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7-19
資源不夠、溝通老是掉球、推不動其他部門同事⋯⋯,跨部門專案對不少人來說是燙手山芋,但其實它更可能是你的職涯加速器。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7-18
當全球科技巨頭Google、蘋果、微軟、Meta在疫後要求全員回公司上班,最後因抗議才採取妥協方案,台灣大哥大卻主動採取混合工作模式,讓員工每月10天在家WFH。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7-17
飯店業是疫情衝擊「海嘯第一排」,老爺酒店不像多數同業實施裁員、減薪...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7-14
他接任台灣總裁後,不只採納大膽的行銷創意,還訂下目標要在外商集團中,建造一支全台灣人的團隊,向總部證明台灣工作者的國際競爭力。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7-13
大考英文不到30分的他,如何用專業的表現驚豔老外,甚至被日本搖滾天團指名加入世界巡迴演出?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7-12
00世代的畢業生即將進入面臨AI巨變的社會的職場,輝達(NVIDIA)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會給其什麼建議?
職場充電
活動期間:2023-07-07
AI技術不斷突飛猛進,令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會對某些人帶來傷害,對另一些人帶來利益。而在商業經營、企業管理中,這樣的情況更是明顯。
FUN生活
活動期間:2023-07-06
長期打坐可激發人體潛能,對一般人來說,也是控制情緒、減輕壓力的良好方式。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6-27
生成就高低,幾乎就取決於25~35歲這「關鍵10年」。從工作態度、專業能力、功績表現到人際關係,若能修好13個生涯學分,就不會到35歲以後,職場危機接踵而至。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6-27
從日本NHK電視台小職員,做到日本最大人力派遣公司Adecco總裁,重茂達認為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不是學經歷,而是「工作習慣」,如果在35歲以前無法體會,或是等老闆開口了才明白,將有礙職涯發展。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6-27
成功看似來自偶然的機緣,但沒有長年的準備、熬過漫長的等待,你不可能抓住這個機緣。所謂「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功」就是這個道理。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6-27
自身能力出眾,不代表就能帶領團隊衝鋒陷陣。要建立一支高績效的團隊,從挑選成員、目標管理到激勵團隊,處處都是學問。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28
此刻你手上擁有的技能,還可以在職場上用多久呢?迎戰AI的不二法門,就是有策略的學習。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27
61歲的李彩薇12月初在亞洲健力錦標賽中刷新四項紀錄,被媒體與網友譽為「最強阿嬤」。不到150公分的她在運動之路上吃盡苦頭,如今凱旋歸來,證明人生過了60歲照樣精彩。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26
面對VUCA時代,全球化與科技發展爆炸性進步,解決問題成為各領域的管理顯學,當對手還在摸著石頭過河,能用最聰明的方法迎戰,將成為贏家!
55↑不老
活動期間:2023-06-22
受到疫情狀況、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等因素,勞動力供給與求職動能則呈現持平狀態,企業普遍面臨缺工的挑戰。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22
人生中哪個階段最令你難忘?現年32歲的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的答案是「大學」,因為這可能是改變你未來生涯的重要時期。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21
隨著邊境解封、年節將近,許多人已迫不及待規畫起旅遊行程。但你知道一趟愉快的旅途背後,其實充斥著一群最容易被忽略的「專業人士」嗎?
職場充電
活動期間:2023-06-20
許多人用Excel統整資料時,常以Vlookup及Hlookup兩種函數進行輔助,但你知道更新的Xlookup如何使用嗎?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6-17
以為年輕樂團都天生反骨,總是不顧一切向前衝嗎?音樂夢背後的柴米油鹽,超級工作狂好樂團説給你聽。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6-09
隨著社群媒體(Social Media)平台的爆炸性擴散,人們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越來越多。但研究表明,這種人與技術之間的新型互動形式對人類產生的影響日漸明顯,它正在改變我們的記憶能力。
職場充電
活動期間:2023-06-01
當您在網路上購物時,是否曾經有過類似經驗:只想買某個東西,結果購物車卻越加越多;或是您收到的電子商務行銷mail,恰好精準打中您想要購買的需求,讓您不由得「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5-31
掌中戲,或稱布袋戲,原是源自中國古老社會的精緻藝術。台灣至今仍保有這門技藝的關鍵人物,是如今高齡92歲的國寶藝師陳錫煌。面對當今社會風氣的改變,他揚言:「傳藝未完成,誓願老不休。」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30
半數店員超過50歲,聖德科斯以「媽媽」當先發,將心比心讓客人買單。在服務業裡成為沒有缺工困擾的異數。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29
5年前,45歲以上員工佔無印良品不到1%,如今他們擴大招募。在全台營收最高的億元店衣料區,「青壯互補」已帶來正面效果。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26
看到蒼蠅會崩潰,但是工作效率是正常人的1.5倍,東元集團長子黃育仁大膽讓自閉症患者上產線工作,甚至要擴編到員工的四分之一,背後來自十多年前的深刻感觸。
焦點人物
活動期間:2023-05-25
兒子史哲當了26年的政務官,老爸史英是台灣教育改革急先鋒,父子倆同為理工出身,都熱愛音樂。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23
專業要達到出類拔萃,沒有10年苦功、1萬小時的錘鍊,絕不可能克竟其功,別說是平凡如你,就連大演奏家、科技大亨、知名設計師,也都是如此。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23
英文學了10多年,為什麼還是無法運用自如?追根究柢,很多人從背單字、學發音到念文法,都陷入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以致阻礙英文的進步。快來看看究竟有哪些常見的迷思。
職場觀點
活動期間:2023-05-23
你還在「曖曖內含光」低調做事,每天最早上班最晚下班,希望主管看到你的勤奮嗎?你對主管只會說yes和sorry嗎?你真以為主管喜歡這樣的部屬嗎?