慮出國、報考公職等。但洪鎮海笑稱,「很多人做了5、6年後會想轉換跑道,但是出去兩個月就想回來的,超過6成,可見得我們的環境還是比較好。」而通常公司也會自其中挑選30~60%的人,讓他回來。
作為傳統製造業,要跟那些辦公室比炫奇趣味、環境活潑自由的新創公司搶人才, 洪鎮海胸有成竹。「有的年輕人在意薪水,有的在意工作氣氛、人際關係,有的在意升遷管道,而這些我們都非常重視,」他說。
洪鎮海指出,扣除掉台灣廠外籍移工的部分,儒鴻的薪水比起同業的平均是偏高的;管理制度也是力求透明公開,升遷管道明確。因此,儒鴻徵才少有困難。洪鎮海說,「我們不缺白領,反而是工廠端的藍領技術人員,因為得接受日、夜班輪值,始終都很缺人。」
每年儒鴻幾乎都徵進10位儲備幹部,密集訓練後約有6、7成會留下來。而今年有一個特殊需求,是來自於新的印尼廠。
2016年因為中國的生產環境不再理想,儒鴻決定撤出中國,轉向越南擴大規模。現在全球貿易戰升溫,儒鴻同樣遵從「多元分散風險」的大原則,尋求建立多個相對小的區域製造中心,包括選擇在印尼設廠。
新的工廠蓄勢待發,從財會人員、生產管理、廠務管理……全都虛位以待。洪鎮海說,「雖然公司內部很多人表達意願,但我不排除從外部找人,而且廠長最好是在40歲以下。」外派的幹部,會當地語言是最理想的,不然就是要英文夠好。
71年次的陳勇達,三年前以儲備幹部考進來,現擔任董事長特助。他說,「公司蠻重視個人的意願,如果你很清楚自己要什麼、或是缺什麼,可以向主管提出,就有機會輪調到其他部門去體驗學習。而且公司很敢給機會,所以你會看到未滿30歲的『實習廠長』。」
現在儒鴻已成為亞洲第一大彈性及機能布製造廠,除了賣布料給客戶,甚至有能力為客戶進行設計,成功地從OEM(製造代工)提升至ODM(製造設計)。洪鎮海從來不信「夕陽工業」這種說法,他認為產業能否存活,要看如何轉型及應用。
走進展示間,只見一塊塊琳琅滿目的新布料。在這裡,每年開發出3,000種新布料,每天有350件新樣衣出爐。如此強大的研發能力,令同業難望其項背。加上擁有垂直整合紗、布料、染整、成衣的供應鏈,提供客戶從選布到成衣設計製作的一條龍服務,讓儒鴻得以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洪鎮海補充道,公司擁有超過100名的研發人員,每年更投入近10億元研發新品。可以說,儒鴻的持續成功,正來自於創辦之初不斷強調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