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30
在近20年的職涯經驗中,黃珮婷歷練不同職位的挑戰,從行銷到業務,在不同產業之間轉換,也領會到時時將自己準備好,等好的機會出現時,自然會找上你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30
想要順利轉職、愈跳愈好,絕對需要策略性思考。及早探索下一個目標,掌握自我真切的「市場行情」,布局自己的人脈觸角,累積個人在業內、業外的知名度,這些動作,缺一不可。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30
從2012年創業至今,隨著客戶數逐漸增加,iCHEF也不斷提升設計與產品,在2017下半年起,營運現金流由負轉正,全球客戶數也突破了4000家餐廳,持續穩定而快速的成長。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30
在行業快速淘汰下,未來資遣、待業與轉業,將成為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職涯重要課題,有哪些趨勢值得觀察?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9-01-31
沒有自己的產品,純粹被動代工的B2B企業,有何品牌可言?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用五年時間引進敏捷管理思維,成為許多軟體開發工程師朝聖的勝地,擺脫被動接案的困境,現在超過八成的產品由自己提案,讓客戶越來越依賴……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29
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品牌如何成功?找到品牌的軸心,也就是核心價值,是影響消費者決定的因素。成功的品牌通常會去設想消費者還有哪些地方可以被滿足,進一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共感,使消費者接受品牌傳達的信念。
職場充電
活動期間:2019-01-30
許多人都埋怨自己是匹千里馬,但找不到伯樂。以棒球比賽來說,投手是千里馬,而主審就是伯樂。問題在於,千里馬總認為自己投的每一顆球都是好球,而不想辦法了解伯樂的好球帶。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14
國外的經典品牌故事,許多讀者已經看多了,有些大企業的做法也並非中小企業所能照搬。其實,台灣本地就有很多精采的案例值得參考。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9-01-10
人工智慧(AI)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發展。從生活到藝術,從政治到軍事,幾乎無處不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或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並逐步取代人類,形成比核武器更致命的危險。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9-01-02
2017年馮云創立「生活好好」,是一個從「為自己」而開始的品牌。從自身的價值出發,分享自身的生活,馮云就是生活好好的代言者。
FUN生活
活動期間:2018-12-26
寒冬到,知「足」常樂有絕招! 冷冷的冬天,幾招足部保養教戰祕訣,簡單好上手,為雙腳做全方位的保養。雙腳舒服放鬆後,身體自然暢快,就能避免氣候困擾,開開心心過冬!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2-25
周文川一路從技術員、領班、生產部訓練員,到製程工程師、技術部副理、技術部經理,每次內部轉職時,在每個職務上都會做到最好,並會主動協助別人。
職場充電
活動期間:2018-12-28
千禧世代,泛指1982年至2004年間出生的年輕人。這群世代已逐漸晉身成為各種企業、組織、團體的領導階級。他們成長於社群力量越來越大的時代,成長於個人勢力抬頭的環境,各種規模大小的企業,除了要掌握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也需要創造吸引他們的環境。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2-21
從園藝到工業設計,兩者之間不同領域的轉換,對古文旻來說是個挑戰,但他從中找到跨界合作的方式,讓花藝作品有所突破,呈現不同以往的豐富樣貌。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2-21
姚立德應該是現有教育官員中、對於技職教育最熟悉的一位。為了衝破高教困境,上任以來,對於台灣教育改革,姚立德提出許多頗具創意的作法,以務實的熱忱「挺技職」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2-21
郭子榮現在從事木工的教學與傳承,透過教學推廣木工,教育大眾能認識木工,並培養一技之長或工作之餘的良好嗜好。
FUN生活
活動期間:2018-12-20
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透過淘汰老弱細胞留下比較強壯的,再經過修養,使身體更加強健。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8-12-07
擁有「上美壓克力鑽」及「上好鈕釦」兩個B2B品牌的上尊企業,2014年才開始認真投入數位轉型,進行網路行銷。透過參與電子商務平台、官網與SEO經營、多元化社群操作等三個方式累積網路數位資產,四年來成效逐步展現。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8-12-06
笠源科技在臉書上引爆超過200萬的觸及率,透過網路為這家39年的傳統產業帶來廣大的銷售效益,也開展了「自動關門器」產品走上數位行銷的契機,2017年至今營業額成長三倍。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1-30
輔導數百家企業數位轉型的台灣SEO(搜尋引擎最佳化)專家連啟佑認為,老闆不支持、產業夕陽化、網路行銷能力弱,是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成敗的三大關卡。這三大門檻如何突破?他提出了具體的解決之道。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1-29
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選擇一間好的公司,是為日後的職涯發展打下重要基礎。在面試前除了要將功課做足外,還有什麼標準可供其評估及考量的?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1-29
從叛逆少年到冷凍空調國手,再到投身教育工作,林謙育想要翻轉技職教育,讓每個學生能找到適合的出路,並讓社會能重視技能及其專業價值。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1-29
吳泉源近年來積極參與、協助許多中小企業、製造業邁向工業4.0。長期研究台灣產業轉型的他認為,台灣當下亟需更具人文素養及創造性思考的專業技術人才。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18-11-29
2014年黃偉翔成立獨立媒體「技職3.0」,透過報導與實體活動,持續關注技職議題;今年更創辦「Skills forU」,計畫每年串聯技職人舉辦公益活動,用技能與社會對話,發揮社會影響力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8-11-29
經歷象神與納莉颱風兩次重創的香帥蛋糕,因為跟上網路風潮,成為團購熱銷商品。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18-11-20
要解決環境汙染,需要進行能源變革、要有智慧能源、建立能源網絡、運用嶄新能源……這聽起來都太抽象了!
財經國際
活動期間:2018-11-08
銀髮族的內心,都有深藏已久的夢想或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